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4/15页)

,“嗯,捡回来把橡子壳凿烂了,磨成浆液,再泡上几遍水,沉淀下来的就是橡子淀粉了,一点粮食都不用往里添!”

    “您看,就是这个橡子,这个是用橡子磨出来的粉,你们村里有断粮的人家,都能上山把这个橡子捡回来磨成粉,用来做窝窝头,摊薄饼,煮橡子糊糊,十斤橡子能磨出三斤的橡子粉,一斤橡子粉就能做出来六七斤的橡子豆腐。”棠棠把山里捡的橡子和晒干的橡子粉递给朱老汉。

    这橡子粉的颜色比普通玉米淀粉、小麦粉的颜色要深一些,里面还有一些细碎的橡子颗粒。

    朱老汉嘴唇翕动,他红了眼眶,过了好一会,他才哽咽道,“棠棠姑娘,我现在去把咱们村里断粮的人家都叫过来,你能当着大伙的面重新讲一遍这个橡子粉是怎么做的吗?”

    “可以啊!”

    这个小村全名叫陡坡子村,比不得其他人口多的大村,约莫二十来户人家,只能算是一个小生产队,属山外边的另一个生产大队管辖,整个村子都很贫穷,穿着十分破烂,只能勉强遮住羞丑,每个人脸色都是蜡黄的,眼睛凹陷。

    此刻几乎是全村人都聚到了村口的位置,听棠棠讲橡子面的做法。

    棠棠按着村长的吩咐站到了一块大石板上,手里举着个喇叭,详细给大家讲了这个捡回来的橡子如何凿去外壳,磨浆,沉淀的,她把自己和觉胜带来的橡子和橡子面拿给大家看,带过来的十几个窝窝头,给朱老汉一家分了七八个,还有剩下的几个,她让大伙都掰一块尝尝是什么味道。

    “是粮食啊,真的是粮食!”

    “好吃,真好吃,我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吃过这样好吃的干粮了。”

    棠棠这边还在分着窝窝头,就看见有个包着头巾的老婆婆突然径直朝她所在的方向走了过来,棠棠跟她旁边的觉胜哥哥对视了一眼,都不明白她的意图,神情疑惑。

    “老婆婆,你是有什么疑惑吗?”

    只见下一秒,那老婆婆就朝棠棠的面前跪了下来,“活菩萨,活菩萨啊,老天总算开眼了,不愿意见咱们整个村的人都活活饿死,所以让活菩萨来拯救我们了!”

    这个村子常年闭塞,其他人听到陈婆婆这话,都觉得十分有道理,纷纷跪下了要给棠棠他们磕头。

    “欸!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棠棠见状,忙手忙脚乱地把陈婆婆扶起来,“我实在是受不起这样的大礼,你们再不起来我就要给大家跪下了……”

    最后还是生产队长把大家叫了起来,“快起来!现在是新社会,不兴下跪那一套!”

    “《救荒本草上》写,橡实,荒年可代粮取子换水,浸十五次,淘去涩味,蒸极熟食之,可以济饥。”一缕阳光透过老杨树的枝叶照在了她的身上,看到村民们脸上的茫然和迷惑,棠棠脸上浮现一抹笑容,“这些都是从书上看到的,等度过了这次的饥荒,家里有能力的,就把孩子送去学校继续读书吧,咱们的日子都会越过越好的!”

    ……

    讲解完橡子面的制作方法后,棠棠把剩下的橡子和橡子面都送给了朱老汉一家。

    从陡坡子村回来,棠棠和苏觉胜的脚步都轻松了不少,起码有很多人不会因为断粮饿死了。

    兄妹俩远远的就看到了徘徊在他们家门口的张阿秀,棠棠一路小跑上前,“阿秀姐。”

    张阿秀这次没带孩子一块过来,“棠棠,我们村的人听说你们村能把山里的橡子果给变成粮食,想请你和觉胜一块过去,给大伙讲讲这个橡子面是怎么做的,你愿意吗?”

    棠棠眼睛亮晶晶的,她激地的点了点头,“愿意,当然愿意!”

    第二天一早,棠棠和苏觉胜就去了下山村给村民讲解橡子面的制作方法。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连附近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这橡子能做成干粮,都纷纷过来榆槐村生产大队学习。

    橡子面的事情先是在几个村子里流通,到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传到公社上边,就连县里也震动了,后来更是连省报都专门写了一则新闻刊登出来,棠棠兄妹俩从报纸上看到他们俩的名字都惊呆了。

    在县里的表彰大会上,县领导专门给棠棠和苏觉胜兄妹俩颁发了奖状,奖金,奖品,令人惊喜的是,奖品里边除了钢笔和尺子外,还有一张珍贵的自行车票。

    这可把棠棠一家都高兴坏了,苏会民专门赶到县里,用那张珍贵的自行车票换了一张崭新的永久牌二八杠自行车。

    新自行车十分阔气,往堂屋里一摆,连整个院子都熠熠生辉了,永久牌的标志锃光瓦亮,那车漆漆面均匀平整,没有半点气泡或者流挂,皮质的车垫子泛着油光,连那链条都是鲜亮的,上边一点污渍都没附着,蹬起来又快又灵活,上坡一点都不费劲。

    六月底,苏觉孝从原林县高中毕业了,但命运再次眷顾到了他们家的头上,棠棠的二哥苏觉孝因为在校时成绩优异,每回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被矿区宣传部的人招工上了,从今往后就成了公家人,不必再从土地里刨食了。

    消息传来,棠棠一家人都高兴坏了,专门阔气的在县城最大的食堂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送苏觉孝坐上了去矿区的车。

    可惜的就是堂姐瓦妮没有被招工上,她从原林县高中毕业后,领了一纸高中毕业证书,就回了榆槐村,开始了务农的生涯。

    七月份,尽管整个五六月棠棠的请假次数不少,但她还是以全公社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原林县高中,成为了一名高中生,她三哥苏觉胜考了全公社第十五名,这个成绩也相当不错了。

    喻娟芳欢欢喜喜地折腾了一大桌子好吃的,犒劳了两个孩子。

    这一年,是一九七三年,棠棠十五岁。

    53

    第53章

    ◎高中生涯开始了(修)◎

    棠棠和苏觉胜早已经去过多次县城,所以拒绝了爹娘相送的好意,而且才九月份,用不着带很厚的床单被褥,只需要收拾两套换洗的衣物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就行,俩孩子就自己背着行李,蹬着那辆崭新明亮的新自行车上学去了。

    原林县城不大,常住人口大概有十五万左右,据说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军事重镇,当时车马来往,络绎不绝,整座县城有种黄沙古朴的厚重感,城郊的护城河是城内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风吹过楼顶的红旗,发出“哗哗”的响声,老百姓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宿舍是八人间上下铺,铁架子床,她选了一张下铺的位置,大概是刚开学第一天,宿舍里闹哄哄的,棠棠把一个装了衣服的木箱子给搬到床上去,箱子占了床的一半位置。

    里面除了两三套换洗的衣裳、牙具和毛巾、一张毛巾被外,还有她娘喻娟芳烙的一口袋白面饼,以及一盏从家里带来的煤油灯,为了方便携带,出门前把灯座、灯芯管和灯罩都拆开用报纸包着了,还有一个装灯油的小壶。

    棠棠把煤油灯给组装起来,在灯座里灌了点灯油,收拾利落后,她把木箱子往床的内侧推了推,这样占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多了,到时候还能在床上写字。

    箱子是樟木的,箱角的铜包边被磨得发亮,凑近了使劲闻还能闻到一股樟木特有的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