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在后妈文里当女配[七零]》 124、【全文完结,感谢阅读】(第10/11页)
……
……
<番外
2040年,随着时代越来越先进,人们也开始了更加科技发达生活的时候,一档名为《她·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以华国历史上各个伟大女性的主角的特别节目就这样登上了家家户户都拥有的全息联网影像中了。[8]
在这一档节目中,被介绍的对象有人们耳熟能详,曾无数次登上历史舞台,为华国发展做出过伟大贡献的,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科学家,有一生隐姓埋名,却为国家出生入死,潜伏于各国获取情报而奉献生命的英雄,有永远站在最前面,疾病危难来临之前毫不畏惧地成为人民百姓第一重保护层,付出生命也毫不畏惧的医生、护士,有一生守护大山,帮助了太多太多大山孩子走出大山,让她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自己却将一生留在山里的校长,和离开城市为华国扶贫事业奉献一生才华与能力,用生命守护村庄与村民的扶贫楷模、是站在无数记者面前也不惊不慌,永远面不改色,也永远铿锵有力的发言人……更有平凡于人群中,默默无闻却永不气馁的普通的,如你我她中的每一个“她”。
而关于科学家、医生护士、英雄、校长、楷模、发言人……的这些称号,是为这些人而存在,而不是为性别存在,它们本就不需要在前面标注出性别,就像是这些人在为了华国而奉献一生时,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几百年来与女性身份不相符的事情一样。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8]
这一段话,是节目的开场白。
是无数女性用几乎沙哑的声音自内心呐喊出来的。
而在开场白结束以后,全息影像中没有出现主持人的身影,只有一个声音随着影像中正在播放的一副黑白相片款款说道:“欢迎大家收看本节目的第一期内容,《她·似骄阳,永远翱翔于蓝天之上》。”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这一段历史过往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以一己之力,带领着团队隐姓埋名在昔日还是一片荒郊野岭的地方,苦心钻研,废寝忘食,不畏艰难险阻,也无惧前途漫漫的为我们国家的发动机事业奉献了她和他们的一生。
这个“她”就是被誉为我国“发动机之母”,也是曾经被国外力量所忌惮到不惜发动潜伏力量只为了阻止我国发动机发展,而经历过无数次来自国外特务的策反、污蔑、甚至是暗杀的传奇人物——苏秋月。
1979年,才刚刚过完19岁生日的苏秋月立志要发展国家发动机事业,为祖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做出贡献。为此,她离开了象牙塔一般的学校,成为了在77年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位以优秀成绩提前毕业的学生,但这也只是她人生中所获得的无数个“第一”中的一个。
从小学时期就崭露头角,一路高歌成为高考历史中唯一一个取得了全科满分,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状元身份的她却在最是花团锦簇的时候,选择放弃了太多太多可以让她继续光鲜亮丽,永远站在人群接受称赞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科研行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虽伟大却注定孤独的科学。
当“红星一号”在1982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以超越当时国际发动机技术,打脸国外强国的傲人姿态成功飞上蓝天,在空中划过一条如云一般洁白弧线的时候,她是隐姓埋名的英雄,也是一个才刚满22岁的,会红着眼眶落下激动泪水的小姑娘。
苏秋月同志没有子女,真正坐到了将一生奉献给了科学。
根据曾经同她共事过的人讲述,苏同志总会说科学就是她的子女,是凝聚了她一生智慧与二分之一爱意的结晶。而她另一半的爱意则是留给了家人与爱人。
而她的家人与爱人也都有着不俗的事业。
她的母亲田凤娟同志是踊跃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妇联代表,在田同志任职于妇联主席的十年时间里,她大力推动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真正成为了推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领军人物,为女性平权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她的父亲苏有粮同志则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教育家,在至今都盛行于教育行业的“银河”品牌就是苏有粮同志一手创办起来的。从77年恢复高考以来,银河教材书可以说是伴随人们成长,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帮助。
至于苏秋月同志的爱人,相信大家对他的名字也一定是耳熟能详。因为他也是投身于发动机事业的科研院人员之一,也是苏秋月同志最得力的助手。
在82年“红星一号”发动机试飞成功的拍摄现场中,曾有一张照片拍到了苏秋月同志。而在在当时站在她身旁的人,也就是照片里同苏秋月同志紧握着手的同志,就是她一生的革命战友,也是她最忠诚的爱人,林七。
……
在主持人声音的渲染下,全息影像前的人们对这个被写在历史书上被誉为“发动机之母”的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随着镜头的转换,一张张照片的出现,一段段影像的播放,以及一位位研究后辈,与早期采访的出现,让苏秋月这个原本有些平面的形象一下子就变得生动了起来。
“苏秋月同志最喜欢吃的烤鸭,那是她天天吃也都吃不腻的最爱。”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但在当时,她所在研究所处于荒山僻岭,没有国营饭店,也根本买不到烤鸭。为此,食堂的大师傅每隔一两个礼拜就会拜托送食材过来的同志给他捎带几只烤鸭回来好给苏秋月同志加菜。而也因为苏秋月爱吃烤鸭,食堂的大师傅专门为她练就了一手片鸭子的绝活儿,并在后来退休以后,还被首都烤鸭总店返聘成了片鸭子的大厨。”
这样的趣事还有不少。
随着主持人的讲述,全息影像的画面也跟着一起,从她儿时还在农村生产大队时捉鸡撵狗的快乐童年描述,到她因为试卷太难而一直在班中处于倒数位置不被老师喜欢,后又被慧眼识珠,一点点挖掘出学习天赋的趣味经过,再到她一路高歌,一屁股坐在第一名的宝座上不再下来而被不少人羡慕嫉妒,却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这些人成为朋友,并组成了“共同进步联盟”的友情故事……苏秋月的一生就这样被一幕幕地呈现在了全息影像前。
“这是苏秋月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实验室。原来放在这里的,由她亲手绘制的发动机图稿除去机密部分以外,都已经被放进了国家科研博物馆里,是重要的展馆之一。而就是在这间实验室里,苏秋月同志完成了‘红星一号’发动机,同她的团队人员一起,解决了无数难关,也突破了当时国际上所拥有的技术。”
“在后来苏秋月同志研究‘红星二号’的时候,她已经搬去了更为秘密的基地工作。当时在基地工作的人,不管老少男女全都将苏秋月同志当做了偶像,视她为学习的榜样。苏秋月同志的精神就像是火炬一样,被一脉一脉传承至今。一直到现在,也仍有许多她的崇拜者仍坚守在发动机的事业中,做着无名却又伟大的英雄。”
长达两个小时的节目中,讲述了许多许多关于苏秋月的故事,是她从生于农村的童年生活,到一路不懈前行,来到首都,走到人前的故事,也是她的人生,是她从幕后走到台前,又在掌声与泪水中落幕的一生。
在属于苏秋月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