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顺崽,不是顺治[清穿]: 【番外合集】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是顺崽,不是顺治[清穿]》 【番外合集】(第1/6页)

    第74章 番外一

    清晨的阳光透过精致的玻璃窗,洒在坤宁宫东暖阁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旧书籍特有的气息,这里并非真正的寝殿,而是被精心复原的历史陈列馆,还原了顺治帝帝(顺崽)与孝惠章皇后(琪琪格)大婚初期在此居住时的场景。

    一群身着新式学堂制服的少年少女,在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教授带领下,安静地参观着。

    教授姓林,是皇家格致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专攻“顺治革新”史。

    “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顺治大帝与孝惠章皇后大婚后的起居之所。”林教授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对历史的敬畏,“这里的一桌一椅,一器一物,都承载着一段改变帝国命运的传奇。”

    学生们好奇地打量着四周:靠窗的暖炕上铺着素雅的锦垫,炕桌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册翻开的、字迹略显稚嫩却工整的《本草启蒙》笔记,墙上挂着草原风格的挂毯和一幅描绘“便民道”通车盛况的工笔画。

    书架上除了经史子集,更多的是《格物图说》、《算学精要》、《水利工事纪要》等书籍,最引人注目的是窗边那个铺着软垫的读书角,旁边还有一个造型别致的琉璃储蓄罐,里面空空如也,但标签上清晰写着“帝后同心基金(复制品)”。

    “教授,”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生举手问道,“历史书上说顺治大帝是‘神工皇帝’,孝惠章皇后是‘科技之母’,他们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吗?那些水泥路、纺纱机、燧发枪,真的是他们发明的?”

    林教授微微一笑,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本泛黄的、封面绘着简易齿轮和试管图案的线装书:“看,这是顺治大帝亲笔批注的《格致院初年辩难录》,里面记载的,可不仅仅是发明,你们看这里,”他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用朱笔批注的一段话。”

    “…鲁大用问:轮轴之力,何以省之?朕示以杠杆、滑轮。然其惑:省力几何?何以知之?朕令其制大小轮轴数副,悬重物测之,列表明之。格物之道,非空谈玄理,乃实测、明数、究理也!后世学子,当谨记:格物致知,数理为基,实验为证!”

    林教授指着批注,“顺治大帝强调的,不是他‘发明’了什么,而是他倡导并确立了一种方法——以数学为基础,以实验为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才是‘光熹革新’的灵婚,水泥、纺机、枪械,都是这种方法结出的硕果。孝惠章皇后更是身体力行,她主持修订的《百工验效规范》,确立了产品质量标准化的雏形;她推动的‘妇幼慈济院’体系,成为现代医疗与社会保障的启蒙。”

    学生们听得入神,一个男生指着那个琉璃罐:“教授,那个‘帝后基金’是做什么的?”

    “问得好!”林教授眼中闪过赞赏,“‘帝后同心基金’,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由皇室设立的、专注于科技研发与民生改善的慈善基金!它最初的资金,就来源于帝后二人节省下的个人用度。基金早期资助了无数格致院的穷苦学子、民间巧匠的奇思妙想、偏远州县的医馆学堂。你们知道现在遍布全国的‘皇家格致大学’奖学金、‘孝贤皇后’妇幼医学研究基金,其源头都是它!它象征着帝后二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崇高理念。”

    他带着学生们走到一面巨大的玻璃展柜前,里面陈列着一幅色彩有些褪色、但细节依然清晰的巨幅油画复制品——《顺治大帝与孝惠章皇后视察长江铁路大桥》。

    画面上,已至中年的顺崽(顺治帝帝)身着简朴的工装式常服,身形依旧挺拔,目光睿智而平和,正指着前方横跨浩渺长江、气势恢宏的钢铁大桥,对身边的工程师讲解着*什么。他身旁的琪琪格(孝惠章皇后)穿着利落的深蓝色改良旗装,虽眼角已有了细纹,但笑容温婉,眼神明亮依旧,正俯身查看摊开在简易木桌上的大桥设计图纸。

    他们身后,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及初具雏形的现代化汉口城。

    “这幅画描绘的是顺治三十五年,长江上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天堑通’大桥合龙时的场景。”林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

    “你们看这桥!钢铁桁架结构!巨大的蒸汽打桩机!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帝国基建,已经从光熹初年的‘便民道’(水泥路),飞跃到了征服天堑、连通南北的钢铁时代,铁路网以京城为中心,如同血脉般延伸至帝国每一个行省,‘要致富,先修路’,这句从顺治朝流传至今的谚语,正是始于帝后二人!”

    “教授,”另一个学生好奇地问,“历史书上说帝后感情极深,是真的吗?皇帝真的允许皇后参与朝政,还一起住在养心殿?”

    林教授走到一面展墙前,上面挂满了各种画像和照片(早期银版摄影)的复制品。

    有少年帝后在百工堂并肩研究纺纱机的素描,有两人在便民道工地与民工交谈的水彩,有中年时在格致院实验室观察显微镜的合影,更多的是晚年时,两人在皇家植物园的温室里修剪花草、在西山别苑的竹林里散步、在坤宁宫暖阁的炕桌上下棋的温馨画面。

    每一幅画面中,两人的眼神交汇处,都流淌着无需言表的默契与深情。

    “看这张,”林教授指着一张略微模糊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已是白发苍苍的顺崽和琪琪格,穿着寻常富家翁媪的棉袍,坐在紫禁城御花园的梅树下。

    顺崽手里拿着一块刚做好的、还冒着热气的蜂蜜奶糕,正笑着递给琪琪格。

    琪琪格眉眼弯弯,伸手去接,两人的手在照片中几乎要碰到一起,背景是盛放的红梅和远处隐约可见的、皇宫屋顶上的两只鸟雀。

    “这是顺治帝四十年,由皇家摄影学会拍摄的,据说孝惠章皇后晚年最爱吃的,还是这加了双倍蜂蜜的奶糕,顺治帝大帝无论多忙,总会记得让御膳房准备。”林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温情,“至于皇后参政?何止是参政!孝惠章皇后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皇后,她主持的‘帝后基金’和医药卫生改革,影响深远。孝惠章大帝曾公开说过:‘朕之天下,半壁乃皇后之功!’他们打破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开创了‘帝后共治’的新风,其信任与默契,亘古未有。”

    他最后将学生们带到展厅尽头。这里矗立着一尊双人青铜雕像。

    雕像中的顺崽(顺治帝帝)身着简朴常服,一手持卷(象征《格致精要》),一手指向前方,目光深邃,仿佛在眺望未来。琪琪格(孝惠章皇后)则一手托着一个象征“帝后基金”的琉璃罐模型,另一手轻轻搭在顺崽臂弯,笑容温婉而坚定。雕像基座上镌刻着一行遒劲的大字。

    “星火燎原启民智,帝后同心铸盛世。——后世臣民敬立”

    “同学们,”林教授环视着年轻的面孔,语气庄重,“顺治大帝与孝惠章皇后的传奇,不仅仅是那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更是一种精神!是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是心系苍生的仁爱精神!是夫妻同心、共担天下的担当精神!他们点燃的星火,早已燎原,照亮了我们今日的生活。而我们,作为沐浴在光熹革新余晖下的后人,当铭记,当传承,当以他们为楷模,为这盛世,再添新柴!”

    展厅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传来的、属于新时代的、隐约的汽车鸣笛声。

    少年少女们凝视着那尊饱含深情的雕像,眼中充满了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