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260-2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60-270(第10/14页)

日,早来相寻。只是师叔不在,他生母却还在汴京,如今自己起事,不能连累徐夫人,遂登堂拜见。

    徐大人在朝中任中奉大夫,自汴京混乱,一直闲赋在家,徐夫人见潘大人登门造访,连忙相迎。

    潘邓说明来意,他一家甚为迟疑,徐大人从没想过自己小小官员,也要另投别主。那徐观在自己家中只住过几年,后来便自开府独住,他与夫人和孩儿在家里十分和乐,如今想不到徐观的同门起事造反,自己竟要因为妻子的前一个孩儿,而被迫站队,投敌叛国。

    他心中惴惴不安,犹豫不决,不愿冒险。徐夫人见官人如此,已知他心意,刚想开口回绝,潘邓笑着说道:“如今赵氏身死,宗庙倾颓,大人不为自己着想,也要想想自家孩儿,莫要为一时之气,不顾子孙前途。”

    徐大夫听潘邓说话,不由得打了个激灵,他细看此人,依旧是面上带笑,可不知为何,心里却惧怕几分。

    林朔便上前自与徐大人去别处交谈,“大人须知主公亲自相请,全因徐夫人在府上,此事大人从与不从,已成定论,又何必多言?话又说回来,大人但凡去了南方,自也不必愁官身爵禄、子孙前途,不比在这不见天日之地来得要好?”

    徐大人听此一言,只得从命。

    *

    潘邓在汴京城简单主持了灾后重建,之后由林朔选了人在此暂主开封府,又留下一支精兵在此,他便带着大军浩荡南下了。

    走时还没忘把徐秉哲,范琼等极尽讨好金人之能事之人都带上,以免搅得汴京城不得安宁。

    他们大军在前走,后面早有百姓跟上,欲一同随潘公南下。

    虽然潘邓留了官府和军队在汴京城,可他们不敢再赌了,这地方金人时不时就要光顾,若是三围汴京,他们可不知还有没有命能活下来了!

    樊掌柜也拿自家废木板做了辆板车,两家人连着伙计厨娘都在车上,由人交换着拉车,一路随着潘大人往南走。

    李延年一路上眼泪没停过,樊掌柜刚换下来,没力气地坐在板车上,搂着小舅肩膀劝慰道:“莫哭嘞,哭球?”

    李延年说道:“家业都某嘞……”

    樊掌柜说道:“如今要紧的不是家业,是安稳。”

    李延年恨道:“安稳之后,不是还要重头赚家业?咱们两家现在身无分文,怎么我们就这么倒霉……”

    樊掌柜叹了口气,看着自己这个小舅,谆谆说道:“我两家一向殷实,不需为生计发愁。可你不见来我家做工的小伙计,每天依旧要忙忙碌碌,为了吃穿辛劳?”

    李延年抬头看着姐夫。

    樊掌柜说道:“你生来就吃饱穿暖,因此不为钱财发愁,不知道没钱人的苦;就似我们生来就在这汴京大方之地,百年承平,也不知战乱之苦也一样。人没钱花要赚钱;人在战乱之中就要找安稳的地方,先有平安,再吃饱穿暖,再有富贵,大抵如此。按理来说,京城就是最太平的地方,可如今也被攻打,哪个也不愿,命数如此了,我们再找别的地方扎根就行了。”

    李延年恨道:“我两家的家财,都被那狗皇帝搜刮走了!到哪里去扎根!”

    樊掌柜劝解道:“放宽心吧,钱来钱走,不过是身外之物,现如今遭逢大难,可我两家人没一个落下的,都在这车上呢,岂不是大幸了?你没听李太白还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姐夫手里还偷偷藏了个宝物,等咱们到了地方,扎下根来,好好经营,未必不能比汴京好呢。”

    李延年脸上挂着泪珠,小声问道:“啥宝物?”

    樊掌柜呵呵笑道:“你看这个。”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布包,两个人凑在一块儿挡着光,樊掌柜把那布包缓缓打开,里面清晰的映出李延年淌眼泪的脸,正是一小块银镜!

    李延年震惊地看着这一块银镜,慢慢有笑容浮在脸上,随后又想到什么似的,又把头低下了,“……本钱是有了,咱们到个别的地方,能扎下根吗?”

    樊掌柜小心翼翼地把小布包收起来,又放到怀里,而后说道:“我家祖上也不是汴京的,照旧在汴京扎下根了,几代下来经营了诺大的产业,如今也一样……你也不要窝心,家里我和你家大姐都是好年纪,当得几十年家呢,有我两个在,不叫你小辈受苦。你到了南方,还和在汴京似的,就和往常一样。爷娘大姐和姐夫都在你身边,我家大哥还和你出去打马,那南边也有刊物,叫什么《风尚》的,你也照样月月都买,时日长了,又是个家了……”

    李延年听了这话鼻头发酸,往常里他爷骂他四六不懂,他也不觉得什么,如今听了姐夫这番话,真觉得自己十分不懂事了。想自个儿也是快二十的年纪了,家中遭难,还要姐夫这么劝慰,真是不该,这么想着,自去前面拉车了。

    李娘子过来和丈夫依偎在一块,说起以后之事,“……潘大人是个和善人,咱们定要一路跟到底,一直到苏州府……我不信咱们家在汴京城是第一楼,到了苏州立不起……”

    樊掌柜点点头,两人看着夕阳西下,一家人在一块,共同南去。

    第268章 师叔讨债

    潘大人终于回到江南了!

    不光汴京百姓不愿让潘大人走;江东百姓也很担忧,若是潘大人在汴京城留住了,那他们江南可该如何是好!

    如今这个世道,背靠个强大的官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比江南百姓更着急的是苏杭一带的生意人,他们大都从苏州府及周边各府起家,多是近几年将自家生意做起来的。如今行商,一个地方一种政策,在潘大人手下做得起来,到了北面却不一定能吃得开。往常他们走南闯北,见北地官员多征敛盘剥,常常心有戚戚,如今潘大人北上,几月未归,真叫人度日如年。

    现在好了,潘大人回来了!

    苏州府喜气洋洋,明府尹和宣抚使府上官员也都出来迎接。潘邓在汴京城这段时间,苏州府官员也没闲着,自苏杭宣称潘大人北上勤王之后,江南封锁,苏州更是将寒山寺码头重兵把守,张清带领大军出征,果断地拿下了江宁府。

    彼时主公刚刚造反,官员虽都打定主意立身江南,却又心中没有多少成算。加之潘大人在造反之后即刻北上勤王,离开了江南一地,是以苏州府官员一直心中不甚安定。

    如今得知潘大人并不在汴京立身,而是勤王之后便带大军回归,心中也安稳了,共同献计如何坐稳江南一地,再向北向西略地。

    几人在潘邓府中席地而坐,各自面前有一小案,潘邓虽是主人,却也没坐主位,而是和众人坐在一块,几人把小桌凑得近近的,闲来共品烤扇贝。

    泥炉烤架在明府尹面前,是以明翰海拿了竹夹翻烤,众人聚在一起,由他分食。

    明瀚海说道:“大人虽于前朝宣府江东两浙两地,然而对我等来说,两浙始终亲于江东,主公在两浙一呼百应,而江宁府前些日子才有赖张将军神威,纳入我土。依属下之见,江南东路彻底归顺还需时日。”

    袁常棣说道:“大人在江东德高望重,两地归顺只在须臾之间,如今要紧之事,是江东以后。”

    林朔也说道:“拿下江宁府后,江东一地便尽归主公所有,江宁府到苏杭一带十分富庶,可利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