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公主后: 21. 第二十一章 第一波改革全县百姓集体狂……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成亡国公主后》 21. 第二十一章 第一波改革全县百姓集体狂……(第1/5页)

    马二郎的事,令小团体如鲠在喉。

    放他回去,意味着他们的权力受到了阻碍。

    权力受到阻碍,则意味着他们以后的政令推广将会受到质疑和反驳。

    执行力将大打折扣。

    掌控安县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有话语权,偏偏手里有兵也不能为所欲为。

    奉三郎说得不错,他们手里的兵大多数都是安县本地人,总不能让这群人把矛头对准自己的同乡。

    整个安县有七八个乡绅,十多个富豪商贾。

    这些人个个手里都有钱有人,一旦与他们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

    屋里一时陷入了死寂,所有人都拉长着脸,满腹心事。

    这算是他们第一次受挫。

    梁萤怕他们打退堂鼓,稳住军心道:“马家村的事,我有法子化解,给我三五日,我定会想出一个折中的法子,把这些乡绅料理了。”

    这话令众人面面相觑。

    李疑欲言又止,但想了想,还是作罢。

    奉三郎半信半疑道:“王小娘子真有周全的法子?”

    梁萤点头,“有,这些乡绅我们容不下,必须分而化之,若不然,总是一起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出岔子。”

    奉三郎:“可是……”

    梁萤打断道:“我说有法子就有法子。”

    奉三郎闭嘴不语。

    接下来的两天梁萤都泡在一堆钱银马粮的账本里没出过门。

    谭三娘忧心不已,她私下里同李疑道:“要化解乡绅可不容易。

    “那些人在民间个个都德高望重,备受拥戴,宗族之间的族长甚至能动用私刑处置同族乡民,而无需上报到官府。

    “这样的一群人,要不费一兵一卒制服他们,谈何容易?”

    李疑也头痛道:“我琢磨了许久,都想不出一个周全的法子。”

    忽然听到屋里有响动,两人赶忙噤声。

    梁萤眯着眼推开门,问:“这都什么时辰了?”

    谭三娘答道:“未时。”

    梁萤看了看外头的天色,阴沉沉的,她出来说道:“我想出去走走。”

    谭三娘:“???”

    梁萤:“来了这儿这么久,还不曾出去看过,想到附近的乡下散散心。”

    李疑连忙道:“我去把秀秀找来,你一人出去不放心,有他护着,我们安心。”

    没过多时赵雉被寻了回来。

    时下冬日寒冷,赵老太给二人披了斗篷御寒。

    李疑备了马车,赵雉带了几名心腹和当地官兵护送。

    梁萤慵懒地坐在马车里。

    这两日她显然内耗得严重,眼下泛着青,精神也不大好。

    赵雉皱了皱眉,说道:“若实在不行,那马二郎便留着罢,先莫要去捅那个马蜂窝。”

    梁萤却较了真儿,恨恨道:“一个欺男霸女,目无法纪的混账东西,我岂能容忍?”又道,“倘若人人都像他那样凭着后台为所欲为,那我们掌控安县有何意义?”

    赵雉闭嘴。

    他知道她是个犟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

    之后梁萤闭目不语。

    赵雉怕她受凉,默默地把薄毯给她盖好。

    马车出了县城,到附近的村庄,驭马的平头问:“王小娘子打算到哪里瞧瞧?”

    梁萤隔了许久才答道:“去龙门村吧。”

    一行人莫约行了半个时辰,便再也没法走了。

    鉴于前两日下过一场雨,道路泥泞。

    那小道狭窄,马车没法进去,马儿也不好走。

    梁萤下地看着烂泥路,无比嫌弃。

    要致富,先修路。

    待把安县的各方面都稳定下来后,必须动员当地村民修路村村通。

    赵雉见她穿着绣花鞋,一副嫌弃忸怩的样子,无奈弯腰把她打横抱起,一脚踩到泥泞里走入进去。

    除了看马的人外,剩下的陆续跟上。

    梁萤乖巧地缩在他的怀里,忍不住掐了掐强而有力的胳膊。

    赵雉:“???”

    那小路委实不好走,又湿又滑的,身后的一官兵不慎摔了一跤,跌了一屁股泥巴。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官兵气恼道:“这什么破地方!”

    梁萤笑着道:“要致富,先修路。

    “只有道路通畅了出行才方便,出行方便了,运送物什就容易,里头的物什容易运送出去了,才有机会换成钱银,做成买卖。”

    人们听她说得有理,皆点头表示赞许。

    一行人过了窄小的道路,视野便渐渐宽阔了些。

    当地冬日不会下雪,会种冬小麦。

    这个时候地里的冬小麦已经出苗了,望着那些翠绿的生机,无端叫人心旷神怡。

    梁萤下地来,看着地里的小麦,赞道:“这庄稼好,来年定能丰收。”

    当地官兵应道:“龙门村的土地最是肥沃。”

    梁萤对这个村也有了解,户籍登记有六十户,莫约两百四十人。

    若是在鼎盛时期,该村高达九十六户,有近四百人。

    瞧见远处有个老儿在地里伺候小麦,众人朝他走去。

    梁萤由赵雉搀扶,她老远打招呼道:“老人家,今年的庄稼可长得好啊?”

    她用的是官话。

    那老儿一听口音就知道他们是外地人,瞧着个个衣着体面,心中顿时有了几分猜测。

    老儿直起身子,也用官话问:“小娘子可是外地人呐?”

    他说的官话带着浓重的口音,有些撇脚,若不细听,还听不明白呢。

    梁萤走上前,倒也没有隐瞒,回道:“我们是衙门的。”

    许是之前在百姓跟前立过贞节牌坊,听到他们是衙门的,老儿竟然不恐慌,只用好奇的眼神打量众人。

    当地的官兵用方言同他说了几句,老儿心中了然。

    梁萤见他脚上穿着草鞋,说道:“这么冷的天,老人家可莫要受冻了。”

    老儿摆手,对他们的态度戒备又客气,“一把老骨头了,不怕冻。”

    梁萤用随性的态度问起老儿家中的情况。

    老儿皆一一作答。

    说他家中四口人,自家婆娘去世得早,只留下一个独子。

    自家崽近三十才讨得一个媳妇儿,家中有个十岁多的孙子。

    这两日儿子卧病在床,下不了地。

    儿媳妇要照看病人和孩子,地里的活计便是他在打理。

    梁萤好奇问:“这块地可是老丈的自耕地?”

    老儿摆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