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00-110(第4/19页)

天遣使劳问,赐以医药”时,遥遥拜谢陛下。

    众将士皆贺都督被后世誉为名将,张仁亶却是令他们立即检备军资,同时派遣使者速入赵、定。

    有天幕此言,赵、定两州的百姓必然恐慌,逃往内地或是涌来幽州。

    此时当尽快安抚民心。

    【武曌:华州下邽人,永徽六年生。张仁亶,朕任命你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总领北御突厥入寇之事。】

    【李治:才十二岁……朕记下了。】

    秦念感叹这两人配合得真好,居然有老夫老妻的既视感。

    史书没有记载张仁愿的生年,这应当是武曌扮演者按照史实进行推测:

    延载元年(694),张仁愿拒绝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的奏表上签字,得到有识之士敬重。

    按永徽六年生算,延载元年张仁愿四十岁。

    两年后张仁愿监督王孝杰抵御吐蕃,素罗汗山之战王孝杰败于吐蕃大将论钦陵。

    他和王孝杰不合,入宫奏事时禀告武则天,王孝杰战败后欺瞒朝廷,导致王孝杰被免职。

    次年王孝杰被起用征讨契丹,战死在东硖石谷。

    【秦念:景龙二年,在张仁愿不断的坚决请求下,李显允许他“在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此后“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这算是李显难得的功绩。】

    三受降城体系构建之后,突厥依旧会南侵大唐,但“朔方无复寇掠”就可以削减数万镇守此地的兵力,用于加强其他地方的防守。

    开元二年,默啜派遣儿子和妹夫率领精锐骑兵包围北庭,战败而退。

    此后默啜就从南侵改为往西域扩张,使得不少十姓部落降唐。

    开元四年,默啜亲征拔野古部取得大胜,结果班师回程路上,因恃胜轻敌死在拔野古余众的偷袭中。

    于是默啜的首级被献给了唐玄宗。

    默啜之死,张仁愿的三受降城体系立大功。

    ………

    唐休璟老脸一红。

    张仁愿之所以需要不断请求,正是因为他致仕之前,一直反对筑三受降城。

    因为他认为自两汉以来都是北守黄河,如果在敌寇境内修筑城池,恐怕会劳人费功,还会被突厥所占据。

    如今看来是他错了。

    可能正是因为他致仕,张仁愿的请求才得到先帝的允许。

    【李太平:……现在是朕的功绩了。】

    秦念笑出声。

    甲方居然把李显时期的时间点卡在李显还没答应筑三受降城的时候。

    那李太平的剧本里,李显除了趁着武曌年老重病复辟唐朝之外,那可真就没什么功绩可言。

    ………

    张仁愿此刻正在长安。

    他正打算继续请求陛下允许他秋天回到边境时修筑三受降城,不想陛下转眼间变成先帝。

    如今的陛下应是不需要他再上奏请求修筑三受降城。

    他对谁当陛下并无异议。

    无论是谁,都是则天皇帝的后人。

    【秦念:李太平,你所在时期突厥的势力将达到顶峰,“其地东西万余里,控弦四十万,自颉利之后最为强盛”。但再过几年,就是“默啜既老,部落渐多逃散”,到时候你就可以着手反攻。】

    第103章

    【李太平:多谢秦皇告知!】

    李太平思忖彻底稳定朝政也需要数年。

    这几年间还要着手土地兼并一事, 刚好可以积蓄粮草,以待几年后的反击。

    秦念说的是“几年”后,可以确定是多于四年。

    因为“唐睿宗李旦”话题已经开放, 秦念含糊时间是为了避开规则限制,那就必然是涉及李隆基时期。

    应是五年至九年之间。

    ………

    二十八岁的李隆基同样意识到这一点。

    不同点在于他的时间远比姑母紧张,好在他是阿耶禅让,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也都有西域作为去处。

    朝政相对姑母时期更为稳定。

    不知未来的自己……

    想到西域南北皆危的未来,李隆基猜到未来的自己恐怕是错过了这一时机。

    【李隆基(56):突厥又复叛?】

    李隆基已经知道怎样规避规则限制。

    那就是不能说具体年份、不能提及“开放历史话题”与当前话题时期不存在的人。

    默啜死后,突厥就不断衰弱,突厥可汗小杀乞求当他的儿子,李隆基答应了,自此突厥不再袭扰大唐。

    李隆基清楚这不是因为突厥真正臣服, 而是节度使扼守突厥南侵之路。

    开元二十二年, 小杀被毒死, 其子即位后不久病死。

    今年李隆基派李质携带玺书册封登利为可汗。

    突厥内乱至此,李隆基一度以为突厥已经衰败,认为用不了多久他就能收复漠北之地。

    事实似乎却与他所想截然相反。

    大唐的疆域少于吐蕃,必是漠北之地未能收复, 才会是如此结果。

    【秦念:突厥所占据的地方, 原本属于匈奴。】

    李隆基懂了。

    突厥已亡, 另一异族取而代之。

    且依旧是大唐之患。

    李隆基思索谁会是下一个“突厥”,想起一事:

    开元初,“回鹘渐盛,杀凉州都督王君,断安西诸国入长安路”。

    他派郭知运等人将其击退。

    下一个异族, 是回鹘?

    ………

    天宝三年, 回鹘联盟推翻突厥汗国, 建立回纥汗国,其可汗派遣使者入唐朝,唐玄宗封其为怀仁可汗。

    很多人说回纥汗国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所以回纥汗国是大唐的盟友。

    秦念对此不太好评价。

    回纥确实帮唐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但对唐朝的态度也是越来越骄横。

    从趁火打劫、到羞辱唐使、再到随意抢掠、纵火烧圣善寺及白马寺、大辱官吏、“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

    到了这种程度,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李豫却只能忍让。

    在唐朝穷得“朝官无禄俸,随月给手力”的时候,还得挪用朝廷官员几个月的人力钱赠送回纥彩十万匹。

    ——回纥经常拿马来高价换取丝绸,说白了就是抢劫。

    大历六年,回纥在长安抢掠百姓子女;大历十年,回纥人白天在长安杀人后被抓,其首领直接劫狱。

    大历十三年,回纥入侵太原,唐军战败。

    再往后,基本就是回纥汗国一边与吐蕃交战,一边抢劫唐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