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闺女: 第 12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民国小闺女》 第 12 章(第1/2页)

    显然,徐芷兰很了解徐若若,虽然她什么都没说,但也隐隐听出徐若若有些觉得自己错了,或许真的不应该不听娘的话去看电影的意思在。
    徐芷兰虽然自小养在家中,是徐母和请的女先生教导长大的,但是她性子却不像徐母,她有自己的主意,也是因为这样,徐掌柜才属意让徐芷兰继承家业,也时常带着她了解茶楼的生意,说过很多见闻。
    有时候徐若若也会听,但听了之后,往往是当作故事,不会有多大感触。相反,徐芷兰就会深深的记在心中,反复琢磨,总能寻到不同的意味。也使得本就聪慧的她,见闻更加广泛,处事愈加有章法,心中自有丘壑。
    徐芷兰半是怜爱的摸了摸若若的头,“枉你还去上女中,怎么比姐姐还要不开明?现在同过去不一样,你看,从前的女孩子都要裹小脚,但是废除旧制开始,就鼓励女子放足,渐渐的又兴起让女孩子上学的风气。
    听说,北平还有学校是男女同校,一起上学的。
    有些事情,不是不能,而是本应该可以,却被禁锢。既然可以,我们就应该争取自己的那一份权益,为什么屈从于不正确的观念?如果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这是应该的,是不是本来不合理的也成了应该?
    爹送你上女中,是希望你明理知礼,也是想让你多一份依仗。但姐姐的期望是,你有机会触碰到新知识、新文化,也应该试着接受它,融会它。
    每一代人的努力和改变都是有用的,从缠足到放足、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到有能力便争相送女儿去学堂,这些都是努力的成果。
    虽说晚辈不得妄议长辈,但是裹了小脚的娘,平日里是何其痛苦,每逢阴雨天便双脚作疼,只能慢慢悠悠的在这巴掌大的院子里打转,稍微多走些路,就疼的走不动道。
    你年纪还小,可能姐姐的意思还不能全听明白,也会因为你接触到的两种不同观念而觉得迷茫,但是姐姐还是希望,你能自己好好思索,不要屈从于旧制,世人所认为的,约定成俗的事情,不代表它就是对的。
    你要自己去想,自己去认知,而不是盲从。”
    徐若若一直都知道自家姐姐很聪慧,她对徐芷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因为徐芷兰似乎不会慌乱,总是胸有成竹。可是,刚刚的一番话,若若既是受益,觉得听懂了一二,也因此愈发觉得姐姐的见识很不凡。
    她突然觉得,真的按爹爹的想法,让姐姐寻人入赘成婚,接手徐家的产业,对姐姐来说,很不公平。这样普通到一眼看到头的日子,是在埋没姐姐。姐姐拥有的,应该是一个更广阔的人生才对。
    看见徐若若睁着眼睛,愣愣的盯着自己,徐芷兰嫣然一笑,“好了好了,姐姐说的这些,你只需心中有个想法便好,不必太过纠结。和姐姐说说,早上想吃点什么,我看侯婆婆今日买了虾,让她给你做一道虾仁饺,再配杯甜豆浆,怎么样?”
