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生,制霸科举: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女书生,制霸科举》 230-240(第11/15页)

这个初出茅庐的丫头如此和颜悦色。

    没一会儿,宫门缓缓打开,上朝的时辰到了。官员们纷纷整肃衣冠,鱼贯而入。元青禾跟在队伍中,心中虽还有些忐忑,深吸了一口气,她赶紧跟了上去。

    进入朝堂,元青禾按照品级站好位置。她官职不高,默默站在后面。等得一会儿,才见皇上过来。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庄重地开始询问政务,轮到元青禾所在的户部奏事时,自有林尚书上前回复。

    以元青禾如今官职,也不会问到她。到是皇上说了句,“状元都调到户部了,林爱卿要好好努力才是。”

    林尚书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一副恭敬模样,立即谢恩。

    整个早朝冗长又难熬,不少大臣昏昏欲睡,只得偷偷低头掐自己胳膊清醒。更有年老些的,都有些站不稳。还好元青禾年轻,虽有些困倦,但依旧强撑着精神,认真听完。

    她听到赵学政想要户部拨款,扩建书院。不过皇上也没钱,没批。

    镇北军想要增加军响,也被皇帝驳回了,让他们学学护城军,效仿咱们的女将军亲自带头,于城外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终于,太监尖着嗓子喊道:“退朝——”官员们开始整理衣冠,准备有序离开朝堂。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身着五品官服的人,冲上前“扑通”一声跪下,大声道:“皇上,臣有本要参!”

    皇上正欲起身,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了一下,皱着眉头骂道:“刘成,你有没有规矩?”

    那叫刘成的,却硬着头皮指着元青禾,大声说道:“臣认出她是当年水患时囤粮奸商的女儿!当年那一场大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她父亲却乘机囤粮,哄抬粮价,大发国难财,致使无数百姓饿死街头。请皇上严查!”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元青禾。元青禾都以为第一次上朝平稳渡过了,却没想到突然被参,但她很快就迅速镇定下来。

    她“扑通”一声跪下,朗声道:“皇上明鉴,家父乃正经商人,当年被奸人陷害,无处申冤,只能以死明志!还请皇上严查真相,为我父母洗清冤屈!”

    说罢,元青禾重重地磕了个头,额头与地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皇上眉头紧皱,目光在元青禾与刘成之间来回扫视,都是五品官,亲疏却有别。元青禾是他提拔起来的,那刘成是厉王人的,当年泷杨水患,刘成治理不利,还诬陷顾家,害顾家倾覆。

    这东西是厉王力保下来,只被降了职。如今又想惹什么事?

    旁边站着的杨将军听到元青禾刚磕那一下很重,心中担忧,赶忙上前将她扶起。她看了一下元青禾的伤势,手指在她脑门在摸了一下,指甲稍稍用了些力,再瞧时,只见她已是满头鲜血。

    她忙行礼说道:“皇上,小元大人,定是有冤情啊。”

    厉王这时抬手准备说话,皇上抢在前面说道:“看这情况,想来是元爱卿的冤情更为深重,元爱卿,你先说说吧。”

    “皇兄!刘成先参……”厉王开口想为刘成争取,要知先说后说,区别大了。

    皇上瞥了一眼,打断说道:“别废话,他真有志气,也这般磕一个再说话。”

    厉王知道元青禾不简单,按她说法,叫她先说话,可能就没机会参她了。他忙给刘成打了个眼色叫他磕头。

    刘成咬牙,只得重重去磕头,可大殿上光滑可鉴的地砖哪是那容易把头磕破的。

    他“咚”一声,重重磕下去,头没破不说,眼前冒起了金星。

    皇上嫌弃看了一眼,说道:“元爱卿,你先说。”

    元青禾稳了稳心神,大声说道:“皇上,当年我家在城中本有许多铺子,生意做得也算红火。那时身为知府的刘成,觊觎我家产业,便对我父母百般刁难。恰逢泷杨水患,百姓苦不堪言,我父母虽为商人,却也有悲悯之心,将家中粮食尽数捐出,以赈灾民。

    可这刘成,为了谋夺我家产业,竟污蔑我父母囤粮,勾结奸*人做伪证。我父母一介良善之人,无处申冤,只能以死明志。那一日,我家院子燃起大火,烧尽了所有家当。全城百姓皆可作证,我家食仓里根本没有一粒多余食。还望皇上明察秋毫,还我父母一个清白。”

    皇上听了元青禾的话,脸色愈发阴沉,他看向刘成,怒喝道:“刘成,元爱卿所言可是实情?你若敢欺君罔上,定不轻饶!”

    刘成头上起了个大包,正晕着。被人在身后踢了一脚,这才回神说道:“皇上,她这是血口喷人!当年她父母囤粮之事,证据确凿。如今她不过是为了脱罪,编造谎言罢了。”

    元青禾冷笑一声,说道:“刘大人,你还敢狡辩!当年城中那么多人,可不只一人看见?”

    刘成和厉王皆心想着,当年的事都久了,你一个丫头哪里找证人去。只作不认就好。

    刘成举起双手递上折子,“皇上,当年元家管事亲口承认为元家囤了大批粮食,准备哄抬粮价,人证画押皆有记录在,还望皇上明察。”

    皇上也不叫人拿折子,他支额一副头痛模样,让谢首辅说话,谢首辅说刑部尚书专业,刑部尚书一副不想管这麻烦的模样,推脱说道:“赵学政家不是经历过泷杨水患吗,想是记得。”赵学政为难模样,一副不愿意得罪厉王模样,他还等着户部拨钱呢。被皇上敲打,这才装出一副不情愿模样说道:“我家在下面县里,是水患最严重的地方,虽不知其它,但确实收到过元家捐的粮食,是我家老爷子代为收下,还在县里施粥,这才叫许多人得以活命。”

    皇上听了赵学政的话,目光又转向刘成,质问道:“赵学政所言,你又作何解释?”刘成额头冷汗直下,强撑着说道:“皇上,赵学政怕是记错了,元家当年分明是囤粮奸商,怎会捐粮。”

    元青禾直起脊梁说道,“刘大人,现在我家捐粮有人证,我家没有余粮,全城许多百姓都可作证。而你手里的证据怎么来的,你心里清楚,当年我顾先生一家就是叫你诬陷,才灭门。”

    元青禾再次重重地磕头,“皇上,还望您彻查此事,为我含冤的父母洗清污名,还世间一个公道!”

    皇上想起当年顾家冤案,心有愧疚。他眉头紧锁,目光冷峻地望向刑部尚书严大人,沉声道:“严爱卿,你向来公正严明,此事就交由你审理,务必要查明真相。”

    厉王一听,脸色骤变,立刻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严尚书与顾大人乃是旧友,由他来审理此案,只怕有失公允。”

    他一出声,立即就三三两两的大臣上前来。

    “厉王,案子不由刑部审,难道还让你户部来审不成?”谢首辅突然出声,那些想跟着厉王附议的狗腿立即低下头,不敢反驳。

    这话也反驳不了。

    严尚书黑着脸向前跨出一步,义正言辞道:“厉王殿下,公道自在人心!我严某人一生办案无数,向来只认证据,绝不偏袒任何一方。如今既受皇上重托,定当公正无私地审理此案。”

    严尚书转向刘成,目光如炬,厉声问道:“刘成,当年泷杨水患之时,当地的米价究竟是多少?”

    刘成被严尚书的气势吓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