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100-110(第6/21页)

静,听仙人详细介绍这“科举”背后的规则。

    “根据下属各级地方机构,划分出县级的院试,省级也就是郡级的乡试,中央礼部的会试,最后是皇帝主持的殿试,每一次考试选出最优秀的一批,并授予不同等级的头衔和相应的优待。通过所有考试的优胜者被称为天子门生,那是全天下读书人的至高荣耀。”

    “曾有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就是在说,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依靠科举改变命运的事。”

    不仅仅是改变读书人改变命运,也是皇帝控制的读书人的思想。

    当获得皇帝的认可称为全天下读书人的至高荣耀,那岂不是说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他们百家思想呢?!

    难道要为了谄媚皇权,连自己的思想都抛去了吗!

    此与走狗何异!

    这让大秦一众敢跟皇帝当场叫板的大臣们全身难受,鼓胀的情绪让他们想脱口而出的反驳,最后淹没在仙人清澈的眸光中。

    仙人当面,不可失礼,不可冒犯。

    不过这科举内容,可以与陛下再商议商议。

    “科举也有分科取士之意,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分为明经、明法、明算等多种科目,这个可以根据需要的人才灵活变通。”

    微生雪喝了口水润润嗓子,继续道:“科举可以打破阶级壁垒,打开底层晋升的通道,与大秦的军功授爵制有相似之处,说不定你们这军功授爵制就是上古时期人才选拔制度的残留演化。”

    众臣眉头一皱,在心里偷偷反驳:这是商君之法。

    不过听仙人说与军功授爵制相似,他们拉到顶点的警惕心才往下放了放。

    还以为又是一个商君呢,吓死他们了。

    当初商君推行军功授爵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把全秦国的贵族都得罪了,孝公一死他就悲剧了。但老贵族也全没了。

    军功授爵制推行上百年,但真正靠此爬到决策层的平民一个都没有,在场的各位哪个不是有名有姓,就算出身低微,也有个好老师改变身份。嗯,此处特指某个站在文官首位的李某人。

    考试要识字,要读书,这些都是他们远胜于平民的优势。

    甚至有些武将都开始琢磨起来了,现在天下承平,以后打战的时候少了,自家也要考试考虑家族延续的问题了。家族武艺不能丢,但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嘛,可以丢出去试试水了。

    若是能成,就多一条晋身之路;若是不成,也是给仙人捧场,多一分香火情。

    “请问仙师,高考何解?”

    ——各位,不要沉迷了,还有一条路没问呢!

    “高考啊。”

    微生雪轻轻蹙眉,她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起。

    高考依凭的是全民教育,是对广大学子的二次分流,也具备一定的人才选拔作用,但相对于科举来说没那么强。

    “高考全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与科举相同,高考也是针对所有读书人的一次考试,但它主要是十八九岁青少年的主场,本质是学院招手学生的一次选拔,而非官吏的挑选。”

    微生雪加快语速,“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中考后分流,考得好的继续上高中,考不上的去技术学校学一门技术,高中三年再高考,高考之后就是上大学,大学细分为上千门不同的专业,之后还会继续深造。”

    相对于刚才的科举,这“高考”的讲解就显得既具体又空泛,这似乎也隐隐透露出仙人的选择。

    计然学派博士飞快计算起需要支撑这么多次分流的学生数量,他一边算一边吸气,成功吸引了周围一圈人的注意。

    站在他身旁的博士见他手指掐算都快抽筋了,紧张地看着他,“算出来了吗?”

    一向以计算力自傲的计然学弟子摇摇头,眼中还凝着惊骇,“很多很多。”他看向周围的人,再次强调,“非常非常多。”

    而且要凑出这么多能层层选拔依旧足够的学生,那最开始要招收多少?

    他们有多少人要读书识字?

    之前仙人拿出来极其简易的识字拼音,就是为了这些人开蒙准备的吗?

    他不知道,也不敢再深想,两手一揣,又恢复了往常那样不起眼的沉默姿态。

    嬴政的声音遥遥传来,“道友似乎不看好这‘高考’制。”

    仙人一如既往地直白,“你们连一年培养两千人都艰难,哪来的师资支撑高考制度。”

    “更何况,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十六年,从七岁到二十一岁都在读书,你们能接受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吗?”

    不可能。

    所有人心中跳出这个答案。

    大秦要服兵役徭役,不可能让这么多人一直待在学校中。

    他们没有说话,但仙人似乎听到了他们心中的答案。

    “所以啊,”她缥缈又悠远地声音自上飘下,“自己培养,哪有捡现成的香。”

    六国这么多人呢,还不快去捡漏!

    仙人的语气依旧,落在众人的耳中,却平白多出了几分居高临下的透彻与疏冷,

    “六国之人复国,复的是故国,还是他们旧日的高人一等?”

    当又一个居于人上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

    第104章

    章台宫中又商讨了许久,确定下科举制的几个考试科目。

    “臣以为每一级考试当隔开几个月,尤其是会试,天下三十六郡远近相差极大,若是不给予足够的时间,只怕考生连咸阳城都赶不到。”

    现在虽然已经开始铺设各郡的道路,但交通工具就在这里,最快的也就是快马加鞭。而且也不是人人都养得起马,更不是人人都会骑马。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赶路的主要方式还是有两条腿。

    现在在咸阳城的周边,已经有了驴车组成的公共交通工具,但目前只局限于咸阳城附近,最远也不过两天的路程。

    所以必须为考生赶到咸阳参加会试,留出足够的时间。

    这一个要求理由非常充分,廷议的讨论重点也只在于要间隔多久。

    讨论的重中之重,除了考试的内容,就是各级考生的待遇。

    通过了院试能给予什么待遇,又有什么权力,能不能当官,能当官上限又在哪里?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需要提前确定好,并做出明文规定,否则等出了事再来补救就非常麻烦。

    微生雪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她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实则已经把神识放出去,游荡在咸阳城中。

    几个月不见,咸阳城越发的热闹了。

    道路两旁摆摊的摊贩,脸上笑容多了,顾客付钱也比之前大方。

    各摊位上还多了一些独属于秋天的商品。

    微生雪的神识绕过一个个小摊位,往闹市中最高的那栋建筑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