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的店铺通小说》 100-110(第15/21页)
料子值二百五十万,雕工值三百万,还有二百万给时间。
而这一百八十万,起码有一百二十万属于雕工,剩下的六十万是看在料子足够大的份上。
“这件是仿的博物馆馆藏。”几乎同时,辨认了一会的黎行聿笃定开口。
那么问题来了,孟有树不会看不出来,他图什么?
或者说,老收藏家也有打眼的时候?
两人面面相觑,恰好这时传来脚步声,孟有树安排完杂事,径直朝着他们走来。
萧妧妧收敛神色,若无其事的样子装作认真欣赏。
孟有树见两人一直盯着玉瓶,眉眼来来去去,不知道商量什么,走上前一看,原来是这件。
“这件可有不少故事呢。”孟有树笑呵呵地讲解:“老掉牙的你们不想听,我也不说了,单说它的雕工,那可了不得,我请的裴望山裴大师,花了两年时间打造。
说句不中听的话,料不抵工。但是没办法,家里长辈喜欢。”
萧妧妧哦嚯了一声,孟有树好坦荡一人,三言两语承认了它的来处。
“那您为什么展示出来呢?毕竟是仿品,还是仿的博物馆馆藏,即便雕工出色,让人看出来难免有些不好的议论。”萧妧妧好奇追问。
孟有树愣住片刻,大约是没想到萧妧妧问得如此直白。
“妧妧年纪小,说话没遮拦,孟董不必放在心上。”黎行聿清清嗓子,歉意微笑。
萧妧妧缩了缩脖子,抿紧嘴唇,偷瞄黎行聿。
孟有树回神,连连摆手:“你们误会了,我不介意这些,我没想到萧小姐能看出它是仿的,甚至看您的意思,还知道仿的哪一件?”
萧妧妧点头,粗略的解释道:“我在京城读的书,偶尔去博物馆逛逛。”
博物馆那件就叫1号吧,因为精美又大气,其实挺出圈的,照片每每在网上流传一遍,网友就要惊叹一遍它的美貌。
这也是萧妧妧不敢把苏娇娇带来的那件2号拿出来展示的原因,太扎眼了。
不识货的人当它是假货,碰到识货的人那更完蛋,解释不清。
孟有树又一次打量萧妧妧,这么一看,确实有点混古董圈的样子。
因着他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去他家里参观的朋友们,潜意识认为他手里这件玉瓶才是真货,用了点旁门左道换来博物馆那件,绝不多问。
孟有树倒是辩解过几次,大家一副*“我懂我都懂”的模样,他懒得再说,后来便很少带人参观。
黎行聿能看出来不意外,家学渊源在那摆着,这小姑娘年纪轻轻,如果真是自己看出来的,确实有眼力。
“萧小姐是怎么看出来的?”孟有树有心试探。
萧妧妧腹诽,当然是因为真的在她手里啊。
就在她琢磨怎样回答,才能装逼立人设的时候,和孟有树争执过的陌生男人以及工作人员从身后走来。
两人戴着手套,步伐轻缓,格外谨慎地托着玉瓶。
“老板,玉瓶清理过了,也登记了,您看放哪啊?”
他们询问孟有树意见,打断了交谈。
孟有树冲黎行聿和萧妧妧笑了笑,示意稍等,转身对守在暗处的工作人员招手。
“把柜子打开,东西并排放,”孟有树半蹲下,盯着展柜观察,“往左边挪点,把好看的那面露出来,对对对。”
工作人员配合孟有树的指挥,在展柜里几次调整玉瓶,调整灯光。
萧妧妧傻眼,这是仿了两件一模一样的,还把两件仿的全搬出来展览?
看不懂。
新来的算4号吧,3、4号摆在一起,粗略看去,就是一对一模一样的玉瓶。
器型一样,材质差不多,高低大小肉眼看没多少差距,唯一不妥的是雕工。
两件玉瓶所雕花纹图案完全一致,雕工便对比出优劣。
倒不是说4号的雕工不好,两件的手法其实很相似,而是存在些许差异。
萧妧妧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情感,可能是风格,总之,她直觉不像是同一人所作。
“新来的这件是裴大师的徒弟作品,”孟有树无奈摇头:“到底是不如师父,可惜裴大师年纪大了,不接单,不然这对仿的玉瓶也不算太差。”
没办法,只有裴大师师徒愿意接单,其他大师不是不乐意仿制,就是技术不过关,孟有树虽遗憾,但也知道只能如此了,谈不上多失望。
萧妧妧闻言,暗道一句果然。
孟有树亲自上手,两件仿品调整到满意角度,让工作人员锁了展柜,欣赏片刻,对陌生男人说:“我回头和助理说一声,尾款工作日给你们老师汇过去。”
陌生男人安心了,咧着嘴笑完,冲他们几人鞠躬,乐呵呵离开。
等到周遭只剩下三人,萧妧妧不解追问:“一样的瓶子,为什么要仿两件?”
孟有树好脾气的说:“说来话长,萧小姐看过博物馆馆藏的那件正版玉瓶,但是一定不知道,正版的玉瓶其实是对瓶,也叫双瓶,必须取自同一块玉料,打造两个一模一样的瓶子,象征同根同源。
也不能说完全一样吧,它们刻字不同,在瓶耳的外侧,一瓶刻福字,一瓶刻寿字,寓意福寿双全。”
“博物馆那件是对瓶中的福瓶。我让人仿的这两件也是照着做成一对,一瓶福,一瓶寿。”
萧妧妧根本不清楚这些细节,甚至第一次听说这是对瓶,它还有一个搭档。
她俯身在3、4号的瓶耳部分寻找,果真有刻字。
“所以,博物馆那件是真货?”
孟有树被萧妧妧的问题逗乐,哈哈笑。
“自然是真的。不止你一个这么想,我解释了,可大家不信,都以为我把博物馆的东西偷回来了。”
萧妧妧彻底放心,御制青白玉透雕花鸟纹福寿对瓶,福瓶在博物馆,另一件寿瓶则是在她手里。
两件同根同源,真得不能再真得古董。
差点冤枉博物馆了,以为展出的是假货。
孟有树拐回话题,继续讲故事:“你们不知道,博物馆那件福寿对瓶其实是宫廷玉器,后来成了我太奶的陪嫁之一。
按照那个年代的说法,我太奶是皇室的宗室女,和皇帝血缘比较近的那一支,族谱往上查全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所以我太奶的陪嫁,有很多是从宫廷里流出来的。”
“后来打仗了,太奶太爷做主躲出国,于是把家里带不走的东西变卖出去换盘缠,福寿对瓶就是那时候没的。
等后面安稳了,一大家子搬回来,当时家里条件还不错,想着把以前卖出去的东西赎回来,毕竟是传了几代的物件,真舍不得,而且以后也会越来越值钱。
我们一家子托人搜寻了好几年,只找回来十几件,剩下的不是没消息,就是在战争里毁了。要么跟福瓶一样,辗转换了几个主人,最后被人捐到博物馆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