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70-80(第12/14页)

,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这个叫“张择端”的是谁?听名字有些熟悉。

    翻后一看,原来是翰林书画院的画师,怪不得那些画师如此炫技。翻开看里面的整版图画,是这张画师在作画时的画面,侧脸也能看出儒雅随和来。

    赵佶点点头,这件事是他一早暗示的,潘邓这个小子,闻弦歌而知雅意,毕竟他早就想弘扬书画院,这从他当年为书画开设专门学院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多做宣传,想必之后来书画院报名的学生还会增加,赵佶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

    第79章 纣王象箸

    小唐记者采访,问道:“听闻张画师最早就为《京东蹴鞠广昭示》画过稿子,那时是如何结识东平府鹦鹉洲书坊的呢?”

    张画师答道:“先前并不结识,米待诏吩咐画的蹴鞠图,当时只以为是寻常画稿,并不知是印在那刊物上,等过了一个月米待诏将那刊物递给我,我心中好生惊讶。”

    旁边还配了张画师画那蹴鞠图时预勾的草图。

    小唐记者问:“我们寻常百姓对翰林书画院了解甚少,张画师可愿分享一件自己记得最清楚的事吗?”

    张画师答道:“我记得刚来画院之时,官家曾来此考校。”

    赵佶见有自己,连忙认真看起来。

    “当日出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我冥思苦想,也想在官家来时画得好作品,到最后画出他乡客春眠而起,见落花怅然之景,本以为比那画睡梦,蝴蝶的人要高明些许,却没想到,同僚战画师“苏武牧羊假寐”图,一举夺魁。”

    赵佶点点头,他也记得此往事。

    小唐记者问:“张画师在翰林书画院已十数载,可以有最开怀之事?”

    张画师答:“我之前花费数年画了一副画,献与陛下,陛下观之赞叹,亲自提名‘清明上河图’。”

    小唐记者:“哇。”

    张画师:“直至如今,我的内心依旧感念圣恩。”

    赵佶看到这不由得开怀的笑了,其实他对那幅画是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是看这个画师这么儒慕自己,也很开怀就是了。

    叫什么来这?赵佶又翻回去看看封面,张泽端,嗯,长得也不错。

    他又翻回来接着看刊物。

    小唐记者问:“张画师如今在汴京城也颇为知名,我前几日还看见街边摊位上有张画师之作——乃是先前登在本刊之上,有乡野画家放了大幅卷轴去卖的,张画师如何看待此类赝品?”

    张画师答:“那画师仿得是贵刊版面,如何是我作品多好?不过我对赝品倒是不甚在意。自古画家有了名气之后,供不应求,求画之人就会转别处去寻赝品,唐记者不知从古至今无数的画家听到最多的话是什么?

    小唐记者问:“是什么?”

    张画师答:“就是求画的开口,我要一个和某某作一样的画来。”

    小唐记者(笑)

    张画师说:“我身边也有当代大手,唐记者可知画院米待诏?米待诏十分淡然,直接写“元晖”二字分给别人,不止米待诏,我有许多的同僚都在仿自己画作上提过名,来帮助急缺钱财的人。”

    小唐记者问:“张画师平日里除了画画还有什么雅好?”

    张画师说:“最近沉迷刻板,想要细刻绘画,广传天下,我等翰院画师能观赏宫廷画作,其他的画师却没这样的学习路子。如今民间画家不如书法家来的多,是因为碑文广传,画作却不能。我只望以后民间画家也能常常见到宫廷画作,毕竟绘画要临摹,多看才能有长进的。”

    一整篇采访下来,小唐记者的问题中规中矩,张画师答得也滴水不露,赵佶点点头,对这个翰院画师加深了印象,叫身边小黄门过来。

    “张宝,去御库取画来,叫《清明上河图》的。”

    张宝得了令便去取画,赵佶接着翻看杂志,一边翻一边想着,那阮记者这期怎么没上刊?

    少了他采访,真是少了许多热闹。

    咦?在这。赵佶手停下,看向那页“风雅颂价高引争议,街头评论纷纷起。”下面有一行小字:“阮记者首次街头采访。”

    这不是潘卿家开的店?他这又是什么鬼主意?街头采访又是什么意思?赵佶往下看去,只见开篇便是阮记者自述。

    “看官们好,我是阮棘,近日汴京街头巷尾热议之事,莫过于新晋开业的风雅颂店铺。今日本刊记者亲临现场,一探究竟。

    踏入店内,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令人瞠目的价签——以一件襽衫为例,市价不过十余贯,此地竟标价高达八十贯。环顾四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无一不是身价倍增,远超寻常预期。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引发的民意,本刊记者漫步于汴京的大街小巷,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收集了他们对于风雅颂的真实看法。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百姓对这件事如何评价吧。”

    这倒是新奇,赵佶记起从前那《京东蹴鞠广昭示》上头一次有“采访”体,他就觉得新鲜,现在还有这“街头采访”,岂不就是在街边随意找人问话?他接着往下看去。

    第一处于开封图书馆门外,太学生陈氏接受采访。阮记者问:“请问你对汴京新店“风雅颂”有何看法?”

    陈氏答:“风雅不在服饰之贵,而在学识之富。他卖这贵价品并非好事,风雅颂此头一开,怕是富豪相敬豪奢,恐风气不正。”

    第二处于冯氏布行门外,裁缝冯金花接受采访。陈裁缝答:我倒是听说了,他们家的东西确实好,就是价格太高,裁缝我自己做的东西,虽不如他们的精良,却也是用心之作。

    阮记者问:“风雅颂开店,可对你店生意有什么影响?”

    陈裁缝答:“能有什么影响?老身做裁缝三十年了,裁一件衣服没超过五百钱的,找我裁衣服的,哪买得起他那儿的货,买得起他那儿的人家,也不上我这来!”

    赵佶呵呵一笑,翻页再看。

    第三处于外城金兰巷,某丈人接受采访。丈人说道:“关我们什么事,有多少钱买什么样的东西,那都是有钱人的事,你这小子白日里不做工,街头巷尾的打听这个做什么?走走走。”

    第四处于小甜水巷,李泽梅娇娘接受采访。李泽梅说道:“我们哪里管那个,那琉璃一路攀升,比金玉还贵,如今已能和东珠并排!我也心念着得一件琉璃首饰,只是还未能达成呢。”

    赵佶呵呵一笑,听到有人觐见,他本以为是那《清明上河图》来了,却没想来的人说二府议事,请官家去。

    赵佶老大不乐意,议事就议事,总找他作甚,这个郑居中。

    蔡京做太师时,怎从不找皇帝?

    赵佶本想立立威严,叫二府那帮人到面前觐见,低头看桌面上的杂书刊物,到底还是起身亲临。

    罢了,不计较这许多,谁叫朕是天子呢。

    陛下驾到,二府官员弯腰行礼,赵佶坐上主位,众人平身,却见今日皇帝装扮不同。

    众人又齐刷刷看向蔡京。

    今天皇帝穿的衣裳怎么和蔡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