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吾皇黛玉: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红楼]吾皇黛玉》 170-180(第17/23页)

话来屡喷口水。

    紫鹃避之不及,只好拿绢子擦脸,不由嗔道:“怪道人说鲸鱼鼓浪成雷,喷沫成雨。”

    谢鲸被人当面揶揄了一番名号,尴尬地咬了咬唇,仍旧不服气道:“我如何浮躁了,不过是没那小妮子毒辣狡诈罢了。”

    紫鹃笑道:“她若是毒辣狡诈,岂会与你战平即止,将你从海里捞出来。平心而论,倘若将军收一收你的刚愎之性、虚骄之气,沉着应战,哪有打不赢她的道理。

    再告诉你一句话:鱼不离水,鸟不离风,打仗不离弓。女王还托我告诉你,咱们永龄将军最弱的就是远射了。”

    “真的?”谢鲸听了眼眸一亮,无意中将紫鹃的手拉住了。

    紫鹃蓦然脸红,想要挣开,却见那人纹丝不动。

    谢鲸看着眼前娇俏可人,温柔体贴的姑娘,一时恍惚,只觉得胸腔中的心脏,蓦然间“鼓动成雷”了。

    翌日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谢鲸因患病未愈,晨起练兵的只有女王与永龄二人。

    “女王”趁永龄弓步拉筋之时,从兵器架上抽了一柄四棱金装锏,压在了她的左肩上。

    永龄的肩瞬间垮了一半,想要咬牙撑起,但是力有不逮。

    隔着重重雨帘,她被雨水蛰红的眼,疑惑地望向女王。

    “黛玉”告诉她:“这是冲阵斩将、气镇三军的秦琼所用的兵器,一百三十斤,你觉得它重吗?”

    “重。”

    永龄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来,肩头的力量几乎要将她压垮,两腿抖得厉害,几乎站立不住。

    可是她知道门神上的秦琼大将,是上柱国大将军,女王要她扛的不单是这四棱金装锏,要她扛的是整个茜香的海陆师旅。

    “你扛得起来吗?”

    “扛得起!”

    第178章  吾皇黛玉第一百七十八回

    宁远军突袭破牙帐, 生死谊问情寄相思

    恼人的梅雨季结束,经过两个月的闭门练兵,鄂毕城中的北戎人的战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射靶、掷弹、搏斗之技日益精进, 只因鄂毕城演武场地有限,无法训练奔袭、突阵。

    既然太阳出来了, 鞑靼人也开始出动, 北戎人都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

    据黛玉所了解,鞑靼人最惧高温和瘴气,不喜山林沼泽之地, 这些都是不利骑兵游击的环境。

    若以鄂毕城为据点, 组织对鞑靼人的初步攻防战, 还需要更多的人马。

    禛钰留在中原的队伍分散各地,护军参将裘良手下有万余人,驻守在登州府, 是战斗力最强的正规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韩奇手下虽有三万人马, 但大多由乡勇组成,战力无法与正规军相论, 更不是鞑靼人的对手。

    让黛玉意想不到的是, 柳湘莲手下的锦衣卫,已经秘密发展了十万缇绮。

    分别驻守在太原府、开封府、汝宁府, 可以说是金陵城的三道防线, 其中还有一万人潜伏在鞑靼南线的永昌卫。

    柳湘莲道:“殿下,若要解京师之困, 夺回保定、河间, 最近的兵源就在太原府了。”

    “禛钰”想了想说:“目前谈夺城还为时尚早,鞑靼十万铁蹄已占领了京师。

    他们并分两路, 西路直扑太原。东路欲渡黄河,南下开封。太原与开封两地的守军决不能擅移。

    而且我们深处鞑靼与瓦剌的交界处,长途奔袭,攻击时间短,军队规模不易过大,三五千人即可。无论是登州府的护军,还是广平府的兵马都不合适做这个先锋。”

