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30-40(第1/14页)

    第31章

    吃过午食,整个下午都在各自忙碌的状态下渡过。所有人各司其职,榛娘和谨哥儿则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她先拿了一小桶米汤水跟着叶氏等人去了趟河边换寒酥回家吃饭。

    米汤水是寒酥要的,倒不是要吃,是要和制弹弓泥丸。

    寒酥可是真没闲着,方才在河边凿了个小冰洞挂了个网,也不必有人守,嘱咐叶氏隔一个时辰过来瞧一眼就成。

    甚至还在河边挖开了一处冻土,收出一小盆底下的胶泥土给谨哥儿。

    并仔细教了谨哥儿怎么用米汤和泥。和到抓一把、握紧小拳头,手中便没有浮泥为最佳,跟和面差不多。

    用米汤稀水和的泥粘性好,用泥丸不会掉渣儿,硬度也高些。

    虽说在武器铺子买的石丸也不贵,但毕竟是易耗品,多做点不花什么钱的泥丸,哪怕只为练习准头用也是好的。

    苏榛最后还叮嘱谨哥儿:“捏得越圆越好,捏好的就盖上湿布放旁边阴着。记住别搁的离篝火太近,会烤裂。然后你每隔一刻钟左右便去揭了布给泥丸翻个面儿。”

    谨哥儿认真点头,“我知道了,姐姐,我能行的。”

    “谨哥儿乖。”苏榛捏了捏他小福娃似的脸颊,又跟叶氏等人打了招呼,便跟寒酥一起回家了。

    今儿萧容和寒酥拖回来的松木,除了边角料檗做柴之外,最主要是要做三辆木橇车。

    二辆进山用、一辆留给叶氏运水用。

    时下雪地常用的运输工具便是木橇车,苏榛这两日也在村里瞧见过,大概类似于现代的雪橇或爬犁。不用车轮,人力拉着在雪地上走。

    苏榛虽然没亲自动手制过,但荒野露营博主的冬季视频里可是没少见这东西。

    露营博主最爱的两种天气:大雨、大雪,毕竟没点儿困境的视频流量是不会好的。

    更何况露营就像过家家,总得干点儿什么。

    眼下虽说不是为了露营,但也是为了赚银子为了生计,必要性更强、苏榛的参与动力自然更足。

    回到家,寒酥赶紧进了灶间吃饭。

    屋外的萧容已经把一棵松木剖砍成了数条四尺左右长度的板子,并在避风地点了小堆篝火,拖着板子过来一根根的烘烤。

    苏榛打下手,在萧容烤木板的时候时不时在板子上撒些积雪,让板子不会烤焦,没一会儿,板子就被烘出了弯曲的弧度。

    等寒酥吃好出来,便让苏榛去屋后晾晒苕皮淀粉,他则跟萧容一起组装。组装也简单,都是榫卯结构的,嵌合在一起便好。

    木橇车的图纸是萧容画的,但尺寸都是苏榛算的。

    等嵌出一个底部船形框架,寒酥和萧容便都觉得这四尺长的底部会不会太小?白水村其他人家的雪橇车几乎一丈长。

    寒酥就又把苏榛唤了出来,三人再仔细商量商量。

    “萧伯,咱家的车不图大,图家里人人都拉得动。并且,冬季就是单纯的拉拽式,春夏秋可以在底下安上木轮,变双轮或独轮车。另外,我还有个想法,等咱家这批苕皮的钱拿到,去铁匠铺打两根铁条嵌在车底,它不就直接可以当凌床用?我听说山上也有冰河呢,咱们这一车就是三用,小而灵活、转向和拖猎物都不愁。”

    萧容一听,恍然大悟:“倒是没想过还可以一车三用,果然榛娘周到,就这么做!”

    他也听说过,如今有种可以在冰上滑动的木车叫做凌床。上铺草帘,底嵌铁条,人坐其上,像撑筏子一样用竹篙或铁制工具撑着走,速度极快。

    其实他更不知道的是,这种“凌床”未来延革千年都还在用,只不过款式改良了许多罢了。

    现代苏榛曾经有一年冬天分别去了西伯利亚、英国布伦凯特拉山顶湖区,一个人体验暴风雪单人冰原冬营。

    冰上、雪中搭帐蓬、丛林探险,甚至还自建过原木庇护所。也正是那一系列的视频爆火,让她下决心把爱好变成了职业,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探险型露营博主。

    而如今,一切技能变为了求生存。没空儿自怨自艾,唯能苦中作乐。

    苏榛把木橇车的事情解答完,就又去了趟河边,拎回第一网捞出来的鱼,小的又扔回河里,大的有五条。

    这五条鱼,她要用来准备进山要带的干粮。

    其实乔里正给每家的“摊派”公粮不过就是烤面饼,然后猎到什么、采到什么就集体吃什么。

    苏榛嘴不馋,但这么吃下去哪里受得了,会缺乏维生素啊!

    虽说自家不怕麻烦的话也可以自带些吃食,但想想看那个画面:进山之后就她、萧容、寒酥吃得好吃得香?

    这么拉仇恨的事儿,打算在白水村立足的她不能干。

    所以她打算换着花样做吃的,把所有人都照顾好,兴许围猎分成的时候大家一高兴,多分她些。

    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预算。

    乔里正每人预收了一百文,参与围猎的目前是二十五人,也就是共计收了二两零五百文。

    整个围猎期是十天到十五天,倘若像往年一样只带面饼,差不多是每人需要一斗白面共二十五斗。时下面粉三十七文一斗,二十五斗便是九百二十五文。

    再加上其它烤制成本,差不多一两银子左右。

    舒娘说还会带一些咸菜,那么榛娘预估所有人干粮预算也仅有一两五钱左右。

    如何在一两五钱、最多不能超过二两的份额内,制出比烤饼有营养、美味的吃食?

    搁别人恐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苏榛却已有计划。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白水河可不就有免费的鱼,家里还有大量番薯,她打算把成本摊薄的办法就是不全用白面烙饼,还可以加鱼面、以及方便面、脱水蔬菜、鱼肉午餐肉。

    自然,旁人捞了鱼也会卖钱自己拿着。

    但此时不是计较的时候,苏榛从来也不觉得坦荡大方的人会“吃亏”,凡事要看长远。

    五条鱼不多,苏榛想请大家试个口味,便立刻开工。

    先做鱼面。

    把鱼刮了鳞去了皮、腮剖了、清了内脏和黑腹膜,翻出盛重云的匕首剔鱼肉,用刃一点点的刮。经络不要,重点是刮到红色的鱼肌也不要,这是去腥的重点之一。

    刮成鱼肉茸,加黄酒和葱姜水腌了一会儿,再一点点的加入番薯粉,同时用擀面杖敲打成了鱼饼。

    再把铁锅放灶上,锅微热了就撤柴,小火烙鱼饼。无需刷油,只要饼不粘了就翻面,两面不粘*就出锅,一张鱼饼瞬间就成了,放凉了就可以切成条,宽窄随意。

    至于鱼骨也没扔,在另外一个灶上熬汤做汤底。

    最后把鱼面弄完掂量了一下,居然差不多也有三、四斤的份量,成本却微乎其微,不算人工的话的话只需三文、四文左右,苏榛彻底放心了。

    当然,这是因为苏榛没算鱼钱。

    但倘若大家认可了鱼面当一部分干粮,那她也会把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