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355 一箭双貂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回到明朝当王爷》 355 一箭双貂(第2/6页)

阁,一打听说是皇上去了正殿,杨凌连忙赶去。刘瑾就跟连体人儿似地,你到哪儿我到哪儿,片刻不肯放松。
    两人到了乾清宫正殿,一两位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平常有资格上朝议政的高官几乎都到齐了,济济一堂,人声鼎沸。刘瑾方才急着赶回司礼监传旨调兵,还不知道这会儿功夫官员们居然全到了。
    其实六部本来就在一条街上,只要通知了一个,要这些官员们迅速赶到自然不难。这些官员中还包括张彩、刘宇、曹元等刘瑾一党,他们倒没打算真为百官求情,可要不来就太明显了,跟来站在人堆里起个哄,既不显眼,帮不上忙,又不至于被人背后指责,何乐而不为?
    百官跪在地上与正德皇帝僵持着,正德被那群蹬鼻子上脸的官儿气的发疯,铁了心要整治他们,官员们却担心这一来惹得官吏和皇上更加对立,甚至影响到朝政,所以执意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正德坐在上边一言不发,就是不松口。皇上不开恩,文武百官就是不起来。两下里正僵持着呢,杨凌和刘瑾肩并着肩冲了进来,满堂都是跪着的官儿,就这么两个站着地,谁还看不见,一道道目光刷地一下集中在这两个人身上。
    杨凌俯身施礼道:“臣杨凌见过皇上”。
    刘瑾忙也施礼道:“老奴刘瑾见过皇上”。
    正德和百官正呕着气,一见自已最亲近地两位臣子到了。心中顿觉喜悦,忙道:“平身。两位爱卿何故一同上殿?”
    “呃”,刘瑾哈着腰儿,瞄着杨凌,一脸“我看你意欲何为”地得意笑容。
    却见杨凌深施一礼道:“臣的事说来比较繁琐,还是刘公公先说吧”。
    “我?”刘瑾一呆,见正德已移目向他看来,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吃吃艾艾地把对杨凌说过地话又重复了一遍。
    正德蹙了蹙眉,心道:“不是你劝我动用廷仗的么?怎么又发起善心替他们求情了,百官们真的如此不经打?”
    正德沉吟一下,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朕准了,你酌情用刑便是”。
    刘瑾忙跪地道:“皇上仁慈”,嘴里说着心里却暗暗盘算:“无论如何,总得打死几个。不然王华和杨廷和必然还会继续做缩头乌龟”。
    他叩头起身,却不立刻下殿,而是悄然退到殿侧,等着杨凌说话。
    正德又对杨凌道:“爱卿上殿所为何事,哦可是为了查抄黯府来复旨么?”
    杨凌忙道:“正是”。
    正德看了眼殿下跪俯地百官,晒然一笑。说道:“爱卿,你说吧”。
    杨凌忙道:“是!”,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本,开始滔滔不绝地念起来。这一念可不得了,杨凌事无巨细,讲的那叫一个详细,一开始正德和百官听了黯东辰一个小小地司库官竟贪墨如此多地财产,还感到惊心不已,可是后来对那一串串的数字,添油加醋的描述已经开始厌倦了。
    。不知什么时候。正德皇帝打了个哈欠,张开眼睛一看。见杨凌刚刚又翻过一页,不由叹了口气。托着下巴的手有点发酸,他又换了一只。
    刘瑾在侧旁柱下听的也是一头雾水:“这就是他的要紧事?杨凌什么时候变成碎嘴婆子了,这些乱七八糟地细账,用得着跟皇上说吗?”
    焦芳老早就在那儿东张西望,眼见皇上执意不肯松口,文武百官又一直为宫外即将受刑的同僚求情,心中暗暗焦急不已:“送信的人早派出宫去了,怎么威国公还不到呢?”
    直到杨凌出现,他才放下心来,此时眼见杨凌拖的皇上和群臣人困马乏,耐心渐失,焦芳不由暗笑,又听了两句,他忽然清咳一声,起身说道:“威国公,查抄黯府,不过是一件小事,只须向皇上禀明查抄的数目,折兑的银两也就是了,现如今皇上和群臣正在商议一件大事,国公可否简短一些?”
