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失忆之后: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贵妃失忆之后》 60-70(第17/28页)

一学。”

    “膳房午前派了位点心师傅去,现下正学了一半。”

    元朔帝放了茶盏,白瓷的茶具碰在案上,声音清脆。

    已经空闲到学做糕点,她倒是真舒坦。

    秦让硬着头皮,继续道:“启禀陛下,明琬宫还想请一道旨意。”

    “何事,一并说罢。”

    “宸妃娘娘道眼下小厨房能做的花样不多,想要再周全一二。”

    殿中安静片刻,元朔帝顺一口气,道:“准了。”

    “奴才领旨,这便去安排。”

    秦让欲退下,帝王又道:“罢了,再告诉膳房,拨两位御厨轮番去明琬宫当差。”

    “是。”一连赶了两日路,他们前后穿过四处村庄。今岁雨水丰沛,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庄稼勃勃生长着。

    约摸过了午时,方圆几里内并不见村落。依昭王殿下的吩咐,他们在溪畔休息一个时辰。原本备的干粮已经足够充裕,谢谦今日很有兴致,还带着侍卫在林中猎得几只野兔。

    他们选了一块干净的空地,离河岸大约有六七十步,既方便取水,土质也不会太过潮湿。捡来干柴生起炉火,收拾干净的兔肉被架于明火上。炊烟袅袅,很快烤兔肉的香气就在四周弥漫开来。撒上作料,新烤好的兔肉滋滋冒着热油,引得人食指大动。

    沈幼宜怀揣着心事,坐了半日马车也没什么胃口。她掰了半块馕饼,又吃了一只兔腿,便觉有七八分饱。

    她起身去下游的河畔净手,就势坐于河边石上。昭王殿下道一个时辰后出发,算算时间仍有富余,可以小憩一会儿。沈幼宜刻意走得远些,因着前日在水车旁的教训,这两日她都不敢与昭王靠得太近,生怕又被他觉察出什么端倪。

    侯府中知道她身份的,除了双亲与祖父,便只有乳娘和寥寥几个忠仆,都是签了死契的,没有理由会出卖侯府。那么依着梦中的指引,究竟是怎样的契机让昭王识破了她的身份?近二十年的欺瞒,又是罪犯欺君,他动怒降罪在情理中。

    思来想去没有答案,沈幼宜只能先防患于未然。

    就眼下他们相处的情状,虽然她听命于东宫,兼之朝堂风云涌动,他们间的情谊早已不复从前。但其实……沈幼宜轻叹口气,他也没有视她为敌,更不曾刻意为难过她。

    不过有一点沈幼宜始终谨记,他们之间只有昭王殿下可以随心所欲。他是上位者,他愿意与她相交,可以说是念及旧情。她却不能主动示好,否则添一个献上谄媚的名声还在其次,更有背弃东宫的罪名。

    想得烦闷,沈幼宜随手拾起几块小石子,接二连三将它们投入水中。

    “叮咚”几声清响,平静的河面骤然泛起涟漪。

    沈幼宜知道自己还有些读书人的清高,既没有在战场与昭王共患难,当然不会妄想与他同富贵。

    又是两枚石子落入河面,然应当传出的声响却湮没在身后传来的嘈杂声中。

    刀剑相撞,沈幼宜下意识回眸,不知从林中哪些角落骤然冒出一大片刺客。

    他们皆着黑衣,执刀剑,黑压压的一片,看得沈幼宜眼花缭乱,总有五六十人。

    黑色四散,这批刺客显然训练有素,须臾的功夫便形成包围之势,出招狠辣。利刃相击,顺风传来听得人胆战心惊。

    因是在天子脚下,又恐扰民,昭王殿下随行所带亲卫并不多,很快便被团团围困住。

    然他们都是精锐,更跟随昭王殿下上过战场。刺客虽人多势众,一时半会儿倒也拿不下任何一人。

    不过几息,沈幼宜刚回神的功夫,有两名刺客发现了她的位置,竟提刀向她杀来。

    柿子挑软的捏?!

    沈幼宜脑中一瞬冒出这个念头,河边视野开阔,根本没有可供她藏身的地方。

    若是向回跑,无异于投入刺客的包围圈;可若是走了反方向,便离昭王他们越来越远,一旦落单她落入刺客手中只是时间问题。

    沈幼宜生平第一次遇到这等危急情状,根本容不得她细细思考,只能顺着本能沿着河岸上游跑。

    又有几名刺客发现了这边的动静,竟都朝她袭来。

    河边石子湿滑,沈幼宜双腿止不住的打滑,几度趔趄,根本发不出求救的声音。

    她听着刺客的脚步声越来越逼近,血腥味弥漫在鼻间。清澈如镜的湖面倒映出她慌乱模样,身后最近的那名刺客已举起了染血的长刀。

    秦让含笑,后宫中就这么一位娘娘,膳房如何能不上心。

    “陛下,不知今日的晚膳……”

    “照旧,在偏殿即可。”

    “奴才省得,奴才告退。”

    秦氏神色微顿,家中姑娘入宫册封乃是伯爵府头等要事。她虽出身世家,但初次操持嫁女事宜,又是天家威仪不可冒犯,忐忑许久,几乎是一夜未眠。

    老爷这段时日到松雅院很是频繁,昨夜也宿在她的房中,同她秉烛夜谈许久。

    “姑娘既安睡,那便晚一刻再叫她起身。”

    转念想来,秦氏心中有些宽慰。如此沉稳从沈,入宫必定能有一番天地。

    天光大亮,原本宽敞华丽的瑶华院外聚满了人。

    正房内,宫中两位积年的梳发嬷嬷亲自来为宸妃娘娘上妆。

    秦氏安坐于一旁,瑶华院内仆从往来进出,安静有序。

    沈幼宜一重重穿戴礼裙,红衫霞帔,刺绣耗费绣娘三月之功,仿佛汇聚天边灿烂霞光,华美至极。

    宸妃翟冠饰九翟,满镶珠玉,珍珠颗颗圆润饱满,蕴著华光。冠顶插金翟一对,口衔流苏,金丝做的羽毛微微颤动。

    沈家几位姊妹也是自幼长于金玉堆中,但见如此华贵珠翠冠,仍是大开眼界。那上头镶嵌的红宝,随意取下两块,便能制出一套华丽头面。

    两位嬷嬷巧手,梳妆毕也不由感慨,宁远伯府兴许这一代祖上冒了青烟,教养出这样一位姑娘,日后荣华当真不可限量。

    九翟冠足有二三十斤重,等到吉时乘礼车前方才佩戴。

    一切收整妥当,宫中女官先行退下,体贴地留出时间交予宁远伯夫人同女儿叙话。

    秦氏让心腹王嬷嬷守在外头,内室中不留一人。

    她悉心叮嘱,此番宫中情形已再三确认清楚,陛下只纳了一位宸妃,除此外再无旁人。

    “太后娘娘现居于颐安行宫,总得小住上几月。”

    无需向太后请安,宫廷的日子总能轻松些。

    宸妃位分尊荣,再往上唯有皇后之位。虽说太后娘娘一力偏心自家人,但……

    秦氏压低了声音:“倘若你能得陛下宠爱,又抓紧时机诞下皇子,这后宫之主的位置,也是可以想一想的。”

    宸妃与宁远伯府,算得上是一荣俱荣,互为依靠。

    三姑娘随行的小箱笼中,秦氏还准备了两本秘戏图,压在最底下。

    她能想到的,已经尽数为沈幼宜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