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20-130(第11/14页)

来的官,亲自写的文书,你看着字句,抬头结尾,一处也不用改!我这就把徐大人写的腾抄下来,等到日后有类似的,就照着这个‘模板’写,省事儿!”近日忙几天,以后有得用呢!

    徐观白日里为府尹写公告,允许张灯结彩办灯会开关扑的、府中祭祀的、开荒垦地的;又随小潘大人去作院看工作进度;下午天气晴朗,不似早晚寒冷,梁山军分了几队在山头搞演习,乃是关胜对战林冲,潘邓又领着厢兵营各指挥使观看,徐观这才见了传说中的千里江山镜,果然不同凡响。

    到了晚间,徐观也没忘了师兄嘱托,抽查潘邓这一阵子学业进度,知道他每日劳累,便只看看字就好了,依旧是挑着好看的字画圈,拿了四书讲课。

    一直到月上枯枝头,劳累了一天,晚上还要和师侄玩耍一番,没办法,小师侄年轻气盛,晚上不闹睡不着觉。

    这样的逍遥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天。

    这天徐观正手把手教师侄写字,潘邓写着写着融化了似的趴到师叔膝上,只留徐观一个人握着笔了。

    俗话说醉卧美人膝,潘邓躺在自家土炕上,美得冒泡,只是好景不长,师叔过两天便要走了,潘邓抱住观哥儿的腰,“这一去不知何日能再见。”

    徐观把这一篇字写完,说道:“之前没和你说,我欲外放到这,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年前考科院与我说,京东西路转运使手下缺人,问我可想去。”

    潘邓抬起头看他,徐观把笔搁在一边,细细说道:“……转运使在南京应天府,距离东平府中间还隔着二州,我便推拒了;后又说齐州知府年后便要述职,问我可想去,可我若是去齐州做知府,便不能轻易稍离,因此也未答应;近日听说济州府通判就要三年任期已满,你若愿意,我去求这个外放可好?”

    潘邓脸上露出笑容来:“真的?”

    徐观点头。

    潘邓心中欣喜,又把脑袋埋在师叔胸前拱他,徐观被他拱得直笑,手肘支在炕上,好悬没叫他拱倒。

    这时听人来报,李大官人前来。

    徐观就给怀里的小潘大人顺顺发丝,整理衣裳,叫他端庄地坐在炕桌前面,又喜爱地亲了一口,这才叫李应进来。

    李应风尘仆仆,进了之后见了两位大人,说道:“南方乱了!刚有商贾传信,两浙有叛军,首领是叫方腊的,集结了十万人,创立了一个白莲教,自称皇帝,教众众多,武力强悍,已经打下好几个州了!”

    第129章 江南光明教

    潘邓听了李应的话心中一惊,方腊起义?怎么这么早!如今山东未平,梁山上还有两万来人悬而未决,怎么南方就乱了?

    *

    东京皇城,二府之内。

    王黼打着哆嗦,把奏书塞到怀里,左右无人看见,他自己又装作气定神闲的出宫走回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此等犯禁之事做出来依旧让人胆战心惊。

    杨戬正在家中等他商议,见王黼两股颤颤地回来了,暗骂此人不堪大用。

    王黼哆嗦着问道:“咱们隐而不报,万一事情闹大了……”

    “你还是祈愿事情别闹大了!那应奉局可是你亲小舅,到时候便看这把火烧不烧得到你头上来!”

    王黼惊道:“这怎么能只怪我一个!”

    杨戬心烦气躁,“瞒也不知道能瞒到什么时候,总有纸包不住火的那天,还是想想到时候怎么办吧!”

    说话之时有人传召,皇帝紧急叫二府议事。

    两人悚然一惊,对视一眼,心想坏了,事要发了。

    *

    王黼和杨戬二人绷着皮缩着脑袋,一前一后进了殿中,堂此间不止二府之人,吵吵嚷嚷,乱作一团,因此也无人注意他俩

    白时中见王黼来到殿上,左顾右盼,还以为他不知内情,悄悄说道:“有地方上报,说南方有叛军,头领自称皇帝,已经打下好几个州了!”

    王黼一个激灵。

    白石中又说:“有些同僚还想要隐瞒,陈文太师没让,叫了各部火速商议。”

    说话之间,皇帝到此,坐到主位之上。

    这次的反贼不是一般的土匪流寇。就拿梁山来说,梁山的山匪攻打州府,抢劫粮食,但是攻打之后,一没派军驻守,二没杀人放火,因此还算得上是可以招安;可是江南的这个方腊是直接攻占地盘,并且称了皇帝。这是真正的反贼了。

    赵佶有些心慌,大宋领土之上有人自立为主,聚集十多万人,他此刻真正感到了有人不认同他的统治,想要在他在位之时推翻赵宋。

    难道真是自己德不配位,不是正统天子?亦或是劳民太过,才有的反叛?

    赵佶在主位坐下,殿中安静下来。陈文昭为百官之首,向前一步,拱手谏道:“江南叛乱,反贼称帝,叛军已有十万之众,如今当务之急,请陛下书罪己诏,安抚江南民心,出兵平乱。”

    百官随后而拜,赵佶刚一进来就被定罪,群臣就要他写什么罪己诏,一口郁气堵在心中不上不下,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说道:“朕知晓了。”

    余深见陛下面色铁青,陈太师却不缓和,便说道:“南方出现灾祸,陛下下罪己诏安抚民心也是应有之理,只是此事若论对错,却不能说是皇上的错,而是那邪教蛊惑愚民。”

    赵佶面色缓和些许,余深接着说道:“仁宗皇帝时平灭王则之乱,大臣张方平就上书,其中讲过,‘民间俗传习,初无恶意,见为诱惑,因入于邪’,可见邪教之罪,罪无可恕,当下之急,应该捉拿贼首,就地正法,以敬效尤!”

    此话一出,颇受赞同,王黼连忙说道:“此极有道理,当务之急,应该重金悬赏方腊首级,同时派兵出去,严力镇压叛军!”

    众人又都看向王黼,有几人面露不屑,张纲说道:“王大人说得轻松,可知叛军里也有许多平民,只是被邪教迷惑了而已,如果一味镇压,岂不要叫百姓离心?如今圣明天子,朗朗乾坤,而王大人欲以残忍手段镇压百姓,此为何意?”

    张纲发难,王黼莫名其妙被将一军,眼露怒火,“我岂是此意,你莫要血口喷人!”

    张纲丝毫不惧,冷笑说道:“说到底,江南百姓反叛,根本还是花石纲劳民太过!昔日朱勔,蔡京之流便多加剥削,如今此二人离去,便叫你这个蛀虫攀上,叫你那大舅哥主持江南应奉局,搜刮民脂民膏,肆无忌惮!百姓只要有衣有食就心满意足,尔等蠹虫夺民生机,却反要怪到百姓头上,严厉镇压,你这厮好厚的面皮!”

    王黼被当众辱骂,面色涨红,可张纲之言不光骂他一个,说花石岗劳民太重,岂不是将圣上也囊括在内?

    王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小人怎堪此恶言中伤!圣上明鉴!”

    赵佶也面色铁青,看宠臣阶下伏跪,说道:“依张博士之言,此是朕之过错?”

    杨戬赶紧说道:“张博士说得在理,只是花石纲因何劳民太过?圣上不爱声色犬马,不爱豪奢珠宝,只爱些花石,都是些不花钱的雅好,何处寻此圣明天子?若说花石纲之祸,都怪朱勔以公谋私,是他假借圣意,剥削江南,钱都进了他一个人的腰包,可谓是国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