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60-70(第4/14页)
好份内公差,反倒沉溺于这些沽名钓誉之事,岂有文官之风?臣请驳回此事,治其玩忽职守之罪!”
郑居中自从陈文昭任东平府尹,办那劳什子小报时就不看好此人,如今他又因蔡京举荐上位,从外朝官做到了京朝官,如何不是那蔡京党羽?
现在又要建这个图书馆,打算在他郑居中眼皮子底下沽名钓誉之后还要捞满腰包?
谁不知遇到此大型工程,就是官员捞油水的时候,此图书馆交给谁来办?找什么人建造?花费多少?当初蔡京等人谄媚于帝,扩建延福宫,召集了童贯,杨戬五内侍,分别监造,延福五位互相攀比,使得延福宫建成之后无比豪华,碾磨了多少民脂民膏!
帝好建造,诸如此般事还有不少,现如今他陈文昭又要效仿前辈了?
堂中鸦雀无声,蔡京掌权多年,堂中平和,自从郑相掌权,堂中竟然也有反对皇帝的声音了。
赵佶素有园林雅兴,喜欢奇石,也喜欢建园子,编书。对于开封府建图书馆一事并不反对,反而还很支持,看了那折子当下就同意了。
可如今郑居中反对,说这个事情二府不同意。
赵佶心中微叹,蔡京当宰相的时候,朕做什么他都同意,怎么轮到你郑居中当宰相,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呢?建院子印书明明是件雅事,他将视线转到蔡京脸上,见蔡京正眼观鼻鼻观心地戳在哪不知道想些什么,也不说句话。
赵佶转念一想,郑相也是自己选的,忠言逆耳,他也没有坏心,说到底也是为国着想。
二府官员见皇帝被郑太师说得不发一言,纷纷打圆场。
白时中说道:“陈文昭此举也是为了开封文风,纵使有什么不周到之处,我们替他想想法子,叫他把这件事做的尽善尽美也就罢了……”
言下之意:皇帝都同意了,你这么倔做什么?
刘正夫瞪了白时中一眼,不过是蔡京身后的跟屁虫,二府奏报也轮到你说话。
郑居中冷笑道:“既然如此,白相公便说说,他要见建那图书馆,钱从何而来?”
白时中哑火了。
郑居中又面圣作揖道:“如今国库空虚,也没有余力做此事,官家以为如何?”
经常做皇帝的都知道,不同的宰相有不同的风格。
此事若是蔡京来办,他不会让皇帝有一点烦心的地方,奏报之时把过程和结果放一起说,雷厉风行,什么复杂的事情,到了蔡京手里都会变得简单无比。尤其一点,蔡京从来不会向皇帝要钱,在他眼里没有财政问题,大权在握,他总能用自己的手段得到钱,并且反过来供养皇帝过奢靡的生活。
但是这个郑居中,他居然让朕来想办法,赵佶叹了一口气,心中憋屈了一会儿,就接受了郑居中没有蔡京能力足这件事,自己也想开了,只能反过来适应这个宰相了。
没办法,官家就得有容人之量。
赵佶说道:“郑相以为此事如何?”
郑居中说道:“此事劳民伤财,不应该办。”
赵佶想要妥协,却舍不得图书馆,他想了想,此事没准陈文昭自有办法,“召陈文昭来问问,若是他没法子,就依郑相之见。”
开封皇城不似后代皇城建得那么大,小黄门跑出皇宫去,到了开封府返回来也没用太久。
陈文昭今天带着潘邓一块进宫,拿了近几日他们做的图书馆规划。
“臣素来听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藏书风雅之地,岂还需要过多的装饰,只要一院一楼即可。臣小弟子近日来走访京郊,在辟雍附近看见有好空地,此郊区也正是往日学子读书赶考之地,文人聚集的地方,文气鼎盛,地价不高,想来不需朝廷拨款,开封府便可一力承担。”
众人又看向郑居中。
换汤不换药罢了,“此事即是你开封府一力承担,又找何人建造?”
莫不成就是找他这个小徒弟?师徒两个在开封府捞上一笔?
陈文昭说道:“此事既是一府之事,建造工程自然要叫人买扑,想要做工程的去到开封府衙投文状即可。”
陈知府所说的买扑,便是招标制度,潘邓起初听到此法还颇为意外,原来在宋朝就有了如此完善的招标投标制!
各个步骤,从标底,张榜,投标,评标,中标到公示都清晰无比,缜密周全。
潘邓一直缠着陈老师给他讲投标讲到后半夜,深觉古人智慧之深沉,只此一个制度,其反映出的经济思想与法律规范,横向对比便可秒杀整个十二世纪,纵向对比用千年后的眼光来看,也没有什么制度缺陷。
甚至宋代买扑还展现出了现代拍卖没有的人文关怀,散发着没有被资本侵蚀的柔性光辉——只许暗投文状,不许现场竞价,虽然效果达不到最优,但免得竞价者失去理智,导致破产。
众人愕然,的确,买扑制是能将成本降到最低的方法,但根本没人想到陈文昭会用买扑呀!这要张榜公示的,他竟一点油水都不捞!
陈文昭眼神示意潘邓,叫他露个脸,潘邓作揖道:“在图书馆建造的同时,开封府将开设书市卖书,尽量将资金回流。至于图书馆的管理成本,正好开封府内冗员严重,派来人手看管就好。”
赵佶呵呵笑,“不错,就按照卿说的办,郑相以为如何?”
郑居中还未一语,赵佶又说道:“此事便定下了,郑相也放宽心,你要是实在担忧,朕把这件事的监督权交给你,你随意监督便是。”
说完也不等其他人如何反应,散朝!
*
买扑已在进行,接下来就是征集名士家里的藏书,刻出雕版来印刷。
潘邓在东京找了好雕版匠,又将东平府的熟练匠人调来几人做师傅,连朋跟着一起来了,直说房掌柜不放心东京这边东家的新产业,他自己事忙过不来,一定要连朋这个管事来帮衬。
因此事得皇帝支持,有官家的名头在,京城有名的藏书大家也不吝啬,见陈知府带着小弟子上门,也都纷纷敞开藏书阁大门供其挑选。
雕版印刷坊已经开工,特别稀有的图书要出彩印版,连朋来了之后,工坊有了主心骨,马上就规整起来,潘邓的压力小了很多,便全都交给他管。
只有一样事有些麻烦,潘邓去见老师,问本朝禁书一事。
因早年间元佑党人之事,本朝禁书十分庞杂,所有元佑党人的书籍,著作,和提到他们的文章,按理来说都在禁列。
陈文昭派了几个府衙文书前去甄别,潘邓却不放心,总怕有人会故意做文章。
“此事无论再怎么小心,弟子也怕有疏漏。”
陈文昭想了片刻,哂笑道:“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他从书堆里翻出一本来,“明日印这个。”
*
自那日小朝议事,被陈文昭落了脸面,郑居中越来越笃定,此人便是蔡京党羽,特地与他作对来的。
不过要他与陈文昭计较,他堂堂宰相也做不出此等事,所幸他与刘正夫同日官拜太宰,便把那开封府建图书馆的监督权交给了刘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