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30-140(第3/32页)
    纪元知道手底下的人想要政绩,想快点离开镇南关,乃至快点离开滇州府。
    纪元神秘一笑,指了条明路。
    “先做吧,手头的事情做完,还有另一件极为重要的差事等着。”
    “那件事做好了,本官保证大家平步青云。”
    纪知州是个从不夸口的。
    别说百姓信他,就算这些官员们,早就潜移默化相信他了。
    同知立刻道:“纪大人,您说的什么?”
    “春耕之后修路吗?还是您要扶持本地的官学。”
    “那些水渠也能修得很好,或者说把橡胶买卖做好了,咱们就成了?”
    等会儿,事情怎么这样多?!
    他们什么时候也卷起来了?
    纪元好笑,抬头道:“比这些事更好。”
    纪元看着远方:“等朝廷的人下来,咱们就去做。”
    自然是等朝廷武将下来,他跟邬人豪就可以腾出手,去南边找占城稻了。
    但占城稻这种,说起来太为神奇,还是等见到东西再讲。
    手头要办的,就是方才镇南关同知说的。
    修水渠,春耕,修路,同时整顿本地官学。
    一件件的,似乎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
    就算是本地的户均耕牛量,都要往后排一排。
    本地人没有银钱,如今提这个没什么作用。
    还是先好好耕种,休养生息,总会得来的。
    毕竟隔壁就有养殖场,他们缺的就是银子。
    纪元在这边忙得飞起,隔壁宁安州的官学也办起来了。
    纪知州直接指派的人,还是个女子,更是流放过来的,自然引人注目。
    特别是衙门里的李知事。
    这位李知事虽是举人出身,却一贯爱酒,被分到这么远的地方之后,更是酗酒成性。
    再早之前,纪元曾经想让他把官学办起来。
    可那官署刚打开,李知事听说纪元是被贬过来的,一下子炸锅,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做,觉得跟着纪元做事没前途。
    纪元给过一次机会,便不会给第二次。
    等纪元成为本地知州,李知事更是直接被边缘化,甚至也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
    他是真的怕纪元报复。
    宁安州发展得越好,他心里越不爽。
    如今看着一个流放过来的犯官家眷,竟然要接管本州的官学?
    凭什么?
    州学哪是一个女子可以管的!
    程亦珊对此倒是早有准备。
    她的身份确实不合适。
    但她的学识合适。
    不说眼前早就酗酒的举人,便是一般的进士,她都不怕的。
    宁安州的州学还未发展起来,她来做,足够了。
    刘同知赶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帮忙的。
    可眼看着程小姐引经据典,把对方说得辩无可辩,忍不住给纪元写信。
    信里一直在说,这位程小姐不仅学识了得,口才也了得。
    那李知事被说得羞愧不已。
    还讲,自己已经让这位李知事滚蛋了,虽说他有举人的官身,不能直接革职,但这次是真的不会再有任何机会,让他跟着去宁安州边界驻守算了。
    信里最后还说什么,程小姐办事利落,州学的地方已经收拾出来,她拟定了三门学科的教学模式,估计很快会送过来云云。
    看来,宁安州的官学比他想象中还要顺利。
    纪元抬笔,给刘同知草草回了几句,随后铺开纸张写给程亦珊。
    他信里没提官学的事,只是讲了镇南关的风土人情,还讲了镇南关的趣事。
    随后又说:“滇州府这边有种红豆饭,吃着很是不错,可以尝尝。”
    说着,让人把武新府过来的两位大夫,以及又送了几本闲书,都让人带回宁安州。
    大夫不用讲,一位专门治疗眼疾,另一位是懂妇人病。
    对程亦珊爹娘都有帮助。
    那闲书则是纪元看着有趣的,是滇州府一些奇志怪谈,想来她也会喜欢看。
    三月下旬,宁安州官学分的三个学科,以及招生计划,教学内容等等,确实送到纪元手中。
    程亦珊也提了一句,说红豆饭确实好吃,又感谢纪元,说大夫很厉害,他爹娘情况好多了。
    宁安州的官学肉眼可见地建设起来。
    后续虽然还需要一定的调整,但最迟五月,一定会开课。
    首先开课的是成人课,程亦珊跟伐木会的骆姐联系上,伐木会那边,也确实更容易说动。
    九月份再开始童蒙的课程,同样是按照科举的规矩,以后出去考学,说起来也更规范。
    兽医课程则又选了两个初级课程的老师,帮大海分担。
    纪元忍不住道:“如果大家做事,都跟程小姐这般,那就好了。”
    说归说,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纪元也并不客气,若有什么不合适的,肯定会直接提出。
    只是在信件后面,会多问几句,最近过得如何,或者分享自己这边的事。
    虽然寥寥几笔,程亦珊那边倒也每次都回复。
    两人有来有回,镇南关这边,也真的要春耕了。
    镇南关最近的气氛是有些古怪的。
    为什么?
    因为情况真的很怪啊。
    当地甚至有了个歌谣。
    大概是什么。
    地主在锄地,农奴在休息。
    豪绅汗水滴,百姓拿脚踢。
    听着有些像颠倒歌,原本应该是底层百姓干活锄地,现在变成地主豪绅们了。
    三月四月,甚至接下来很多日子。
    都是这些戴着脚铐的地主豪绅们挖水渠。
    刚开始他们还不适应,如今都成熟练工了,因为成了熟练工,才能好好喝口水。
    在这之前,他们才是高高在上看着的那个。
    现在完全颠倒过来。
    所以说这气氛怪异啊。
    对当地百姓来说,赶在春耕之前,总算有大几千人帮忙修水渠。
    对当地牢房来说,大大缓解了压力。
    对当地官员来讲,挺好的,水渠早点修好,他们总算完成一件事。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谁受苦了?
    除了田间地头的情况之外。
    之前被买卖的娼妓家奴们,占了镇南城一处院子,在官府带领下学习制作橡胶。
    出乎所有人意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