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00-110(第6/19页)

《旧唐书》的“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令出降”。

    编瞎话的时候,甚至都不去考虑一下李治的年龄,整出这种笑话。

    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显然发现不对劲,将“四十不嫁”改成了“年逾三十不嫁”。

    很遗憾,这种“考证”也只能说明司马光不是个尊重原始史实的人,为了抹黑武则天,宁愿随便篡改年龄也不愿根据《旧唐书》的原始记载将这句话删掉。

    宣城公主的驸马王勖有墓志出土,明确指出这位公主出嫁的年龄是二十二岁。

    义阳公主是长女,也是萧淑妃所生,出嫁时年龄至少二十三岁。

    在当时这已经算得上是晚婚。

    其实按照原本的史实进行记载,就足以说明唐高宗没让公主及时出嫁,才会有李弘的请求。

    宋史令人无语的点,就在于偏要夸大事实,且一定要将黑锅丢给武则天,才会出现四岁的李治有两个女儿这种莫名其妙的“史实”。

    【李治:……】

    【秦念:武曌,宋史还记载你因李弘为这两公主说情,就不再宠爱他。】

    第104章

    《新唐书》记载“武后怒, 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

    《资治通鉴》再接再厉:“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

    乍一看, 秦念还以为这是武则天随便就把这两公主给嫁了。

    然而实际上:

    权毅尚义阳公主,官至袁州刺史。

    王勖尚宣城公主,官至颍州刺史。

    从这两个驸马的前程不难看出,武则天没有刻意为难这两名公主。

    更不可能因此迁怒李弘。

    而传到现在,因为武则天风评大反转,被骂的反倒变成了李弘——拎不清的圣父,给母亲政敌的女儿说情。

    其实死了十几年的妃嫔没有资格当武则天的政敌,反倒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若是真老死在掖廷,肯定会影响李治和武则天的名声。

    秦念怀疑九五夫妇是把这两公主给忘了。

    【武曌:朕未因此事不喜弘儿。】

    武曌确实是弘儿为义阳宣城请令, 她才将二人出嫁。

    因为她把这两公主给忘了。

    这不过是件小事, 她怎么可能因此对弘儿心生嫌隙?

    【秦念:儒家史官编造这些内容的目的, 就是想夸大你的过错,寄望于借此否定你的功绩。可这种不顾事实的瞎编,只会让后世对史官这个群体失去信任。】

    【武曌:贻笑千载。】

    看到武曌的讥讽,儒家史官皆是面色涨红, 却不知如何反驳。

    谣武曌扼杀襁褓中的公主。

    谣四十四岁的君王有两个四十岁的女儿。

    就连民心第二的唐太宗李世民, 也被儒家的史官编造了一大堆伪史。

    结果这些伪史并不能否定他们身为皇帝的功绩, 反而使得儒家史官为后世耻笑。

    【秦念:他们真正应该大肆着墨并指责的,是你为了篡位造假一堆祥瑞。但他们不敢,因为他们的皇帝也需要祥瑞佐证“正统”与“政绩”,儒家同样需要编造祥瑞来哄骗真信以德治国的蠢货皇帝。】

    【武曌:哈哈哈。】

    武曌笑出声。

    被秦念指出她编造祥瑞一事,她并不在意。

    汉高祖刘邦编的那些祥瑞都被秦念嘲讽了一个遍, 她早就做好心理准备。

    她已无需再以祥瑞定正统, 被指出造假也无妨。

    ………

    李世民苦笑。

    他同样“造假祥瑞”, 比如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其目的也是为了佐证自身为正统。

    这与武曌借祥瑞篡唐又有什么区别?

    也难怪秦念对天意与祥瑞之说嗤之以鼻。

    ………

    董仲舒再叹。

    后世秦皇所讥讽的祥瑞之说,实则就是《天人三策》中的天人感应。

    距离天幕初次出现已有四十日,他闭门修书这么久,所修正的儒学谬误不足十分之一。

    ………

    其实秦念本想提一下天枢。

    “梁王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征敛东都铜铁,造天枢于端门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

    她不认可这种行为。

    这些铜铁用于造军械和农具,都好过造一个夸耀功绩的柱子。

    但秦念总觉得她要是把天枢说出来,哪怕是以指责的口吻,也拦不住某些皇帝非要效仿。天枢是长寿三年所铸,也就是说武曌四年前就已经造好了天枢,那就更没必要提及。

    《资治通鉴》记载天枢是“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但《旧唐书》《新唐书》以及《阿罗憾墓志》都没有体现诸胡凑钱,只是武三思率诸胡奏请建造。秦念不觉得诸胡能主动拿出百万亿给武则天造天枢,退一万步说是诸胡出钱,“赋民间农器”造天枢也绝不可取。

    【秦念:说起改史,那就不得不说一下李隆基。作为史上第一个系统性销毁物证并伪造史书的皇帝,你有什么感想?】

    由于李旦禅让,唐睿宗时期的话题已经解锁。

    秦念还询问了甲方,确定李旦当太上皇时期的历史话题也得以解锁。

    她不用担心这会违反规则。

    【李隆基(28):……】

    李隆基的沉默,在于他才刚登基,现在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李隆基(56):……】

    年老的李隆基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但他不明白已经毁了所有证据,为何秦念还能找出真相。

    【李太平:他改了什么史?】

    对“政敌”落井下石,李太平乐意之至。

    【秦念:他把四次死谏阻止李显立韦后之女为皇太女的上官婉儿,改成了劝韦后行武曌事的李唐奸臣。】

    武曌:“……”

    沉默是因为“行武曌事”,但她还是注意到“四次死谏”。

    【李太平:李隆基!你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

    上官婉儿是李太平挚友,她当然无法坐视不管!

    此时的婉儿正在辅佐陛下接管国政,看到天幕之言,神色并无变化。

    ………

    武曌看了看婉儿,倒是没有追究。

    她只剩下七年寿数,而且已经确定以太平为皇储。

    【李隆基(28):……】

    韦后死时,上官婉儿一并被斩。

    李隆基清楚这是误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