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明远录》 第二十三章 辨经(第1/1页)
明远回禅房想了很多,他也准备离开了。。。
他不能像五灵观师兄妹那么自由,也没有一个好的师叔带自己走。所以只能用比较正常的出寺方法。
文僧出寺游历是有条件的,首先就是考试,明远是学渣,首先排除这个。其次是辨经,说直白点儿一个是笔试一个是面试,按经验讲,自然是面试更容易。
他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也准备这么做,于是明远去找了还未出发的明哲和已经回寺的定颖小和尚,把他们的讲义都弄过来,他觉得首先自己要做的就是能够听懂看懂经文上说的是什么。
明哲对自己师兄想要出寺表示了支持,他本来以为这个只会混吃等死的师兄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出寺了呢,要是师兄也出寺了,以后说不定也会有再见的机会。
定颖小和尚根本不信,他觉得师兄终于疯了,受不了一直倒数的打击,准备烧经书玩儿,还第一个对他伸出了魔爪。。。所以他屁颠儿屁颠儿去寺里找了许多师兄弟们的讲义一起借他,他打不过师兄,所以准备多叫一些一起上。。。明远没在意小孩子的想法,能借来更多的讲义当然更好,集思广益嘛。。。
接下来一个星期里明远几乎不眠不休的研读这些讲义,着重就想搞明白这些奇奇怪怪的文言文在讲什么,然后,他悟了。。。原来佛就是讲一些奇奇怪怪的话,然后去忽悠人们感激涕零一心向善的啊。。。
这个他擅长啊,前世饱读心灵鸡汤,毒鸡汤的他拿下这个当然不在话下,突然就更有自信了!!所以着重弄清了几本主要经书的核心价值后,他休息了两天,准备好好消化一下,先去寺里报个备,明天就开始辨经了。。。
第二天一早,寺院门前就已经盘坐了个蓝衣僧人,这是有人要用辨经出寺的景象,已经好久没见过这种场景了。三三两两的看热闹的僧人们不一会儿就聚集了起来。
明远当然不可能让师叔们早等,事实上他也很早到了,不过辨经是要等到晨起的第一声钟声响起才能开始,所以他现在其实是躲在人群中的。等到钟声响起,僧人们又散去了不少,他们不少都是有早课的,没有看到今天的那位主角虽然有点儿遗憾,但不少还是走了,这时明远才从一众弟子们中走出坐在了师叔们面前。走在最后的定颖小和尚瞪大了眼。。。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明远,你可知此番何解?”第一个僧人问道。
“回师叔,此为《维摩诘所说经》的第一卷第一篇佛国品第一,《维摩诘经》讲的是佛在此世,唯求自心。想了生死,想成佛道,可以求心可以求己,唯独外力它不可仰仗。那些外道法门归根到底只是方便法门,而非究竟法门。究竟法门只有自度,才能自了。它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的方法。”
“佛说“一时”,就是那时,就是这时,就是没有时间,“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是地点,“毗耶离”是维摩居士所在地,是广大庄严之地。“与大比丘众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是记载当时听法的人数。“众所知识”,菩萨的学问道德成就为众人所知、所景仰,因为“大智本行,皆悉成就”,大智慧成就般若的解脱,便可广为世人所知。。。“为护法城,受持正法”,有如城墙般的护法,能住持正法,承先启后。“名闻十方”,就是名声远播。世人都求名和利,那菩萨又为何要名呢?此名非彼名,菩萨受业障,承因果,济世之心无畏无难,才为世人而知,这本身就是一种受难而得的福报。“众人不请,友而安之”,你不去找他帮忙,他却自己献身于众生,更难的是能“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有如此修养的菩萨,才能挑起佛、法、僧三宝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