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40-50(第2/17页)

铺子都有账簿,方便老太太查账用的,但她跨进铺子就没见过账簿,当然,她也没找,以赵广昌的聪明,不可能把账簿放在显眼的位置的。

    赵书砚偏头,“阿奶让你问的?”

    “对啊,我在大伯屋里找到他的私房钱了,阿奶很生气”

    赵广昌有私房钱一事赵书砚是知道的,但比起那点钱,赵广安每年花的更多,因此他就没说过。

    此时听梨花问起,赵书砚反问,“三叔没有私房钱?”

    “没有啊。”梨花斩钉截铁,“阿耶的钱每个月都花完了的。”

    老太太疼爱儿子,每个月都会给零用,赵广安能花,不到月半就没钱了的。

    赵书砚知道这事,“阿奶偷偷给三叔钱了吧。”

    梨花不否认,“都花了。”

    “你找到的钱是我爹这些年的工钱。”

    “我不信,大伯每个月五百文工钱,一年到头也就几贯,给大伯母买簪子后就没钱了,怎么攒得起几十贯?”

    “”不料她会算账,赵书砚卡了下,解释,“那笔钱是去钱庄兑的。”

    “城里的钱庄跑路,他赶在之前兑了些银两出来。”

    “那大伯手里还有多少银票?”

    赵书砚摇头,“没了。”

    “我不信。”

    “”赵书砚没辙,“那等我爹回来你问他。”

    肯定要问的,那段记忆里,赵广昌一直说自己穷,先逼得族里老人自尽,然后撺掇族里卖孩子,遇到权势人家,慷慨的拿了五百两以示诚意。

    想想分崩离析的族里人,梨花为他们不值。

    所以,无论用何种办法她都会把那笔钱抢过来。

    只是她翻遍大房的行李也没找到五百两的踪迹,看来还得让老太太出面。

    她转身,“我和阿奶说去。”

    车棚坐着的人多,梨花挤到老太太身侧,面对面坐她腿上。

    “阿奶,刚刚大堂兄给我说了个事。”她搂住老太太脖子,贴到老太太耳朵边道,“大堂兄说大伯近些年攒了五百两银子。”

    “什么?”老太太震惊。

    梨花捂她的嘴,“小点声,大伯知道大堂兄告密会打他的。”

    老太太眨眨眼,示意梨花松手,错愕道,“不能吧。”

    一亩良田也就十两钱,老大真有五百两,能买五十亩地了,他为何不买地?

    再者,就那两间铺子,怎么可能挣那么多钱?

    “真的。”梨花用两人听得到的声音道,“大伯贩卖私盐。”

    “!!!”

    贩卖私盐可是犯法的,老大疯了不成?老太太瞄一眼长孙,“你大堂兄怎么说的?”

    “大伯结交了南边的商人,托他们运盐去南边卖,收成五五分。”

    盐税苛刻,好多盐铺做私盐买卖,只是明面上不说而已。

    第42章 042鼠疫渐渐起老鼠不怕人

    车棚里坐着县令外甥,老太太怕他听了去,按住梨花的手,“你大伯回来我问问。”

    老大刚接手铺子时她就反复警告他不得做违法的买卖,赵家曾经穷得揭不开锅,田地是丈夫挑着担子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贩卖私盐的事被查出来,这些年就白干了。

    她从不贪得无厌,这辈子小富即安已非常满足了。

    怕梨花不知道其中利害,老太太耳提面命,“这事谁都不能说知道吗?”

    梨花乖乖点头,“我谁都不说。”

    老太太犹不放心,接下来梨花在哪儿她就跟到哪儿,生怕梨花离开自己的视线。

    其他人瞧见了,不由得敲打元氏,“三婶素来就疼十九娘,你觉得委屈就分出去单过,要是把三婶折腾出什么病来,没有你好果子吃。”

    离家至今,老太太虽嘴巴毒了些,但为人真诚,不摆架子,都不希望她出事。

    元氏心里发苦,面上还得装作受教的模样,“我已经骂过文茵了,她不会多话了。”

    扪心自问,那番话若是换成梨花,老太太铁定夸梨花孝顺,惦记亲爹的安危,但因不喜文茵,所以文茵说什么都是错的。

    追根究底,还是她连累了女儿

    不过不是翻旧事的时候,几头牛跑了二十多里地就不肯走了,梨花转达老村长的意思,“老人孩子坐车,其他人走路,边走边喂牛喝水。”

    烈日似火,地面渐渐升温,元氏感觉脚底发烫,脸上的汗像淋了雨似的。

    其他人也不好受,夏天打光脚的人多,太阳一晒,地面像火炉似的,好多人受不了,跑到车前跟老太太借草鞋。

    “三婶,我的草鞋坏得不能穿了,能不能借你的草鞋给我穿几天啊”

    “三婶,我的脚快被烫熟了,借我一双啊”

    “三婶,我借一只左脚的鞋子就好。”

    妇人们围着车,七嘴八舌的开口,老太太被脑得头疼,取下一竹竿的草鞋递过去,“借你们穿两天,到奎星县记得还我。”

    “没问题,我已经让八郎割草去了,一得空我就编鞋”

    老太太一双没给自己留,“尺码你们自己试”

    半天过去,她们已经离丰迩镇的山有点远了,但抬头还是能看到南边升空的烟雾,梨花让二堂爷他们趁早把水桶做出来,大火一起,那些勉强能撑过去的村子肯定会搬走。

    往北的人会越来越多,水会是生存的关键。

    二堂爷的脸掩在蒲扇下,声音中气十足,“我让你堂伯砍竹子去了,竹篾削出来就能做。”

    梨花道,“车上会有些颠簸,堂爷爷你小心点别伤到手了。”

    二堂爷坐起,“不歇了?”

    他让儿子去前头找竹林砍竹子,琢磨着要在竹林休息呢。

    “不歇,咱有菽乳和菽渣饼充饥,到奎星县再说。”

    老吴氏蹙眉,“如厕怎么办?”

    她已经憋了许久,就等休息间族人挖坑搭茅厕了。

    梨花道,“找个阴凉的地解决了就是。”

    老吴氏看向茂盛的树丛,“会不会有难民?”

    “多找几个人作伴。”梨花解释,“丰迩镇周围的村民们都会北上,肯定会造成城门拥堵,咱们走快点,争取明早进城。”

    “明早能到?”

    “能。”

    “那咱走快些。”

    宵禁后,官差不管城外的事,难民们一多,她们得随时提防那些人扑过来,一晚都不踏实,如果明早到的话就不用在城门外过夜,再合适不过了。

    其他人也这么想的,因此除了如厕,所有人都闷不吭声的前进。

    奎星县和青葵县接壤的地方有个村寨,官道横穿这个村,车辆进去时,村里已经没人了,似乎来过山匪,院门敞着,院里一片狼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