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89、第 89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89、第 89 章(第1/2页)

    翌日,黎锦神清气爽的去了书院。
    他此前跟万教谕说过,那笔四成的净利润润笔费也有他的一份,所以,这三百两中,至少得匀出六十两给万教谕。
    但直接当面给钱又不符合读书人的习惯,黎锦则跟万教谕商议了日期,打算改日登门拜访。
    这么一来,其实拿到手上的只有二百四十两。黎锦没有坐吃山空的习惯,他打算拿出二百两去做生意。
    无论是买些田地、雇人来耕,或者在内城买些地段偏远但胜在安静的空地建房子,都是不错的打算。
    不过,如果黎锦真的打算直接做生意,那他就得亲自走访去了解行情。
    什么事儿都得一步步来,一口吃不了大胖子。
    《农桑算经》编纂完成后,知府大人也再给黎锦布置更多任务。
    但经此一役,黎锦自己倒是对‘改编算经书’有了不少兴趣。
    之前在考县试的时候,他就想过要独立编撰入门算学书。
    毕竟对那些年幼的蒙童来说,《九章算术》还是太过深奥了些。
    黎锦登门拜访万教谕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毕竟若是他真的打算这么做,以后指不定还得麻烦万教谕帮忙校对。
    万云在家里面色倒是温和不少,不像在书院里那样,一直都板着脸。
    兴许是黎锦与他身世相近,年岁也相差不太多,他对黎锦也生出不少惺惺相惜的感觉。
    听到黎锦说《九章算术》深奥,万云笑道:“你可是辛丑年参加的县试和府试?”
    黎锦道:“正是。”
    “那你可还记得知府大人当时主持编纂了一本《算术·详解》,那就是咱们算经部其他三位教谕共同完成的。”
    黎锦听闻后顿时心生佩服,当时他看的书还少,手里的算经书也就只有两本。
    县试前也是埋头苦学,才对照着这本《详解》,吃透了《九章算术》。
    黎锦笑着把自己当时学习的场景说了出来,“真是多亏了这本书。”
    万教谕又道:“但我听闻你的意思,不是继续给算经做注解,而是自己独立编纂算学的启蒙书籍?”
    黎锦答道:“学生是有这个打算。”说着他掏出一个缝了无六页纸的薄册子,呈给万教谕,“这是学生列出来的纲目,还请教谕指点。”
    黎锦第一个列出的就是乘法表,这个早就有了《九九乘法歌诀》,但却是从高到低排列,也就是说,蒙童背这些口诀,第一句开口就是‘九九八十一’。
    黎锦有打算把其反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但他也不知道这方法到底可行与否。
    毕竟这关乎蒙童的数学启蒙。
    万教谕看了后,起初神色淡然,毕竟他也见过不少有黎锦这种想法的同僚,但编出来的书籍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可取价值。
    突然间,他的眉头拧起来,面带思索。
    黎锦则一直坐在原地品茶,静静等待万教谕给自己答复。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万教谕看了足足一个时辰。
    看完后,他眸中只余赞叹和欣赏,说:“异想天开!但又无比绝妙!”
    黎锦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自己这种大胆的想法,会被万教谕直接批判一顿。
    但万云却话锋一转,“黎锦啊黎锦,你这想法也太大胆了,明日我为你引荐山长,这件事我做不了主。”
    黎锦的心又悬在了嗓子眼儿,他觉得自己还是操之过急了。
    若是在他有点名望的时候,推出这算经启蒙就好了。
    但他也不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稳妥固然是重要的,他这个身体如今还未及弱冠,年轻就得有年轻人的冲劲儿。
    有什么想法就得大胆的提出来,要不然一直思前想后、畏手畏脚,老了后才发现少年时居然无一件‘年少轻狂之事’可以值得怀念。
    山长看了黎锦的纲目,沉吟半晌,只给了他一句话:“你尽管做就是了。”
    黎锦如今院试在及,若是山长觉得这个想法不好,那就不会让黎锦放手做了。
    但就算是山长,也没有当场给黎锦任何保证。
    可有他这句话就足够了。
    百年后,有人从工部尚书万云的晚年回忆录中看到《蒙学算经》的由来,翻成大白话就是‘山长对他说你尽管做,他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编撰出一本简洁易懂的蒙学算经。那时,他还仅仅是个刚出村子不久的童生,未及弱冠。’
    =
    编书和去田间地头实访问都得亲力亲为,黎锦一个人分身乏术,他也就暂且搁下了在府城买地的念头。
    把这些钱放在家里先存个个把月,等考完院试,有了功名在身后,买了地还能免租。
    在黎锦去宁兴书院之前,每次月末考核的第一名都是‘风水轮流转,今月轮我当’。
    但黎锦来了后,第一个月大家瞧着这第一名黎锦,感觉这名字挺陌生,人群中有人问这人是谁,只有寥寥数人回答‘是今年的府试案首,跟我同年考的’。
    第二个月瞧着黎锦的名字占据首位,大家都说‘这人运气太好了,策论截词那么厉害,他肯定考前刚好背过这一段’。
    第三个月,众人沉默了,之后都打起精神看第二名是谁。
    自从黎锦在书院出名后,想要跟他结交的人有不少,有些甚至在府城都有头有脸。
    黎锦也挑着合适的时间参加过一些文会,不过大多时候他都在算学部,因此接受的邀约不多。
    随着黎锦在府城读书人圈子里的名声越来越大,此前院试的考官也注意到了他。
    但这考官心眼儿也没那么坏,知府大人把那个学生贬出‘甲等’,本就是对他的警告。
    他自己堂堂一个儒教学的儒官,在府试中动手脚已是即为不光彩的事情。
    知府大人给他面子才没公开处置他,他也懂得见好就收。
    倒是那个位列乙等的学生对此很不忿,因为他府试成绩‘乙等’,只能被分在乙班。
    偏偏他也是有真才实学的,连续三次排名在甲班内,就可以进入甲班。
    第四个月,这位名叫陆长冬地仁兄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甲班。
    接下来,他以为自己就可以与黎锦一教高下。府试排名已经无力回天,但他要证明自己才是最厉害的那个。
    别看黎锦平时话少,可讲堂辩论上他却引经据典,数据都列的清清楚楚,甚少有人能跟他辩论到最后。
    等到十二月的时候,陆长冬已经忘记自己的本意的是什么,反而每当他可以跟黎锦辩论到最后,他下学后都会笑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
    陆长冬想,那件事总归是自己和老师的错,黎锦完全无辜。
    再说了,黎锦也用实力让陆长冬输的心服口服。
    就在陆长冬以为这就是黎锦的全部实力后,《农桑算经·简化版》突然在整个书院引起了轰动。
    这本书原先是按照知府大人的要求,每村的村长至少买一套回去,给村里的人合理安排农耕时间和耕种方法。
    但其中却有不少的算学题,与科举考试息息相关。
    书院中有个学生的父亲就是他们村村长,他趁着休息的时间回了趟家,看到他爹在研究《农桑算经·简化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