    “轰”,一阵无声的骚动,殿下百官的精神头儿一下子回到了身上,谁不知道焦芳是杨凌地人,现在跟他唱反调?什么意思,老焦投靠刘瑾了?
    刘瑾也愣了,眨巴眨巴眼睛提起了精神。
    杨凌似乎怔了一怔,反问道:“正在商议要事?”
    “是啊”,焦芳立即接口,然后顺势把事情缘由从头到尾简略说了一遍,焦阁老口才极好,言语虽短,双方矛盾、争论焦点却点的清清楚楚。
    杨凌听罢,不以为然地道:“百官长跪于此,我还以为是为了祭拜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地事,原来是这个原因,这有什么好争论地,一件很简单的事,却弄得过犹不及,真是小题大作,用得着百官齐聚,大动干戈?”
    正德一听来了精神头儿,连忙挺起身子,说道:“正是这话,小题大作,故弄玄虚,实是莫名其妙,朕恼火正是为了这个原因”。
    焦芳忙摆手道:“威国公此言差矣,天子一言一行。关乎江山社稷,群臣因此慎重,纵然严苛,履臣子本份罢了。
    杨凌诘问道:“为人子孙者,当以何为本?”
    焦芳言道:“尽孝!”
    “为君之臣者,当以何为本?”
    “尽忠!”
    “杨大学士、王尚书,诸位大人。啊!刘公公也在,你们以为然否?”
    群臣连声应是。刘瑾见他东飘一拳,西踢一脚,半天功夫还没弄明白他地真正用意,所以心里面提着小心,可这句话并无过错,实不能不答,他又怕入了杨凌地圈套。一个字都不敢多讲,于是颔首道:“是!”
    杨凌接口道:“皇上体恤臣子,发乎于心,动之于行,此谓之仁。言语失措,不过是小节,何必揪住不放?现在当以何事为重?何事为急?
    太皇太后停灵久矣,该当风光大葬。送灵至昌平,与宪宗皇帝合葬,此人子之礼、人子之孝,然而百官揪住皇上一言之失,攻讦不断,议礼、议孝。已经严重影响到朝廷政体运行,使皇上不能尽孝、臣子不能尽忠,国事虚浮一旁,人皆沉糜于卖弄口舌之利,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群臣闻之默然,正德皇帝大大地出了口气,眉尖儿轻松地挑了起来,脸上也有了点笑模样。
    杨凌俯身道:“依臣之见,群臣请皇上反躬自省,皇上亦当从善如流。亲自扶灵。郑重出丧,扶柩至昌平。以彰显皇上孝行。至于罪已肃政么,臣奉旨至霸州,采拮民声,正有一件事情要禀明皇上”。
    杨凌将霸州贪官、神棍、响马、山贼四大害官匪一家,坑害百姓的人详细说了一遍,说至亲眼目睹艾员外一家正月十五全家被逼上吊的凄惨情景,百官为之动容,正德皇帝也惊讶愤怒起来。
    刘瑾掂着脚尖儿站在柱下,身子紧张地弓了起来:“杨凌果然借题发挥,这是要借机整治我了么?”
    他握着双拳,耸起双肩,一边飞快地盘算着说辞,一边等着杨凌说到正题。
    杨凌于是将四害罪行述毕,又讲到皇上下旨,令其清肃地方吏治,祸害尽除,并将霸州响马贼招安,委以官职,霸州因此平靖的事情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介绍完这一切,他才又绕回当前的朝争之事,说道:“皇上要罪已肃政,臣以为可以从肃清吏治入手,霸州一地如此,焉知其他地方没有百姓为此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此这般,皇上采纳了臣子忠言,弥补了一言之失,百官也可以安心理政,于国、于民,大是有益”。
    杨凌高高抬起,轻轻放下,面子给了百官,台阶给了皇上,要皇上为太皇太后风光大葬,扶灵昌平,以尽子孙孝心,这也就证明皇上知道有错,弥补了那一日轻视礼法的罪过。
    要他因此反省?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