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矿场家属院: 60-65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60-65(第7/8页)

一个高峰的陶乐迎,还来不及品尝胜利的果实,就被猛然推入了一个充满恶意的漩涡。

    她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赛场之外的世界,有时远比赛场更加复杂和残酷。

    宋远舟看到这些帖子,想起最近他正在研究的网络爬虫技术,一个念头在他脑中形成。

    他无法堵住所有人的嘴,但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反击。

    宋远舟准备了许多个小号,又迅速编写了一段脚本程序,设定好关键词,比如“陶乐迎黑幕”、“出界”、“裁判不公”等,让它自动在几个活跃的贴吧和论坛里检索相关污蔑性帖子。

    一旦锁定目标,程序就会自动随机登陆账号。

    于是,在许多污言秽语的帖子下面,开始出现一道道画风清奇、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的科普加骂战回复。

    与此同时,在北城的陶华也在为侄女奔走,宫程也是有力出力。

    作为京剧名角,宫程曾接受过娱乐记者赵峰的专访,两人相谈甚欢,一直保持着联系。

    他立刻拨通了赵峰的电话,沉声将事情原委道来。

    赵峰也是个仗义之人,当即拍板:“我有个铁哥们,叫刘健,是体育记者,为人正派,业务能力极强,我马上联系他。”

    刘健接到赵峰的电话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体育事件,更是一个折射当下网络舆论生态的社会现象,遂决定深入调查。

    他首先联系上了正处于风暴中心、同样饱受困扰的那场决赛的主裁判高卫国。

    高裁判正一肚子火没处发,接到刘健的电话,像是找到了宣泄口:“刘记者,我高卫国执裁二十年,以人格和职业道德担保,那个球,绝对是压线球。”

    “当时不止我,边裁的旗语也是界内,我们三个人的判断高度一致。什么叫收买?这是对我们职业操守的污蔑!是对体育精神的侮辱!”

    拿到了这极具分量的澄清,刘健又多方走访了体育界的其他专业人士。

    很快,一篇题为《‘压线’的风波:金牌背后,是专业与谣言的距离》的长篇调查报道,在《体坛周报》及其网站上重磅发布。

    文章以严谨、客观的笔触,详细呈现了裁判、技术官员的专业解释,分析了争议球的具体情况,并间接批评了部分媒体和网友不顾事实,仅凭情绪进行“审判”的非理性行为。

    这篇报道虽然无法立刻扭转所有声音,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事实基准,让许多摇摆的中间派开始反思。

    陶华看到报道后立刻给宫程打去电话:“这次真多亏你找到了刘记者,多谢。”

    宫程在电话那头笑了笑:“谢什么?我们之间还需要说这个?再说了,乐迎也是我侄女啊。”

    陶华一愣,笑骂:“什么你侄女,少来占便宜。”

    宫程的立刻接话:“陶华,我们在一起也两年了,不是该考虑一下,把事儿办了?等我们结了婚,乐迎不就是我名正言顺的侄女了?”

    电话这头,陶华沉默了半晌,望着窗外北城的霓虹灯。

    良久,她轻轻“嗯”了一声,嘴角难以抑制地扬起。

    舆论的海啸在亲人、朋友们联手筑起的堤坝前,慢慢回落。

    当然,对于运动员来说,最有力、最彻底的回击,永远在赛场上。

    几个月后,又是一场匹克球女单决赛。

    巧合,或者说是命运的安排,陶乐迎的对手又是那位诬告她是界外球的林夏。

    上一次决赛的“争议”,让这场对决吸引了很多媒体的长枪短炮。关于“真正冠军”、“复仇之战”的炒作声再次甚嚣尘上。

    比赛当天,能容纳五千人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弥漫着一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感。

    观众席上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个阵营。

    东侧看台是陶乐迎的支持者,他们举着“乐迎加油”、“实力证明一切”、“真金不怕火炼”的牌子。

    西侧看台则是林夏的拥趸,他们挥舞着“无冕之王”、“真实冠军”、“夏之风暴”的标语,声势浩大。

    陶乐迎身着蓝色战袍走上赛场,目光扫过对面半场。

    林夏穿着一身亮红色比赛服,正做着拉伸,眼神锐利,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意味。

    当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时,陶乐迎能感受到对方那股誓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的决绝。

    她又扫过看台上那些表情各异的观众和媒体区那些长枪短炮,不由自主得心跳加速,手心微微沁出了汗。

    比赛开始,林夏的战术意图非常明确,从第一分开始就用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彻底压制陶乐迎。

    她的发球势大力沉,角度刁钻,不再是普通的正手上旋球,而是夹杂着侧旋和切削,让球落地后产生不规则弹跳,极力压缩陶乐迎的反应时间。似乎想要一举摧毁陶乐迎的心理防线。

    第一局,陶乐迎完全被带入了林夏的节奏,疲于应付。她的特点被抑制,自己的节奏迟迟找不到,最终以七比十一落后。

    看台上响起了一阵嘘声,有人大声喊道:

    “看吧,原形毕露了。”

    “没有裁判帮忙就什么都不是了。”

    陶乐迎走到场边,用毛巾擦了擦汗,喝了一口水,然后闭上眼,深呼吸,家、朋友,还有自己日复一日在训练馆里流下的汗水,一一在眼前闪过。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之前的紧张和迷茫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如磐石般的坚定和冰湖般的冷静。

    第二局开始,陶乐迎调整了战术,不再与林夏硬碰硬,而是巧妙地利用角度和节奏的变化,让林夏的强大攻击屡屡落空。

    她增加了更多旋转和落点的变化,在相持阶段,更是巧妙地运用各种击球组合,用深而重的底线球将林夏压制在底線后,再突然放出一个轻盈而短促的吊小球,迫使擅长发力进攻的林夏不得不别扭地上前处理。

    陶乐迎反复用精准的底线深球压制林夏的反手,然后突然变线,攻击对方的空档。

    十一比九,陶乐迎顽强地扳回一局。

    观众席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支持林夏的观众开始更加大声地呐喊助威,而支持陶乐迎的观众也不甘示弱,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第三局,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从一比一平一直胶着到九比九平。

    观众们屏息凝神,整个体育馆只剩下匹克球撞击球拍和地面时发出的“砰、砰”脆响,以及运动员鞋底与地板摩擦的尖锐声音。

    林夏一个快速的平击球打向中路。

    陶乐迎稳健回击,双方在底线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突然,林夏主动变线,放了一个快速而贴网的前场小球。

    陶乐迎反应神速,几个大跨步轻盈地冲上网,身体充分伸展,手腕巧妙一抖,回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斜线球。

    林夏一个飞身鱼跃,勉强将球挡了回去,但回球质量不高,球速慢且弹跳略高。

    陶乐迎绝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