    徐若若还有些沉浸在刚刚的想法中,听到徐芷兰的话,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提起好吃的就喜笑颜开,表情还是有些板板的,不过还是出于本能的说了句,“还要一份炸藕盒。”
    原本还想着哄妹妹的徐芷兰,轻轻捏了下若若的鼻子,“你这丫头,一大早就想着吃这么油腻的东西,脚上的伤还没好呢。”
    徐若若睁大眼睛,抱着徐芷兰的手不放,撒着娇喊姐姐。
    徐芷兰只能松口,“大早上的,侯婆婆也没买藕。这样吧,我让侯婆婆午饭做这个。不过,你只许吃一点,大夫说了,你这几日要食的清淡些。”
    徐若若可是徐家最乖觉的人,好容易得了应允,当然是点头,连声应是。
    也不逗弄妹妹了,怕她饿了,徐芷兰起身去后厨找侯婆子了。
    徐芷兰一出去,原本还和姐姐撒娇,生动活泼的徐若若,脸上的表情却慢慢淡了下来,还似个小大人般叹气。其实刚刚徐芷兰的话,徐若若是有听几分进去的,现下一个人呆着,竟也有些惆怅。
    不过,到底还是孩子心性,只是愁了不消一会儿,又恢复活力。和端着托盘进来的松雪聊天,讲一横先生的书中故事。
    因为有大夫的交代,所以徐掌柜帮徐若若请了三天的假,刚巧下周就要考试了,知道这两人都请假了的秦子兰,便把课业都记下,件件不落的送到徐若若和盛明珠家里。
    好在徐若若并不是厌学之人,在她看来,学习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不管是看或者不看都还好。而这次因为脚伤而不得不待在屋子里,也很是无聊,这些课业刚好可以做了解闷。
    反观盛明珠处,就不是那么开心了。她最讨厌做这些课业,勉强做了,也多半是错的,一个头两个大。好在她这次伤到的是手,脱臼可不是几天就能好的,刚好还是右手,这才有了名正言顺不写这些的理由,还能借着这个由头不考试。对盛明珠来说,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不过,徐若若的脚刚能下地,才出了自己的屋子,原本是想绕院子走一圈,结果走到爹娘的房门前,似乎隐隐就听到两人在聊什么后生,斯文俊秀之类的。
    不过徐若若没太放在心上,她爹在茶楼里,见到的人杂,偶尔遇到一个出色的年轻客人,觉得不错,和娘念两句也是正常的。
    但是徐若若没想到,这个被她爹爹念叨的后生,可不是普通的客人,或许还有机会做她姐夫。
    这个异端,还是徐若若周五下学回家,才窥得一二的。
    虽说下周就要考试了,但是徐若若一点也不慌张,回到家里的时候,还想着要叫松雪帮她买前街的烧饼,刚刚吴叔推着黄包车送她回家的时候,隔着一条街她都闻到香味了。
    结果刚进院子,就看到娘带着一个陌生女人有说有笑,那女人瞧着约莫四十上下,平头正脸,脸上时刻带着笑,让人一看就觉得和气热闹。
    走的近些,才清楚的听到两人在聊些什么。
    “钱娘子,我家大女儿的衣服就麻烦你了,多费些钱倒是没事,一定要秀气端庄,显得出姑娘家的俏皮劲。我们家在您那不知做了多少件衣服了,你的手艺我是信的。话也不多说,就辛苦你了。”
    “哪的话啊,您就放心好了。我托句大啊,我给您家做了这么多年衣服了,您是老主顾了,比起别人那可是多了好几分交情的,我就是把别人家的统统往后推推,也不能给您做差喽。”
    钱娘子是附近裁缝店的娘子,手艺好,加上量衣裁服多半是要贴身的,很多讲究的人家,还需要亲自上门采量选样。
    所以这些裁缝铺子、制衣坊多有像钱娘子这样上门给内宅女眷量衣送样的人。这上门的裁缝娘子也是有讲究的,人得活泼会来事,四面玲珑的,不然怎么讨得女眷们的欢心,而且长得也要端正和气,讨人喜欢,通常是三四十的年纪,瞧着也稳重。
    再者,手艺也得有几分,不然人家太太夫人稍微问几句,答不上来可不就气短了,人家也信不过。所以这些能上门的手艺娘子们,通常也做着活。
    这钱娘子,就是钱家裁缝铺里一等一的好手艺。说起这钱家裁缝铺,也是巧,钱娘子是从她爹手上接过这家铺子的。
    钱老爹也只生了一个女儿,又不想把女儿嫁出去,免得日后钱家断了香火,就想了招婿的法子。选了一个在他铺子里做活,在制衣一事上有几分天赋,而且老实巴交的一个学徒。
    这学徒姓许,因为喜欢闷声干活,也不大说话,别人都喊他许哑巴。父母双亡,从乡下地方逃难进城,碰巧遇上钱老爹收留,就一心一意留在铺子里做事。钱老爹看他肯干踏实,长的也算齐整,家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