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红楼]吾皇黛玉》 170-180(第5/23页)
一声,还劝他说:“明哥,你带着府兵在队尾保护百姓,以防鞑虏追袭。我这里有凤姐帮着,没事的。”
马蹄踌躇了片刻,章明眼见跟着公主车驾逃难的队伍越发长了,一带摆五里长。
他眉头深皱起来,目标太明显了,很难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可是让公主弃百姓而逃,也是万万不能的。
“公主,千万保重。章明这就去结阵断后了。”说罢,章明一夹马腹,向队伍尾后飞驰而去。
长林园中,史湘云、晴雯、鹤童,整备余下的二百北戎部曲,在逃命与避难之间,他们选择了固守长林。
而让妙玉、邢岫烟带着王嬷嬷、雪雁一家和学生们先行渡船下江南。为了避免被鞑靼人虏去凌辱,邢岫烟、雪雁也同妙玉一样,做了尼姑打扮。
鞑靼人不善操舟之法,为了防止中原兵丁逃遁,他们也迅速集结了人马驻守在各个渡口盘查往来人口。
因船上都是豆丁大的孩子,老的老小的小,剩下三个是尼姑,鞑靼部中亦有崇佛之人,搜刮了些银钱后,便没有为难她们,挥手放行。
偏偏船夜行至瓜州古渡,与金陵仅隔二百里之遥,她们在一片茂密的芦苇荡中,遭遇了江洋大盗。
妙玉身为半个出家人,此时满怀虔诚,两手盘转数珠,一刻不停地念诵观音心咒。
然而这样卑微的祈祷,并没能遏止甲板上蛮横而杂沓的脚步声迫近。
当舱门被蛮力撞开,里面的灯火颤抖地跳耀起来,忽明忽暗。
眼见王嬷嬷已经老掉了牙,孩子们蜷缩在一起,像瑟瑟发抖的小鸡仔,有的已经呜咽起来,丝丝缕缕,哀哀戚戚。而邢岫烟与雪雁,一个已为人妇、即将待嫁,放她们出去就没了活路。
妙玉咬了咬牙,用舱中的蓑衣与斗笠,将雪雁与邢岫烟两个身形盖住。
当明晃晃的钢刀伸进来的时候,妙玉怀着悲怆而又不安的心情,捧着一个大包袱,慢慢地站立起来。
她跨出船舱,独自与盗贼交涉:“施主吉祥,我们不过是逃难的妇孺,请勿伤人性命。这里有菩萨面前供奉的古董,可以奉送与你们,还请诸位慈悲为怀,让这一船老小,平安到金陵去。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这里有这么多人,只要好汉们高抬贵手,来日定然财富恒通,飞黄腾达。”
几个贼匪从她手里拽下包袱,打开看了看,登时喜得眉开眼笑,啧啧有声。
他们从上到下将妙玉打量了几遍,又撩开船帘,往里面瞧了瞧。
“晦气,一个老菜皮,一群小鬼头,没得赚。”乱世之中,最不值钱的就是老人、孩子,卖不出钱来,还费口粮。
贼匪交头接耳了一阵子,方有个领头的老大摸着唇上的两撮小胡子,一双牛犊眼死盯着妙玉,伸手捏住了她的下巴:“放她们走可以,你得留下伺候哥几个。”
妙玉默然敛眸,一颗心渐渐下沉。
匪首放肆狂笑,将她扛在肩上,打着刺耳的呼哨,跳回自己船上,推波而去。
一道霹雳轰然响起,紫光熠烁的闪电,顷刻照亮了船舱,勾勒出女人窈窕的身形。
耳畔窸窸窣窣地衣衫响动,咂嘴抹涎的声音,让她那张冷若冰霜的脸上,渐渐显出恐惧的神色……
当恶魔的脏手,就要拨开女人裙衫之时,剧烈晃动的甲板上,响起了一阵仓惶而凌乱的脚步声,带着湿滑的潮气,“咚咚”地闯进来。
仿佛破锣冒了烟的嗓子惊呼:“大哥,大哥!不好了,有鬼!鬼魅杀人了!”
