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60-70(第22/23页)

会儿撕破脸的,梨花看向夏三郎,“元家也有刀,往后用刀跟元家借。”

    元氏娘脸上讳莫如深。

    梨花拍手,“大家接着忙吧。”

    元氏娘爱挑拨离间,不给她们找点事,闲下来恐怕不会安生,梨花继续教牛冲他们如何烧柴,待牛冲上手后,提醒道,“火堆前必须有人守着,否则火星子被风吹出去,整个山谷都会烧起来。”

    进山后,牛冲他们靠干粮充饥,生火煮饭还真不会,牛冲保证,“火不灭我就哪儿都不去。”

    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梨花回去给老太太铺竹席,这一天老太太走了许久的路,双腿早就没劲了,别人干活,她就抱着鞋在草堆上坐着,看梨花回来,她想挤出个笑都没力气,“咱的屋子建在最北边怎么样?”

    溪水从北往南流,越北溪水越清澈,梨花看了眼地势,“听阿奶的。”

    所有的行李堆在一起的,竹席全部竖着杵在背篓里,梨花找到自家的竹席,“阿奶,地上潮,我把竹席铺子草堆上啊”

    除了老太太,还有几个伤势严重的人在草堆上坐着,老太太艰难的挪了下腿,“我不挑地,倒是你,从昨天就没阖过眼,要不要眯一会儿啊。”

    “我给堂伯们送水去。”

    打石梯是个力气活,梨花让菊花婶煮了几块肉,待会一块给赵大壮他们送去,她铺好竹席,扶老太太躺下,山谷里凉,赶路时不觉得,这会儿身上凉幽幽的,待老太太睡下,梨花找了件衣衫给她盖上。

    老秦氏羡慕,“三娘要是我家孙女多好。”

    “就你家那几个歪脖子树,想生出三娘这样的闺女怕是得等下辈子。”老吴氏又刻薄起来。

    老秦氏不见气,反倒颇为认同,“可不就是?我家所有的孙女加起来都赶不上三娘一根手指头。”

    想想自家,老吴氏郁闷,整个族里恐怕都找不出梨花这么聪明的姑娘了,她推睡着的老太太,“广安都带三娘听了些啥书啊?”

    老太太累得撑不开眼,“我哪儿知道?”

    虽然父女两回家后会给她讲书里的故事,但太多了,根本记不住,老太太高傲道,“就是知道也不告诉你。”

    甭以为她不知道,妯娌想让孙女顶替三娘的位置,要不是侄孙女太笨,族里就没梨花的位置了,所以老太太才不给对方追上梨花的机会呢。

    老吴氏何尝不懂她的心思,撇撇嘴,跟老秦氏聊其他去了。

    煮熟的牛肉切成片,用碗装着给赵大壮他们送去,赵广安也在挖石梯,只是他力气小,动作比其他人慢,但都是夸他的,赵广安被夸得飘飘然,远远看到梨花,吆喝道,“三娘,顶多七八天就能把石梯挖出来。”

    这话是赵大壮说的,赵广安急于表现,因此先说了。

    “不着急,慢慢来,别累着了。”梨花跑起来,经过守夜的人身边,笑着颔首算打招呼,“阿耶,我给你们端了骨头汤,喝了休息会儿再干。”

    “好吶。”赵广安锄头往肩上一甩,双腿夹着绳子滑下来。

    其他人好笑,论收工,赵广安永远是最积极的,赵大壮看了眼身后的牛,和梨花道,“待会抱些草上来喂牛。”

    这几头牛都有些擦伤,不过涂了药,应该能好,梨花放下盛汤的桶,“我这就去。”

    牛肉汤的味道浓郁,牛肉更是香醇,赵广安搓搓手,拿了一片塞嘴里,“好吃。”

    牛肉没有腥味,

    越嚼越香,平日爱吃酒的人喜欢不已,“要是有酒就好了。”

    粮铺有酒,当时带不出城,全落下了,现在想想实在过于浪费,带不走喝了也好啊,赵广安又吃了一片,然后舀桶里的骨头汤,“喝汤喝汤,喝了汤接着干。”

    他动作快,咕噜咕噜一竹筒汤就喝完了,其他人急了,“给我们留点啊。”

    “多着呢。”

    牛肉只有挖石梯的人有,其他人吃的是骨头上的肉,没干活的孩子们则只有汤喝,怕大家心里不平衡,梨花特意解释了番,“接下来要砍树,要建屋,叔伯们不能累坏了”

    妇人们表示体谅,“三娘不用多说,我们都懂的。”

    平日农忙买两斤肉回来也是汉子吃得多。

    没办法,苦力活都是汉子在做,他们倒下了,所有的活都得落到她们身上,比起干做重活,她们宁肯吃得差一点。

    说实话,她们吃得也不差,骨头没有剔干净,肉多得很,而且汤里还要肥肉渣,还煮了野菜,敞开肚子吃,跟过年似的,众人满足不已,菊花婶说,“还有好几根骨头,明天继续炖吗?”

    “炖。”伙食好了,大家才有力气干活,梨花说,“炖了牛头骨就炖牛腿。”

    菊花婶高兴,“那明天再挖些野菜回来。”

    族里人都没吃过牛肉,刘二和赵广安杀牛时,腥味比猪肉重得多,谁知煮出来没有半点腥味,老人孩子喜欢得不得了,盛汤时,老方氏和夏母徘徊了好久,就想要点汤喝。

    想到此,菊花婶问梨花,“可要给那几家送一点?”

    牛肉弄出来后,元家想用粮食换些肉给孙子补身子,那时梨花不在,赵铁牛死活不答应,后来梨花回来,大家急着进谷,就把这事落下了。

    梨花说,“送几碗汤吧,熬过的骨头也可以送给他们。”

    她给牛冲他们的骨头是新鲜的,但那几家不配,菊花婶点头,“成,那我这就去。”

    汤不是按人头送的,而是一家一大碗,老方氏得了汤立刻给儿子送去,元氏娘则给了孙子,夏父受了伤,汤给他喝了,都知梨花不好惹,没人敢嫌汤少,反而都来感谢梨花。

    梨花脸上并没什么情绪,元氏娘试探,“三娘,咱们今后不出去的话,牛是不是能杀了呀?”

    山谷没有田地之分,牛的用处不大,杀了的话能给家人补身子。

    梨花说,“等外面太平了还是要出去的。”

    住山里是无奈之举,终有一日要出去的,而且合寙族占领戎州后,保不齐想北上占领益州,到时这儿肯定不安全。

    元氏娘问,“外面啥时能太平?”

    “不知道。”

    外面太平不过是个说辞,要益州官兵允许她们通过才能出去,梨花不想和元氏说这些,找借口走开,元氏娘套不出话,又去找元氏。

    元氏在除草,因她偷偷给娘家送水之事被发现,族里颇有微词,她娘找来时,她不敢热络的迎上去,而是隔着距离问,“娘,你怎么来了?”

    元氏握着镰刀,手背多了好几道划痕,元氏娘心疼道,“怎么弄成这样了?”

    “没办法的事儿。”元氏擦擦手背上的血渍,“我这情况算好的,其他人才惨呢。”

    “哎。”元氏娘自责,“想你在家什么都不做,现在竟做这种粗活,都是娘没本事。”

    “娘说什么呢。”元氏低头割草,“我没觉得苦。”

    这些年,老太太虽不喜欢她,但赵广昌对她有求必应,加上一双儿女,她自认算好的了,这么一想,她没有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