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00-110(第18/19页)
还是老朱狠啊。
不但要夺爵,还要清查财产。
——此时的“清查”,换言之应是“抄家”。
【朱棣:遵旨。】
朱允炆不知所措。
他无法再坚信天幕是假,但他也不敢承认天幕是真。
一旦承认,那么谁才是正统皇帝?
所以现在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刘邦:大汉亦不得予以孔家优待。】
不等秦念点名,刘邦先出言。
他也确实借此躲过一劫——
原本他会在两年后封孔子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开孔家世袭爵位之先河。
………
秦念删掉了对刘邦的嘲讽,静候其他皇帝表态。
刘彻和刘秀附和刘邦。
李世民、赵匡胤同样下令禁后世尊孔。
武曌不必出声,因为此时的皇太子李太平就是太宗皇帝的后代。
………
去年刚追封孔子为文宣王的老年李隆基揉了揉额头。
重新励精图治,有些疲惫。
秦念提出的治国之策实在是太多了。
“除去文宣王封号,停止扩建曲阜孔庙。”
李隆基心知各朝为何皆从秦念之意,不再尊孔。
尊孔的目的,是借助孔家收儒家之心,定自身为正统,引导臣民忠于朝廷。
如今秦念将“六十六代家奴,二十四朝贰臣”“世修降表”这十六字示于天下,连带赞颂宋微子的孔子都遭受质疑。
优待孔家已经毫无意义,反倒于治政有害。
【秦念: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加强国力开始变法。以血统论尊卑的周礼让“尊贵的废物”掌控权力,越是崇周礼的国家衰落得越快。】
【秦念:与之相反,给予庶民和奴隶上升机会的国家会越发强盛,这也就是孔子口中的礼崩乐坏。】
【朱允炆:孔子言礼崩乐坏,是指诸侯僭越周礼,并非是阻止庶民上升。】
朱允炆因无法确定天幕的真假而茫然失措。
于是黄子澄怎么说,他就怎么复述。
他知道若是放任秦念否定儒家,他的正统地位也将被否绝。
于是只能转述黄子澄所言。
【秦念:那你是否认可孔子想要复周礼?】
【朱允炆:……】
朱允炆无法否认。
黄子澄也无法否认。
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显然是想要复周礼。
但朱允炆还没有愚蠢到看不出秦念此问背后必然有陷阱。
可即便他不答,沉默在此时就是默认。
【秦念:周礼严格规定尊卑贵贱,复周礼后孔子依旧是贵族。商鞅变法规定可凭借军功获得爵位,可用爵位免奴隶为庶人,你倒是说说,周礼中有哪一条允许奴隶上升为庶民?哪一条允许庶民成为贵族?】
朱允炆连忙看向黄子澄。
却见这位大儒此刻竟是嗫嚅着无法给出答案。
周礼的准则,是“礼不下庶人”。
【朱允炆:朕、朕现在无法作答,待朕寻大儒相询!】
【秦念:大儒?喊着克己复礼的大儒?如孔子一般祖上是商周贵族也就罢了,祖上是庶人的儒生,放在周朝连入仕的资格都没有,还读什么圣贤书当什么大儒?祖上若是奴隶,那就连姓氏都不配有。】
【秦念:崇周礼之前,不妨先翻翻自家的族谱,看看自己配不配——你朱允炆,同样不配。】
各朝无数儒生羞得面红耳赤。
尤其是非朱允炆一朝的儒生,他们都知道秦念是始皇后人,也知道秦念因“考古”比儒家更了解上古历史。
往后他们再论周礼,恐怕就会有人讥讽:
“你祖上是商周贵族吗?配崇周礼吗?”
今日才见到天幕的儒生,虽然因朱允炆的质疑而怀疑天幕的真假,但也知晓周礼中找不出奴隶上升的条文。
礼不下庶人。
地位低下的卑贱之人没有机会上升,上升即僭越,上升即——
礼崩乐坏。
………
秦念见过一种很有道理的说法。
那就是贫者难有后代,经过数千年的筛选,现代人祖上往上追溯都是贵族。
但放在这个最晚也就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聊天群,显然没有这种说法。
族谱才是溯源的方式。
秦念家没有族谱,现代就没多少人家里有族谱。
至于古人,有族谱的肯定要多得多。
但也没多少人的族谱能够往上追溯到周朝贵族。
【朱允炆:……】
朱允炆无法说自己配。
他的皇祖父出身布衣,祖上显然追溯不到商周贵族。
【朱棣:原来如此。这又是儒家史书不曾记载的过往,多谢秦皇告知。】
朱棣被迫发言。
他不能再坐视朱允炆继续激怒秦念。
秦念明显不喜大明,这并不奇怪——
秦汉唐宋皆距秦念甚远,唯独大明之后便是她起兵造反的异族政权。
秦念起兵造反之后,不仅需要重整山河,还要面对三境强敌。
她如何会喜亡于异族的大明?
尤其是大明的过错甚至可能始于太祖皇帝!
【朱棣:还请秦皇继续详谈正统之事。】
朱允炆张了张嘴,终究是不再发言。
当“天幕为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被迫冷静的朱允炆也终于注意到朱棣对秦念的称呼。
秦皇。
秦皇?!
【秦念:春秋战国混战不休,胜者为王,败者亡国,崇周之旧礼的国家尽皆败亡。】
【秦念:变法越彻底的国家则越强大,秦国因给予底层黔首上升渠道而崛起,从方圆不足五十里的附庸小国成长至并吞天下。】
确定规则的限制并不严苛,秦念就知道“开放秦始皇之前的历史”,可以理解为始皇帝称秦始皇之前的历史。
也就是包括吞并六国。
………
又有无数儒生深感惶恐。
儒学认为秦以暴政夺天下,终将遭受天谴。
却未曾有大儒深究秦何以强至并吞天下。
秦念言秦国崛起是因为给予底层黔首上升渠道……
他们想尽办法欲要反驳这句话,可回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却发觉此话越想越有道理。
商鞅变法,就是唯军功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