话音戛然而止,匪首愕然回头,一片雨幕之下,他的弟兄已经暴毙了。
红色的血雾在舱中弥散开来,在木地板上蜿蜒出一道道曲折的血沟。
一个红衣美人立在风雨之中,墨发如狂,手中寒刃如芒。
匪首在抓裤头与拿匕首间犹豫了一下,再抬头,船舱倒转。
他方知,自己的脑袋已经掉了。
苏清源恶嫌地绕过一地血污,将惊魂未定的女人,抱回到自己的船上。
若不是他因女王遇刺,耽误了半天行程,又碰上打头风大暴雨,他也未必能赶巧救她。
苏清源见妙玉十根指头,紧紧攥着这自己的胳膊,扳也扳不下来,只得带着她一起洗了澡。
“需要我为你压惊安神吗?”苏清源挑眉,抚着她纤美的背问。
他已然兴起,答案是与否并不重要。
本质上他与那些贼寇并无区别,甚至还要比他们还要阴毒卑鄙几分。
只是见她与林思政有旧,又为自己解了“迟春丸”的束缚,因而多了几分移情的温柔和耐性而已。毕竟,在气质与体态方面,她们之间有着微妙的相似感。
但对妙玉而言,他是好人坏人已经不用分别了,他只是将自己救出十八层地狱的神祇,哪怕是窃据神台的魔鬼扮的,她都认了。
她的身子依旧在微微抖动,眼中仍噙着泪花,只是在男人的安慰下,从跌落地狱的恐惧,转为了劫后余生的兴奋。瘦削的双肩缓缓地耸动着,蜷紧的玉足慢慢抬升……
惝恍迷离间,妙玉觉得自己就像张开壳的珠贝,不断放任闯入躯壳中的沙粒,将一切污秽与欲望,接纳、包裹、润泽……
映在舱壁上妖艳的重影,也随着江上的疾风骤雨,激烈地、扭曲地上下摇晃。
第173章 吾皇黛玉第一百七十三回
深明大义公主救民, 移魂换体禛钰解厄
瓦剌部的大军如风卷残云一般,将中原北地国帑私库、百姓积蓄扫之一空,虏获后宫妃嫔与上卿朝臣, 及贵眷等共千余人。
尽管瓦剌俘获了宣隆帝及七皇子并一干后妃贵卿,但鞑靼人并不把这些人当作宝, 而是抢先占领了中原皇宫, 将京津冀地区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势力逐步南下扩张。
鞑靼可汗乌兰楚伦在宫中称帝,公开撕毁了与瓦剌瓜分中原的协议。
瓦剌人自然不服气,几次夺宫焚城, 都未能将鞑靼人驱逐出去。
只得拉起帮扶宣隆帝复位的大旗, 试图联合汉人一起, 赶走鞑靼人。
奈何宣隆帝近年来晦盲否塞,无知妄作的事,实在不得人心, 中原官民响应者寥寥。
而况百姓并不关心龙椅上坐着的是谁, 反正他们与朝廷,从来就只有赋役关系。
瓦剌人见在中原讨不到便宜, 只得带着皇帝父子、臣民后妃及丰厚的库藏, 退据故地哈拉和林。
宣隆帝父子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凌辱, 衣葛食糠, 备偿苦难。后宫嫔妃乃至官眷,皆被瓦剌大将索去, 为妾为婢甚至转帐营娘。
鞑靼可汗乌兰楚伦为了巩固新朝统治, 让天下汉人矫世变俗,濡染胡风, 因此颁布了诏令:禁民留发,如不肯削发者皆斩!
要求投诚官民皆剃发来降,并强令汉人男子剃发,或结辫鼠尾,或留一撮之髻,或顶成三搭,或垂绾两髻,总之不能绾发簪髻。如有不从者,一律杀无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