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166章 南归官员差点气死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166章 南归官员差点气死(第3/4页)

,才登基两年不到,就成了口中的“难得一见大明君”,哭笑不得又不由叹气。

    “只是让短暂的吃饱肚子,就能成为千古明君,这明君当得多容易。”朱元璋自嘲。

    旁边一衣衫褴褛的老人道:“确实如此。但看似容易,却为何那么多帝王做不到?”

    朱元璋听着身旁那老人的感慨,疑惑地看过去。

    那老人望着巍峨的皇宫,神色十分复杂,虽接了朱元璋的话,却没有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有一双慧眼,立刻就看出眼前老人可能是有才华的人,立刻邀请老人喝茶吃饭。

    老人摇摇头,面色凄苦地向官衙走去。

    朱元璋十分好奇,便跟随老人一路护送。

    碰巧朱标正在官衙门口跳来跳去,不知道干什么。朱元璋拦住跳跳标,疑惑道:“标儿,你在干什么?”

    朱标道:“我在试这个水泥板子能承受多大的力度。要是可行,就用水泥替换金砖。”

    金砖是永乐建造宫殿的时候,从苏州运来的“贡品地砖”,因有金石之声,又称一块砖一两金子的造价,所以称“金砖”。但永乐建造宫殿的时候,能选用金砖贡品,就说明金砖已经存世很多年。

    元皇宫也用了金砖,只是没有特意要求金砖成为唯一的地砖贡品。

    一两金子一块砖朱标觉得用不起,朱元璋也认为用不起。他们俩思想合拍,都认为水泥地板就很好,就算坏了也能立刻重新造。

    朱标本想尝试用瓷砖。但众所周知,瓷砖不是用传统工艺烧瓷就能得到好用结实的砖。

    现代瓷砖工艺都来自西方,他们严格保密生产工艺和瓷砖配方,国内瓷砖厂家要生产高档瓷砖,几乎全靠进口。

    不过国内厂家生产不出大小一致、严丝合缝的瓷砖,就在瓷砖出厂后进行一次人工研磨,费用也比国外的高档瓷砖便宜,所以国内装修市场还是大部分用国内厂家生产的瓷砖。

    朱标参观过高档瓷砖厂房,但这和他的经商范围不一致。朱标的记忆挂是“存储”挂,只有他前世背诵过的东西,今生才能“取出”。所以他的记忆殿堂并未有瓷砖烧制配方,十分遗憾。

    所以朱标只能奢望用水泥代替高贵的一两金子一块的石板。如果嫌弃难看,就在水泥表面镶嵌瓷片等装饰品。

    如果“偷工减料”做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皇宫,朱标真是绞尽了脑汁。

    朱元璋乐呵呵出谋划策,对这种既有面子,又不耗费太多人力物力的“偷工减料”喜闻乐见。

    “让别人试就好,你跳什么跳。”朱元璋说完,自己也上去跳了两下。

    朱标道:“我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朱元璋点头:“确实很有意思。”

    朱元璋身后义子护卫三人组皆很无语。

    标儿还说自己和义父一点都不像,其实有些地方还是很相似。

    父子俩随便贫嘴了几句,然后朱元璋将身后一直观察他们的老人介绍给朱标。

    朱标拱手:“老丈,请问来官衙有何事?若是生活有困难,可先登记,我一定尽力解决。”

    老人的声音有些尖锐:“你能解决每个的生活困难?”

    朱标愣了一下,心中大约明白老人可能的身份。他板着脸道:“不能,但只要有手有脚肯做事,大约是饿不死的。但我并非神仙,若遇到家中不养,自己也无力的孤老残弱,我也只能眼睁睁任由他们饿死。实在是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老人没想到朱标的回答如此直白。

    他环视了一圈官衙附近正在搅拌水泥的。

    们听了朱标的话,都对老人怒目而视。好像老人欺负了自家溺爱的孩子似的。

    知府是父母官,意思是知府要像父母照看子嗣一样照看。

    老人进入北京城的这一路听闻的风声,朱标是一个很好的父母官,沿路村庄都在村祠堂中给朱标放了供奉牌位。

    他一直在想,朱标和相处的时候,是何等慈祥又威严的面目。

    今日见到朱标,他才记起,朱标是如此年幼。而视朱标为父母官的老,在与朱标当面相处时,倒更像是溺爱朱标的父辈母辈。

    老人读懂了的怒气。

    我们的标儿已经够努力够厉害,你这个外人在瞎唠叨什么?是不是想挨揍?!

    这话真是和他曾经旧友袒护孙儿时一模一样。那时他继续嘲笑,被旧友用扫帚赶出了门。

    而他和旧友吵闹的府邸,已经变成了一座书院,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居然是女子的声音。

    旧友的府邸离后宫就只隔着一面墙和一条街。据说以后大明的后妃会从这里开道门,直接出入女学,教导贵族女子读书。

    真是荒诞。

    老人突然意兴阑珊,没有了任何和眼前小儿郎争辩的心思。

    他对朱标作揖:“老朽……老朽大元中书省参议王亮。”

    他身后一像是子辈、又像是护卫的青年男子,一路走来沉默无声的男子也抱拳:“草民大元枢密知院张玉。”

    朱元璋眼皮子一跳,立刻把朱标挡在身后。

    他三位义子本就站在他身前,闻言手握在了刀柄上。

    朱标也吓了一跳:“啊……这……两位快请起,我们进去说……别激动别激动,他们俩肯定是回来投靠咱们大明的好人!”

    们举起铁锹木棒,激动道:“知府大人,别被他们骗了,元鞑子没有好人!”

    其中一个高高壮壮,一看面目就是蒙古人的汉子嚎得最大声:“元鞑子没好人!他们从来不让俺吃饱!”

    朱标苦笑道:“是不是好人,我先问问。放心放心,你们看,我爹和……燕王都在这呢。谁打得过燕王!”

    假装自己是护卫,完全没有记起自己是这几人明面上职位最高的“燕王”的朱文正呆愣了一会儿,才帮助朱标安抚。

    我是燕王,我是经常去草原抢牛羊的燕王!有我在,不怕元鞑子乱来!

    朱文正朴实无华的劝说话语,让王亮和张玉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们却很吃这一套,纷纷安静下来。朱标这才能从们的包围中,把王亮和张玉请进官邸。

    朱元璋大摇大摆跟在朱标身后,想看看这两位残元大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两位南归的残元大官没想卖什么药,他们只是很单纯的回来南边而已。

    被赶回草原的大元皇帝太子二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迅速从大元皇帝变回了蒙古王。

    残元许多汉人官吏摇身一变,继续成为蒙古王帐中心腹;也有些汉人官吏在忠君思想和爱民思想中左右摇摆,无法对蒙古王重新变回奴隶主之后的残忍视而不见,偷偷南逃。

    这些南逃的汉人官吏,大多死在了蒙古人、甚至自己人的屠刀下。王亮与张玉结伴,靠着张玉的勇猛,才能回到大明的土地上。

    朱元璋并不在乎那个一脸凄苦,可能是大儒的王亮。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