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 40-50(第6/18页)

梗,凑近贴脸:“阿兄,吃!”

    不得不说,樱桃长得确实漂亮馋人,不管是深红浅红的,还是略带黄晕的,都是入夏时最早可吃的果子之一,伸手可摘,清洗可食,水灵灵的,叶片青翠欲滴,还带着清泉残留的甘露,形状饱满,色泽鲜艳。

    李世民就喜欢这种好看的果子,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虽然刚才他吃的那个很酸,但说不定是他运气不好,只有那一个是酸的呢?

    李世民才不会嫌弃扶苏,就着弟弟的手又尝了一颗。

    “……”他的脸再次皱成了苦瓜,抽象得仿佛毕加索的画。

    “好酸啊!为什么这含桃[1]这么酸?”他疯狂抱怨。

    嬴政轻嘲:“是你太爱吃甜了。”

    “阿父不觉得酸吗?”

    “不觉得。”

    “扶苏,你觉不觉得酸?”李世民欲从弟弟那寻找共鸣。

    “嗯?”扶苏歪着脑袋,拎着一串樱桃,一口两三个,咬在嘴里嚼嚼嚼。

    李世民光看他这样吃,就觉得口水都快酸出来了。

    可恶,难道只有他一个人吃不了酸吗?

    华阳太后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让人取了蜂蜜来,渍了一碗最大最红的樱桃,唤道:“写累了吧?过来吃点茶果,休息一下。”

    “……他还没写半个时辰。”嬴政无语。

    “孙孙手还没好呢。”

    “他伤的是左手。”

    “那也得好好休养,左手就不是手了吗?看把孩子累的,我们孙孙才这么点大,都会写这么多字了,已然是神童中的神童了,王上还不满意?太过着急,那叫揠苗助长……”

    华阳太后念念叨叨,嬴政深觉这个学习地点选的不对,下次绝不能在长乐宫教孩子,否则老人家能念死他。

    “写好了吗?”但嬴政有他的坚持,他选择给孩子压力。

    “快啦快啦。”李世民催了催他的鹞鹰,“青云你的松子剥得好慢哦,还碎了好多,你要努力哦。”

    冤种鹞鹰的嘴尖锐且弯曲,惯常是吃肉的,这辈子头一回用来开坚果,嘴巴一戳,松子就破了,不仅大材小用,还因为把握不住精细度,每个打开的松子都被戳得四分五裂,没有一个完整的。

    它怨念地啾了一声,因为害怕小主人的监护人,甚至都不敢大声。

    扶苏来劲了,兴奋道:“阿兄!我!”

    他爬到小凳子上跪坐下来,挤开没用的鹞鹰,把松子扒拉到自己面前,连啃带咬,再呸呸出松子的壳,短短的指甲费劲地扒出乳白色的果仁,自己不吃,先送给哥哥。

    嬴政盯着那果仁上可疑的液体,实在不知道为什么小孩能吃得下去,还吃得挺高兴。

    “啾?”鹞鹰被霸占了服务区,圆溜溜的眼睛里全是迷惑,它往李世民手边蹦跶了两步,正要表演一个“小鸟依人”,被嬴政一个眼神逼退。

    “别在这碍事。”

    “啾……”鹞鹰一动不敢动了。

    “去玩吧,尽快熟悉一下咸阳宫附近的路,以后还指望你送信呢。”李世民的话说完,鹞鹰就像得到了许可似的,叫了几声,才先蹦飞到附近树上,观察四周,而后飞向天际。

    “你欲以鹞鹰来送信?”嬴政饶有兴趣,“可行?”

    “当然。”李世民很自信,“不过最方便的还是鸽子,他们很擅长记路送信。”

    嬴政心一动:“哦?”

    甚至不需要一个眼神的对视,嬴政与李世民就知道这个时候对方在想什么。

    “阿父想用来传递军情?”李世民笑了。

    “先养一些试试,若能,则大喜。”嬴政颔首。

    锐意进取的君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什么都敢尝试,而不像一些固步自封的老登,听到一些新鲜的建议就会怒斥荒诞,只要和自己认知不符,就觉得不可能。

    好在嬴政年轻,他很乐意去商讨、去尝试、去迎接或好或坏的结果,他的心态和情绪也非常稳定,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能接受。

    “应该是能的,不过得多养一点,因为鸽子放飞出去的时候,可能会减少。”李世民提醒。

    “猜得出来。”嬴政意有所指。

    李世民又写完一张,歇一会手,喝了杯华阳太后温到现在的茶汤,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石磨的事,朝会过了吗?”

    “嗯。”

    “大概多久能普及到县呢?”

    “三五年吧。”

    “那么久?”

    “毕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才不是呢,很重要的。”李世民忙道,“有石磨,就有面吃了,面可以做很多很多好吃的,比如蒸饼,馒头,馄饨,馎饦(面片汤)……比黍强一百倍。”[1]

    面食,可是老秦人的最爱,无论是做成没馅儿的蒸饼,还是有馅儿的馒头,或者包成大肉馄饨下锅,抑或来份羊肉面片汤,大口大口地吞进嘴里,滋味那叫一个美,谁能不爱吃?

    “你的商君书,是白背了。”嬴政冷静叙述。

    言下之意就是,老百姓生活的太安逸太快乐,谁还愿意去打仗?

    这跟商君之法的“疲民”之策,是完全相悖的。

    “阿父,你得这么想,给牛马多喂点草,是为了让他们多干点活。”李世民正色。

    “若食饱而怠惰呢?”嬴政撇他。

    “衣食足而知荣辱,若真的吃饱了,他们就想追求点别的了,比如功名利禄,那就得从军,得做官。”李世民笑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愿意爬得更高点呢?我说的对不对,客卿?”

    “……臣以为有理。”李斯不得不接了一句。

    毕竟按照李斯自己的经历来说,他之所以来秦国,就是想谋求更高的位置,来发挥自己的才能。

    秦国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六国的人才?人才输出大国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呢?

    当然是因为在秦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秦王会提拔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况且能吃得饱饭的人,其实并不算多。”李世民隐约有这个认识,“阿父不过是推行一个政令,就能让许许多多的黔首免除舂捣之苦,他们会记念你的恩德的。此事传到列国,又何尝不是‘仁君’的典范呢?”

    “仁君?”秦王嗤笑,“我大秦需要仁君?”

    “怎么不需要?如果仁君的名声能让你的对手望风而降呢?”李世民挑眉,“能让敌国的谋士和将领投奔我们呢?”

    拿“仁义”做风向标,把对手的底牌全部弄到自己手里,在舆论战场上让敌人一败涂地,都是李世民的拿手好戏。

    我仁不仁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认为我仁,连我的敌人都这么认为,那我就是仁的。

    大秦这个虎狼之国的名声实在是太凶残了,李世民必须一步步扭转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