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鬼捉鬼,我赚钱》 60-70(第4/21页)
“朱邪都督,当年观复道长曾留下书信。此信,可为证据。”
朱邪屠双眼睁大,震惊地看向朱砂:“你怎会知晓书信之事?”
朱砂眉眼含笑:“天师所言。”
闻言,徐雁声小声与萧律嘀咕:“不对啊,师父瞧着挺烦师妹的,怎会与她说这件事?师弟,师父与你说过师伯的事吗?”
萧律摇摇头:“没有。”
那封信,折痕清晰,纸张泛黄,朱邪屠随时都带在身上。
因为那是世上最后一件证据,证明朱邪一族并未背叛旧主。
信上的内容简单,寥寥两句即来龙去脉:“帝疑子,杀之。太一道姬珩以性命作保,此事为真。”
信的背后,是一个人画的符纸。
方絮上前辨认:“此符为护身符,是本门之物。”
护身符,护身符。
其意,不言自明。
金葶快速看完,犹是不信:“为何多年来,竟无半点风声?又为何世人皆传魏王殿下死于朱邪敬佑之手?”
朱邪屠:“一来,此事隐秘,知晓者寥寥无几。二来,我们也是为了魏王殿下的声誉。你曾在京中为官,定然清楚先帝废杀光王李琛一案的始末。至于家父杀人的传言,我亦不知从何而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大梁朝中,自杀者被视为逆天悖道之人,世人多有讥讽之言。
他实在不愿枉死多年的魏王背负恶名,被人称为懦夫。
故而今日在暗室中,几人问起当年之事,他只好现编了一个故事搪塞。
他以为魏王已死,此事不会掀起波澜。
谁知,金葶竟也轻信了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暗中筹谋多年,一心想要复仇。
如遭雷击,金葶踉跄退后几步,满目悲伤:“光王无罪!他死后的所有罪名,不过是先帝杀子的借口罢了……”
光王李琛与魏王李弗一样,为臣为子并无大错。
只因帝王猜忌,便被诛杀。死后更是落了个结党营私,意欲造反的罪名。
风过,惊起檐角铜铃声振振。
一门之隔,高大的朱邪屠高大。在此时此刻,显得无助极了:“先帝尚在时,我们不敢提,害怕魏王殿下也会变成后人口中十恶不赦的罪人。先帝崩后,纵有证据,又该找谁伸冤?!难道当今圣人会为了一个不亲近的异母兄长,问责先帝?”
金葶平静地捧着那封信细读,一口黑血吐出,他忽然跪倒在地。
朱邪屠大惊失色,慌忙跑过去扶起他:“你服毒了?”
金葶艰难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苟活至今,已是……勉强。我不明真相受人挑拨,如今害你至深,此债难还,实在对不住你……但害你之人,远不止我……”
七窍中流出的黑血越来越多。
金葶余生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句喟叹:“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唉,《十面埋伏》始终不如《山鬼》……”[2]
杀人的霜月雷,也始终比不上救人的霜月雷。
金葶已死,而他留下的信中,出现了一个人名:吞赞。
在看清名字的一瞬,李悉昙咿咿呀呀乱叫:“这人我认识,是……”
而朱邪屠则叫上朱邪孝义推门而去,徒留房中众人面面相觑。
方絮:“李三娘,这人谁啊?”
李悉昙欲言又止:“我二哥的侍读,一个讨厌的吐蕃人。他整日阴恻恻看我,常在二哥面前说我城府极深,要二哥时刻提防我。”
方絮讪笑:“他确实有些有眼无珠。”
李悉昙:“巧了不是,他正好瞎了一只眼。”
“哈哈哈,真巧啊……”
后院厢房。
朱邪屠顾不得齐王李隽尚在房中,怒气冲冲破门而入:“吞赞,你挑拨金葶,害我全家!”
唤作吞赞的男子,四十上下,高大魁梧。
眼下,面对朱邪屠的指控与质问,他好似委屈的孩童,眼含热泪看着端坐在桌前的李隽:“大王,朱邪都督妄信他人之言,诬臣杀人。臣百口莫辩,但凭大王处置!”
朱邪屠双手递上金葶的遗信,里面详细记录了吞赞与金葶密谋的过往:“适才我问你从何得知魏王毙于丝弦,你竟骗我说是长乐公主所言!”
李隽一目十行看完信,心中对此事,约莫信了三分。
不过,顾及吞赞对自己忠心耿耿,他问道:“朱邪都督,你可还有其他证据?”
物证虽有,人证却已死。
朱邪屠愣在原地:“大王,此信是金葶亲笔所写,难道还不够证明吞赞挑拨杀人之事?”
李隽面上有些犯难,深思后方道:“吞赞与你之间,并无仇怨。照你之言,金葶为了魏王,残害你全家性命。或许今日这信,亦是金葶挑拨离间的诡计……”
他的话未说完,朱邪屠便急切地开口:“百余年前,吐蕃吞弥氏对沙陀人横征暴敛,肆意打骂。先祖带领沙陀族人叛逃吐蕃,归附大梁。从此,吞弥氏视沙陀人为叛徒,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吞赞,便是吞弥氏的嫡系子弟!”
吞赞双膝一弯,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大王,臣对大梁的忠心,日月可鉴。”
这场书房争论,最后由李隽拍板:“好了!你们都是本王的左膀右臂。朱邪都督,你既无旁的证据,本王看不如就此作罢。至于金葶,待本王回到长安,会亲自上疏,严惩其罪。”
朱邪屠怒气未消,但碍于李隽偏帮吞赞,只能咬牙咽下这口恶气,拂袖而去。
门外的朱邪孝义更是怒目切齿。
等朱邪屠一出门,他便攥紧拳头,紧跟上去:“阿耶,您对齐王殿下赤胆忠心,他如今却偏心凶手!依儿子看,东宫方为继。”
朱邪屠疾步往前走,边走边沉声道:“二郎谨记,齐王殿下此行乃是借道赴胜州,顺贺为父寿辰。”
剩下的半句话,直到走出回廊,他依然未曾说出口。
大儿子已死,他不想小儿子为了报仇,卷入太子与齐王的争储风波。
安定门,他不愿再去第二次。
【作者有话说】
[1]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出自战国屈原《楚辞九歌山鬼》
第63章 琵琶鬼(七)
◎“你是谁?!”◎
落雪成寂,百花谢绝。
这桩琵琶杀人案,最终以灵州刺史金葶服毒自尽,惨淡收场。
朱邪尽节死后的第五日,藏在灵州的白玉荷被抓。
第六日一大早,方絮的催促声响遍整个后院:“师妹,快起来查案!”
朱砂将头蒙进被子,执拗地不肯起。
罗刹立在床前,反复劝道:“朱砂,你师姐在叫你……”
耳边一会儿是方絮震耳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