    柳湘莲叹了一口气,颇为遗憾地说:“若论破袭突击之能,我十万缇绮也比不上殿下亲自训出来的五千宁远骑兵。

    可惜他们被宣隆帝拆分编入禁军,被瓦剌人打散了,有的被掳做军奴忍受屈辱,有的被拉去哈拉和林,替瓦剌人修建宫殿。”

    “你可有宁远骑兵的名单和影像?”黛玉问。

    柳湘莲皱眉道:“殿下不必试我,宁远骑兵的名单,全由您一人熟记心中,绘像也不存。彼此间的唇典暗语,属下一概不知。”

    原来如此,黛玉思忖片刻,计上心来,对柳湘莲道:“我们暂不下中原,先来一出偷梁换柱。孤让女王的探子,劝诱鞑靼牙帐向西南鄂尔浑河附近的草场迁徙,靠近哈拉和林。

    之后让北戎人打头阵,扮作鞑靼人,突袭瓦剌哈拉和林,将青壮奴隶和劳役全部装车带走。

    趁夜让奴隶与我们一起,扮作瓦剌人偷袭鞑靼牙帐,迫使鞑靼大军从中原抽离,回援牙帐。

    等到鞑靼与瓦剌互相攻伐的时候,我们先退守鄂毕城置身事外,将奴隶中的宁远骑兵挑出来,整军经武后再回中原,解京师之困。”

    柳湘莲惊喜叹道:“这主意妙啊!如此既可解救宁远骑兵,免除长途奔袭之劳,还能让鞑靼与瓦剌狗咬狗,可谓一石三鸟了。”

    黛玉与柳湘莲交待清楚,教各地驻军暂时按兵不动,就让他回京了。

    为了避免泄密,黛玉并没有让秃巴三十六骑参与此事行动。

    她在鞑靼安插的谍探查干巴日,已经成为了牙帐的颉利发,即是主管经济及战利的官员。

    黛玉先让查干巴日,向牙帐主帅岱钦,推荐几处优质的草场,建议向西南水草丰茂的地方迁移。而后想办法与双乎日合作,弄到一批鞑靼人的铠甲。

    等胡塔嘎贩粮过去之时,再用粮车将铠甲拉回。鞑靼人的铁网漆皮甲,甲片相连如鳞,箭不能穿,但工艺相对粗糙,坚固有余,而灵活不足。但好在轻便,利于运输。

    因为鞑靼人不耐热,越是高温天气,越是不穿甲胄,倒是可以利用这一点,取得他们的铁网漆皮甲。

    为了绕过秃巴三十六骑的眼线,“禛钰”先让晴雯指挥他们几个将鄂毕城中库存的兵械甲胄都搬出来晒一晒,避免发霉,占用他们的注意力。

    而后“禛钰”便带着北戎人,以去草原露宿打猎,训练骑射为由,携带弓矛帐篷向哈拉和林出发。

    在一处茂盛的森林中,胡塔嘎拖着五车铁网漆皮甲,等候着他们的到来。

    盗来的兜鏊铁甲一共有八十副,足够掩盖北戎人的形貌了。

    “禛钰”留下二十个无铠甲的北戎人,在森林中安营,尽可能多地捕猎。

    其余八十人吃饱喝足后,就静待黄昏的降临。

    胡塔嘎道:“我已经摸清楚了那些军奴和苦役所在的位置,萨满的父亲和兄弟夜里是歇在猪圈中,至于您的庶母都分在各个特勤帐下。若我们兵分几路解救他们,容易被瓦剌人围困。”

    “谁说我要救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记住我们的目标,是青壮奴隶。”“禛钰”冷冷地说。

    听了这话,胡塔嘎默默点了点头,心中暗服。

    萨满这一回起事,最终是要坐上龙椅的,从前残害嫡子的皇帝、觊觎储位的兄弟,不过都是赘疣,恨不能剜之后快的东西。

    黄昏收束了最后一抹余光,身穿铁网甲的北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