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20-130(第3/14页)

惟有坐守蓬门空叹日月,何况有罪之人?”

    宋江眼里的光芒又暗淡了下去,只是他终究没放弃,恳切说道:“愿府尹为小人指条明路。”

    潘邓开口:“若你二人依旧心存报国之心,便也只能富贵险中求了。本府目前还有一个去处,是那登州知府宗泽宗大尹处。本府曾与他有一面之缘,如今皇帝一心想要联金抗辽,登州即是宋金两国相交之地,往来通使频繁,二位去此处,可有一线机遇。”

    宋江听在耳中,心里凉了半截,谁不知出使一事最为凶险,没听潘府尹曾经在梁山之上与他们讲述出使之事,当年也叫人捅了一刀,差点死了吗?

    可他又转而一想,潘府尹曾经也和他一样是个州府小吏,不过是没有家世的押司官罢了,既然他能因此事而飞黄腾达,受皇帝器重,为什么自己不行!

    宋江知道一个道理,人生一世机遇来来去去,这回抓不住,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他当机立断,纳头便拜:“小人愿以微末之躯献绵薄之力,此心耿耿愿府尹大人明鉴!大人不计较往日之仇,为宋江引荐,小人必竭尽驽钝,以报知遇之恩!”

    花荣也跪下谢恩,心中一片至诚感激,昔日宋江兄长曾有慢待府尹之举,然潘大尹不念旧恶,既往不咎,更为二人铺就锦绣前程,真可谓心胸豁达,慷慨之人也!

    潘邓将二人扶起:“望今后尔等明辨是非,勿使明珠暗投,良才枉费,重归正道,大展宏图。”

    他又回到案前,仗着曾经一面之缘,给登州府尹宗泽写了信,言明二人身份,又说明了叫他二人去登州的用意,叫快马送了信。

    不出几天,登州回信,宗泽言可。

    潘邓便拿了盘缠,又赠了衣物,马车,送别二人上路。就让宋江用他的满腹才学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对付金国人罢!也让狄人尝尝梁山众将曾经被水浒大男主支配的恐惧!

    宋江泪水涟涟,二人连连拜谢,出发去了登州。

    此时已经入冬。

    *

    纺织坊又发了新一批的过冬衣物做员工福利,今年棉花充足,除了纺棉线以外,也有更多用作了填充,做出来的棉衣又轻软又暖和。

    往街上一瞧,那穿的厚厚的,面颊红扑扑的,就是纺织坊的织女了,真是好神采!

    只见街上一溜的女子,都在衣裳外面套了一个厚厚的大衣,此衣服形制简单,虽也是右衽,却并不别到腰间,只别过一点,再将身前两片用扣子系起来,从头包到脚,一看就暖和。

    不只是东平,开封府今年也时兴这样的棉衣。

    陈文昭在刚结冰时就将这厚棉衣拿了出来穿在身上,入朝觐见,见其他同僚牙齿颤颤,股肱瑟瑟,心下叹息,谁叫他们都没有好徒弟呢。

    余深见了太师如此安然,心中不平,酸溜溜说道:“太师只顾着暖和了,待会儿面圣可莫要穿着这臃肿之物,殿前失仪。”

    陈文昭呵呵一笑,把外套脱了,露出紫色官服,面上依旧红光,他里面可还穿着羽绒小马甲呢!

    今日面圣依旧商议伐辽之事,圣上此前一直想要收复燕云,主张伐辽,积极联金。近些天来不知为何态度转变,行为模糊,语焉不详,朝堂之上贯会见风使舵之人以为抓住机遇,纷纷转变立场,竟然都开始怀念起蔡太师来,借旧相之名打击新相,意欲争权上位。

    陈文昭率先说道:“金国来使已经催促联合出兵,童枢密依旧在西北按兵不动,臣欲与金使商榷,于明年一二月份联合伐辽。”

    皇帝沉默。

    王黼见此情形率先反对:“出兵大事自该从长计议,为何如此草率?若是准备不足,贸然出兵,导致兵败,谁当其罪!”

    第123章 再议伐辽事

    陈文昭并未搭理,而是拱手说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岂可等闲视之,朝令夕改,如同儿戏?昔太祖开基创业,未竟全功,今宜乘势而为,以竟先帝之志。”

    赵佶听了,心中微起波澜,却依旧显得踌躇。

    半月之前他曾与出使金国的使者马扩交谈一番,探听了金国兵力究竟如何。

    二次出使,大宋却还未定下章程,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显得有些不耐烦,权臣粘罕便出一计,带着南使共同去了战场。

    马扩就跟着金军一同踏入辽国境内,当面见证金国士兵一日之内攻城掠地,奇袭辽国城池,数百战马奔腾,其士兵骁勇强悍,宛若杀神,吼声震天,似乎给金国五千铁骑,便可征服天下。

    马扩心中骇然,心知此国并非善类,如若有一天辽国覆灭,宋朝与其相邻,到那时才是真正的灾难。

    他将战场上的情况一一汇报给皇帝,此时的赵佶每日为银钱发愁,战事还没开始,兵部就开始要钱要人,他已没了最初那般兴致冲冲,听了种种战场之上的事,又想到从前蔡京、郑居中之语,心中也担忧起来。

    他怕自己非但不能收复燕云,还会引来女真蛮夷的觊觎。

    赵佶缓缓开口:“如今之军备,未足完备,恐胜算难料……”

    皇帝犹豫,立马有人接口:“若轻启战端,一旦兵败,谁当其咎?”

    陈文昭说道:“陛下若托臣以讨贼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殿中哗然,就连赵佶也惊讶地看着陈文昭。

    陈文昭接着说道:“臣素知陛下有收复燕云之志,欲成祖宗未竟之大业,此乃功在当代,利泽千秋之壮举,岂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陛心有犹豫,实乃人之常情。臣身为陛下之股肱,自当为君分忧,共担国是。”

    陈文昭说着,将自己所带之物献上,乃是铁甲一件,宝匣一个。

    二府众人也纷纷围观

    赵佶拿在手中,并未看出此甲胄与旁的有什么不同,经陈太师说明,才知道此甲坚硬,且用料比寻常甲胄少上三分。

    “这怎么可能?”杨戬只觉得陈太师是在欺骗君上,只想出兵,意欲专权,他凑上前去看,见这甲胄之上的甲片果然比寻常甲片要薄,皱着眉头说道:“此甲胄缺工少料,怎么可能还比寻常甲胄坚硬?怕是硬是硬了,却薄脆不堪一击吧!”

    赵佶也询问地看向陈太师,只听陈太师说道:“此甲乃是东平府用新法锻造而出,劈砍不坏,诸位若是不信,一试便知。”

    赵佶也来了兴致,若这甲胄真如陈文昭所说,不光坚硬,还能省三分料,那岂不是奇甲,兵部的花费也要节省三成!

    赵佶便叫殿前侍卫一试,二府官员原本以为今日又是没完没了的谈论伐辽一事,没想到还有这种新奇事,都纷纷来到门外围观。张宝找了个稻草扎的假人,将那甲胄套了上去,侍卫抽刀,对准那稻草人的薄弱部位,猛砍三刀。

    三刀过后,侍卫站到一边,二府官员纷纷凑上前去细看,甲片有微微凹陷,余深拿手在甲片上一抹,此甲又光滑洁亮,众人皆啧啧称奇。

    余深点头赞许,“足见此甲硬而不脆了。”

    陈文昭笑道:“此甲甲片乃是冷锻之法锻造而出,比寻常甲片韧性更强。”

    杨戬更加不信,“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岂能都如今日一般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