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窈窕淑女: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曼哈顿窈窕淑女》 200-210(第7/15页)

生在1938年11月9日夜晚与11月10日凌晨的德国的惨案,无数犹太人死于非命,无数犹太人的店铺被□□烧,无数犹太人教堂被焚烧。

    凯瑟琳很快看完了报道,将这张版面递给伊利亚,接着看其他版面。

    伊利亚为凯瑟琳取餐,随后腋下夹着报纸坐到自己座位上。

    乔、杰克、比约恩全都皱眉看着报纸,她订了波士顿本地发行量最大的三家报纸,那么说其他报纸也刊登了“水晶之夜”的报道。

    一会儿大家都看完了报道。

    杰克皱眉,“这太残酷了!”

    比约恩不禁摇头。

    “肯尼迪大使没有给你们打电话说这事吗?”凯瑟琳问。

    “没有。”乔回答。

    “你可以打电话给他,告诉他什么都别做,等白宫指示。”

    对于殿下这种“别出头,一切等白宫”的姿态,乔其实是不太理解的。

    呵。

    “知道11月9日是什么日子吗?”

    几个年轻男人都一脸茫然,眼神里透着清澈的愚蠢。

    “是‘啤酒馆政变’的纪念日,这天几乎所有德国高层都在慕尼黑。你们看过《我的奋斗》吗?”

    年轻男人点头。

    “以希特勒的自负,他不会允许自己的治下有任何一个事件发生在同一天,这会玷污‘啤酒馆政变’这个光辉事件。”

    有道理!

    “可他确实极度反犹。”杰克说。

    “不对。你别看他怎么说的,看他怎么做的。他33年上台,到现在6年多了,德国发生过大范围屠杀犹太人的事件吗?”

    几人摇头,确实没有。

    “他命令军队大范围驱逐过犹太人吗?”

    几人又摇头,确实也没有。

    “德国在1929年之前有50万犹太人,现在大概只有30万犹太人了,这减少的20万人去了哪里?”

    伊利亚回答:“大部分去了巴勒斯坦,一小部分到了美国。”

    “大概10年就减少了2/5的犹太人,他们用得着搞什么‘水晶之夜’吗?”

    杰克、乔都沉思。

    “而且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光是波士顿地区最大的3家报纸都报道了‘水晶之夜’,其他报纸呢?我以为美国媒体不会在乎发生在遥远欧洲的事情。”

    有一点嘲讽。

    但也……这些报道出现的太快了,而且口吻也太一致了。

    他们交换了报纸,3篇报道大同小异,都是严厉指责德国纳粹的倒行逆施、同情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杰克犹豫,“你是说,这有可能是有预谋的,但并不是希特勒的指示?”

    “我可没说,这是你自己说的。”

    “会是谁?”比约恩似乎自言自语。

    “很简单,再过几天看看。这件事情最后的受益者是谁,那么谁的嫌疑就最大。”

    伊利亚说:“受益者肯定不是希特勒。”

    乔便说:“国际社会都会一致谴责他,还会给德国施压。”

    “施压的目的是什么?总要有目的吧?”

    乔看了一眼杰克,“会敦促各国放开移民,接下来德国也会被迫同意发放更多的护照给犹太人。”

    不错呀你,我看好你哦,小乔!

    “还有,这里说导火索是巴黎的犹太少年枪杀德国外交官事件,外交官9日下午在巴黎死了,9日晚上就展开了对犹太人的报复?希特勒现在正在忙着收回但泽的事情,他不会在乎一个小小外交秘书的死活,也不会因为区区一位秘书得罪英国和法国,影响他收回但泽的大计。”

    几人都点头:没错!比起犹太人问题,但泽问题才会是德国更在意的。

    *

    凯瑟琳觉得现在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更深入了,这就是在世界知名学府学习的好处,之一。以前她也觉得“水晶之夜”暴露了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但在学习了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了解了现在发生的各种政治事件之后,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怀疑: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分明疑点很多,完全没有合理解释。将报复犹太人的行动定在“啤酒馆政变”纪念日就是很不可思议的,希特勒绝对不允许有人或事情玷污这个光荣之日。而且,这一天德国军政高层几乎都不在柏林而在慕尼黑参加纪念日活动,就给各部门造成了一个权力“真空期”,相关部门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一天,哈佛校园里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水晶之夜”。

    下午的小组讨论上,有同学就此请教她这位英国王后。

    “你要问我的意见,我只会说‘无可奉告’。”

    “你不同情犹太人吗?”

    啧,这话问的。她竟不知道美国人现在就如此“政治正确”了,实际美国人一直排斥犹太人的好吗,不然美国政府怎么会在几年前就宣布拒绝犹太人移民了。

    “我同情一切可同情的人,而不是针对整个民族。每个人都知道,民族这个群体十分庞大,良莠不齐,一定有正直之人,也一定有邪恶之人。你不会要求我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吧?”

    “邪恶之人毕竟是少数。”

    “那么我同情一切可同情的人、正直的善良的人,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对方不得不表示同意。

    凯瑟琳得意一笑,“那么我认为接下来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各国的反应。乔纳森,你认为美国政府除了今天上午宣布的召回驻德大使之外,还会采取什么行动?外交孤立,还是经济制裁?”

    顺利的转移话题。

    *

    “水晶之夜”的后续不出所料利好犹太人,各国都宣布对犹太人移民无限制,欧洲犹太人特别是德国犹太人可以自由选择他们的目标移民国家。德国也不得不取消之前规定的有关资产的限制。之所以有针对犹太人移民外国的资产限制,是因为之前没有限制,每年流失数百万英镑的资产。

    德国金融部门发现这个漏洞后便上报,之后出台了限制犹太人资产出境的法律,但也只是让他们将现金存入总部设立在柏林的犹太人的银行,他们可以在巴勒斯坦和纽约的银行分部提取现金,并没有一刀切一马克都不允许出境。

    实际可以说挺宽松了,影响的也只是那些富裕的犹太人,对中低层犹太人来说,等于没有限制。只要移民目标国不限制移民收入,那么随便走,德国热烈欢送!

    凯瑟琳密切关注后续。

    不出意外的,美国也参与到后续安排中,甚至早有安排,以至于凯瑟琳严重怀疑美国政府在“水晶之夜”中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几个月前,一位名叫乔治卢布里的美国律师在伦敦担任了一家新成立的“国际难民委员会”的主任。

    卢布里积极参与到有关德国犹太人移民的事务中,多次预约肯尼迪大使,想谈移民问题。卢布里计划将愿意移民的德国犹太人先送到英国,然后拿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