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115-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115-120(第5/16页)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帮扶周边的几个州府。

    已经说好了要结盟,周边的几个州府穷啊,太穷了,他们现在不出点钱,也是不可能的。

    等到周边也慢慢发展起来就好了。

    一提起交税,百姓脸上的笑容就没了。

    今年本就经历了旱灾,粮食歉收,如今还要交粮税,谁能高兴得起来呢?

    幸好,今年的旱灾没有干得彻底,又用了官府提供的农家肥,总体产量没有减少太多,特别是他们还有红薯呢。

    今年是不愁饿肚子了,就是依旧兜里剩不下两个钱。

    君秋澜他们家去年不用交粮食税,只交了人头税,今年他们家有了田,但还是不用交税。

    一片是今年才开荒的荒地,另一片是靠近河岸的沙地,按照先皇定下的规矩,新开荒的荒地,前三年,都是不用交税的。

    大家都围在晒谷场,挨家挨户点名,上交粮税。

    这事情,一直都是里正协同官府一起完成的。

    君秋澜走到晒谷场的时候,官府的负责人正站在晒谷场的石头上。

    “大家注意了,今年的粮税,咱们要改改。”

    村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大家别紧张,是好事情,今年的粮税啊,咱们只收一成,也就是说,比往年少收一半。”

    这消息一出,村民们直接沸腾了。

    少收一半?

    怎么回事?

    他们从前也没听说过这种消息啊。

    哪怕是年纪最大的几个老农,活了大半辈子了,都没听说过要减免农税的。

    这事情,是君秋澜带头决定的,今年经历了旱情,也就是运气好,没有直接断水,要不然百姓们能不能活到今天都不一定。

    可是他们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以往的税收比例,村民们红薯加上收获的粮食,一日两餐,省着吃,才能撑到明年开春。

    可开春之后,等待收获的这段时间呢?

    野菜,买粮食吃。

    他们心里都清楚,今日税收过后,又会有不少的村民,带着自家的新粮,去城里换成陈粮,糙粮,这样才能有效增添家里的囤粮,不至于让家人们饿肚子。

    当然了,顿顿吃饱,还是做不到的。

    商量过后,税收少一半,也能减轻一下大家的负担。

    君秋澜见识过另一个世界的税收了,粮食税收,是早就免了的,甚至国家每年都还要花钱补贴种田的农民。

    那边的粮食价格贱,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就不会再有太多人去种田了,随便出去打个工,都比在家种田的收益高。

    但是就任由田地荒芜了吗?

    也就只有出钱补贴,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家乡。

    他们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最起码的,让大家少饿肚子吧,争取把免去农税,作为他们的其中一个目标。

    一年两年不行,那就五年十年。

    总有一天,他们能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有人带头喊了一声:“皇帝万岁。”

    官府的负责人愣了一下,随后可就笑了,“可别喊什么皇帝万岁了,这政策可不是皇帝下达的政令,也就是咱们这儿啊,天高皇帝远,我多给大家说几句,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年初的时候,那皇帝还要收咱们的人头税呢,都是被咱们的大人给瞒下来了。”

    这消息,当初若真的公布出来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原本就恰逢干旱年生,再出这样的政令,那些年老的百姓,刚出生的婴孩,恐怕一夜之间就要消失许多了。

    有的是自愿牺牲,给家里人留一条活路,有的则是迫不得已,或者根本就是不知情。

    这消息虽然他们瞒得严实,但每个村,总有那么几个外地的亲戚,除了临近边城的几个州府,其他的地方,都是收了这个人头税的,

    百姓怨声载道。

    有不少人都是听说过这个消息的。

    有人感慨:“咱们的知府的大人,是好官呐。”

    君秋澜心里也在想,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其实段文也绝对是这个世道上难得一见的好官了。

    很多百姓心里都在想,好像就是去年的年底,这位新知府上任之后,才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变化。

    别的不说,家家户户盘的暖炕,去年冬天,他们村一个冻死的人都没有。

    勤快一些,去山林里捡一些柴火囤积着,冬天在屋里,也不会冻得瑟瑟发抖了。

    哪怕是家里穷到一定地步了,一家人就盘一张大炕,挤一挤,也都熬过了那个冬天。

    还有红薯。

    刚开始,官府要他们把村里最肥沃的土地让出来种植红薯,他们还不乐意来着,虽然官府说这个红薯的产量是常规粮食的好几倍,可大家都没见过,心里没底呢。

    除了这些他们切身的体会,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总归,今年虽然经历的旱情,可奇怪的是,大家的生活好像是越来越好了,也就是缺水的那段时间难熬了一些罢了。

    有人就好奇了,鼓起勇气:“那这次的粮税,也是咱们的知府大人做主减少的?”

    负责人:“也可以这么说,不过,真正提出减少税收的可不是知府大人,是知府大人上面的同志。”

    “同志?”

    又有人好奇了,偶尔他们上街,也能听到这样的称呼。

    大家现在基本上都学过一些基础的字,词汇,同志这两个字的意思,也不需要多解释。

    负责人继续说:“那是一位伟大的年轻人,他将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新的世界,以后,大家再也不会饿肚子了,人人都能穿暖,每年都能做几身新衣裳,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有读书识字的机会,粮仓里有余粮去养硕鼠,兜里的银子都能压破钱袋。”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光是听这几句话,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了。

    村里的李秀才,以及安排过来的两个知青,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君秋澜。

    其实刚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心里也纠结。

    刘秀才是读书人,读书人难免把忠君爱国刻在了骨子里,读书科举,除了想要光耀门楣之外,亦是想要为朝廷效力。

    突然间,他就成反贼了?

    可仔细一想,如果他真的有能力走入朝堂了,他又能做什么呢?

    特别是他见到了他曾经的偶像,苏先生。

    苏先生那样的大才,明明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可最终却被流放到边城,蹉跎度日。

    再一想到君秋澜,他们身边的这些变化,其实不是段知府上任之后才发生的,其实从这一家子被流放过来,就已经有端倪了。

    比如去年的疫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