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10-120(第7/12页)

工钱后,众人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老教堂,准备去另一家工坊拿活做。

    吕俊看着一下子少了一半人的工资本,叹了一口气。

    还没走的人看着这场变故,便去找了廉母关晚霞。

    “关姐,于姐他们都走了,咱们还要在这里干吗?”说实话,她其实也对于姐口中的高工价很感兴趣。就像于姐说的,一天多三块,一个月足足能多九十块呢!

    廉母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姐妹,叹了口气:“你们就看到高工价了,就没想过其他问题?”

    “什么意思?”

    “一毛五的工价确实比一毛二高,但你们想过没有,那边有没有那么多货给你们做?这边供货稳定,只要咱们愿意,每天都能拿差不多百来件货做。

    那边呢?你们确定去了后,也能天天拿这么多货做?如果他们每天只能给你们五十件,又或者三十件,二十件呢?

    光靠加的这三分钱工价,能多挣多少钱?”

    几个人傻眼了。

    “还有啊,这边不仅有咱们这个工坊,还买了江城服装厂的生产线。能买生产线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厂越做越好啊。

    厂做得好,老板能挣到钱,才不会拖咱们的工钱。小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少挣钱,但能按时准点拿到钱。”

    廉太太说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确实,她们都被于姐口中的高工价迷惑了,却没想过其他问题。高工价是高工价,但高工价还真不意味着能挣到更多钱。

    闹了两天,老教堂这边走了三十多个人,但依然有二十多个人愿意在这里做。

    吕俊看着剩下的人,把徐荷叶的决定告诉了大家。

    “其实原本在江城服装厂那边买下生产线后,我们就计划把这边的生产都迁移到那边去。

    但是考虑到老教堂离大家近,方便大家拿货交货,还是把这边保留了下来,让大家在这边拿货回家做。”

    “不过现在这边的工人少了,撑不起一个工坊。所以我们考虑了下,还是决定把老教堂的生产都转移到那边的工厂。”

    “江城服装厂离我们这里不近,但也不算远,骑自行车大概半个多小时。大家以后如果还想拿货做,可以去那边的工厂找董杏花董经理,待遇不变。

    当然,还有另一条路子。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转为正式员工,去那边的工厂上班。正式员工需要坐班,和以前比没那么自由。

    但是也有好处,正式员工只要产量达标,每个月都会下发数额不等的奖金。”

    这是徐荷叶最近刚提出来的绩效奖。

    每个月只要生产量达标,且满勤出勤,就能拿到全勤奖五十元。生产头几名,还会额外发奖金。数额分别是一百、五十和二十。

    吕俊说完,还留下的员工面面相觑,最后有十六个员工决定转为正式员工,剩下六个依然还是从厂里拿货在家做,她们家里都有小孩要照顾,这种方式更自由,能挣钱,还能照顾到家里。

    老教堂转过去十六个员工,再加上二次招聘的原厂十四名员工,徐荷叶的工厂车间瞬间壮大了不少。

    但是现有的生产线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员工,工厂开始实行两班倒。早班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中间休息一个小时,工作八小时。

    晚班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晚上半小时吃饭,工作七个半小时。

    六十六名正式员工,六名临时工,这么多人,一天就能生产出三四千件假领子。

    徐荷叶觉得她肩膀上的压力更大了。她原来只是想挣一笔快钱而已,怎么突然就办了个工厂?

    好在董福运带着三个新手在苏市转了三天,带回来十个订单。

    四个大单,每个单都订了价值上万元的货。五个中单,要了价值五千元的货。最后一个小单,三千元。

    至于后续加订与否,要看他们的销售情况。

    这么多订单,看着挺多的,实际上要不了几天就能做完。

    不能让工人们空期,徐荷叶和吕俊也加入了外出谈订单的行列。这次董福运带上段杰和蒋诚

    去了锡城,徐荷叶、吕俊以及华锋三人去了禾城。

    元宵节那天,两拨人再次赶回扈城。

    董福运签了八个单子,徐荷叶他们签了六个单子。接下来他们再次分别去了常市和鹿城,分别带回来五个单子和七个订单。

    六个人签下的订单,足够工厂生产到三月初。徐荷叶终于能松口气,停止奔波,背着她的书包去学校上课。

    工厂每天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于是那些计划着联合起来压价的零售商们傻眼了。

    这种趋势下,他们别说压价,按照原价都不一定能拿到货。

    “姚坤,这下怎么办?这重荷服装厂的货根本不愁卖啊。”原本他们还想着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能逼得服装厂降价出售。

    但没想到人家根本不搭理他们,他们这边刚提出降价,那边立刻去扈城附近的城市开拓市场,还生产出款式更新颖更好卖的新款,一下子引爆了市场热情。

    他们倒是去其他仿制厂定过货,但是不管是质量还是款式都比不上重荷服装厂的货。同样价格下,他们进的货根本卖不出去。

    最后只能低价出售,但即便如此,销量也不是特别好。顾客都是喜新厌旧的,加一点点钱就能买到最新款,何必去买那些快要过时的基础款呢?

    姚坤咬了咬牙:“走吧,去重荷服装厂。”

    “去做什么?”

    “去求情啊。”姚坤翻了个白眼,“不去求情,怎么让重荷服装厂把货拿给我们?”

    姚坤说着,心里忍不住有些后悔。要知道他可是在重荷服装厂还是一个草台班子时就去工坊批发的零售商,和工厂天然有一份香火情。

    如果没有压价这一茬,同样价格下,工厂肯定会把货供给他们。

    看费彩就知道了,重荷的货那么紧俏,费彩那女人却一直没有缺过货卖。

    如果他们当时没有贪心不足,看到市面上出了仿制品,就想借此趁火打劫,压低进货价,现在他们一样有货卖,不愁赚钱。

    第117章 各自出路

    董福运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任督二脉,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吕俊带着三个新人,以扈城为辐射点, 走遍了周边的几十个城市。

    签的订单多, 光靠他们自己的生产线根本生产不过来, 董杏花拿着订单,找了几家效益不行的服装厂,让他们帮忙代加工。

    到三月底,除开所有开销后, 工厂账面上有二十万。

    徐荷叶留了十五万流动资金,拿出五万, 给大家分工。她占股多, 分到了三万九。小舅舅和吕俊股份一样,分到了一千七百三十五。董杏花和黄旺成各分到一千八百零五元。

    分红看似不多, 但四人还有工资和提成, 所以还真不少挣。

    几个人拿着自己的工资和分红, 都有些傻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