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身为太子的我刺杀自己: 第十九章 活诸葛在世(求鲜花,求评价票)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大明:身为太子的我刺杀自己》 第十九章 活诸葛在世(求鲜花,求评价票)(第1/1页)

    夜晚,
    明月高悬,居庸关的大门突然打开,
    一股洪流从中接连涌出,
    这股洪流分成三股,直奔三个方向而去,
    朱慈烺率领两千轻骑自上而下,往南方走,直奔紫荆关,
    他此行的目的是从紫荆关穿过长城出其不意直奔大同府,
    那里还有两万多投降大顺军的明朝士兵,
    而看守他们的只有五千多人,
    朱慈烺的目的就是收服那两万多降军,
    他们每人两匹战马,昼夜不歇,辗转奔袭一千多里,争取在居庸关被破之前切断李自成大军的退路。
    另外一路军是陈庆之率领的一千重骑兵,
    以切断李自成部队的粮草供应为目的,
    间接的支援居庸关。
    还有最后一路军是唐通率领一万两千人进京勤王。
    所以,居庸关此时的兵力除了刚到的两千火器军以外,就只有千士卒,
    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李自成十万大军。
    对此,朱慈烺丝毫不担心,他相信朱文正,
    这个用两万人硬撼六十万大军的他不会让自己失望,
    一个月,
    他只需要守一个月,
    自己即可带领大同的人马回去驰援,
    到时前后夹击,定能击败李自成,彻底吃掉这十万大军,让他大伤元气。
    在朱慈烺等人离开居庸关的同时,
    他全歼一万守军,活捉刘宗敏的战报也抵达了京都,
    大喜过望的崇祯当即召唤各部大臣进殿。
    等到众人看到这个战果以后,一个个面色震惊的说不出话,
    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近些年明朝与大顺军的战斗从没有讨到任何好处,
    如果把这份战报的双方对调一下,他们才觉得真实。
    看着众大臣震惊的说不出话,崇祯感觉自己终于扬眉吐气一回了,
    看来真要论人才,还得是我皇室,
    不愧是朕的儿子。
    “你们一个个不是说闯贼不可战胜,天下无敌吗?为什么朕的太子一出征就大获全胜,你们就是一群饭桶,”
    崇祯怎么会放弃这个打压大臣们的机会。
    被崇祯训斥,一众大臣脸色变成了猪肝色,
    但却又无法反驳。
    就在这时,太监王承恩走到崇祯身旁,递给他一个信件,
    心情大好的崇祯看完以后脸色大变,
    就连信件什么时候从手上掉了也不知道,
    这一幕引得大臣们很好奇,
    到底是发生什么了,竟然能够是皇上如此失态。
    过了一会,
    崇祯看向面前的大臣:
    “保定府被攻破,闯贼的另外一路五万大军由刘芳亮率领,不日即可抵达京都。”
    话音刚落,下面大臣纷纷色变,
    现在京都无可用之兵,
    仅有的守军都是一个老弱病残,多少年没有打过仗了,
    根本不可能守住京都的,
    如果京都被攻破,自己等人岂不是要沦为阶下囚。
    “陛下,臣认为此时应该急招太子回京勤王,有他在,可保京都无碍,”
    “是啊,陛下,此时决不能犹豫,再晚的话就来不及了。”
    听到招太子回京,崇祯也很心动,
    如果有太子在的话,刘芳亮五万人应该不成问题。
    他刚想说话,突然看到还有一部分大臣冷眼旁观,一声不吭,
    领头的正是被提为吏部左侍郎的商鞅,
    他身旁的那些人也都是近些时日提拔上来的新官员,在朝廷上与东林党分庭抗礼,
    还有那个一直练兵的兵部右侍郎戚继光。
    “商爱卿,你有何良策可解京都之急,”
    商鞅没有说话,旁边的戚继光站了出来:
    “陛下不用担心,太子离京之前就料到会有此局面,并且已经有了解决之法。”
    听到太子早就料到会有今天的局面,
    包括崇祯在内的一众人很是惊讶,
    特别是听到有应对之法时,
    一个个脸色大喜,
    “戚爱卿,有何解救之法?”
    “陛下,不必招太子回京,臣近日新练兵一万人可参战,”
    “不日还会有援军前来支援,足以应对刘芳亮的大军。”
    “好!”
    看到胸有成竹的戚继光,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太子不愧是能够打败闯贼活捉刘宗敏的人,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简直就是活诸葛在世啊。
    “不过,想要守住京都还有一个难题,”
    既然能够解决京都问题,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崇祯豪气的大手一挥:
    “说,朕一定解决。”
    “陛下,如今大军军饷不足,如果没有军饷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军心,那到时是胜是负就不好说了,”
    又是军饷,
    内阁首辅陈望心头突然涌现一股不祥之感,
    果然,
    他一抬头,看到许多人都在看着自己,
    “陛下,臣愿意捐五万两,这已经是臣的极限了,”
    而其他的东林党人也只好开口:
    “臣愿意捐三万两,”
    “臣愿意捐一万两,”
    。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