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盘点从解绑李杜开始: 2、立春(二)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诗人盘点从解绑李杜开始》 2、立春(二)(第1/2页)

    除非……

    除非,这小娘子与他压根儿不是同处一代的人物!

    李白的意外没有持续多久,概因这光幕甫一现世,便说得明明白白:“百代成诗”。谁说天底下只能有大唐之人才能得到这番机缘呢?既敢担这百代之名,自当有万朝诗歌来和。

    倒是自己狭隘了。

    他笑着摇摇头,摒弃掉先入为主的旧观念,接着听下去:

    【那就让我们借着这股万物生发的东风,一起来看,究竟是哪首诗会成为出现在《四时有诗》的第一首作品呢?】

    被也好娘子这么一说,他不禁跟着起了兴趣。尽管依照小娘子所言,诗词先后并非以高低而论。可立春既是节气之首,若能占得先机,出现在第一首的位置,不拘是谁的诗,绝对不同凡响。

    好在,小娘子无意故弄玄虚,爽快地揭晓了答案: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第一首诗或许算不上多么出名。但我相信,不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读过它,就一定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江南春景所打动。】

    【立春第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随着诗名的揭露,光幕上的小娘子身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淡雅画卷。伴着文也好的轻吟低诵之声,纸上渐次出现了一行诗作: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与诗句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幅幅水墨画。寥寥几笔,便将一个远离故乡、四处奔波的游子勾勒得活灵活现。诗人分明是宦游江南,他此刻则身在蜀地。但同样因背井离乡而生的淡淡哀愁,让李白神色微怔,下意识地联想到了自身际遇。

    视频里的文也好可不知他的情绪变化,自顾自地往下道:【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顷刻之间,光幕又发生了变化:绚烂云霞自海边冉冉而起,晕染开一片动人颜色。随着东风的到来,江南也渐渐呈现出梅红柳绿的春日景象。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此句一落,江南春景更盛。黄莺立于柳树之上,欢快鸣叫,水中浮萍亦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青翠,光流影转,美不胜收。此番景象,让尚未游至江南的李白瞧得目不转睛,暗暗盘算起了接下来的行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画面又回到了原先的游子身上,再不见春景。视频中,低沉古朴的歌谣被友人哼唱出来,同时勾起视频里外两位游子的思归之情。

    诗歌已经吟罢,文也好再度在光幕上现身:

    【这首精妙的五言律诗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笔下。】

    唐朝?李白暗暗思忖,这般生疏客套的称呼,足以见也好娘子果然并非唐人。

    【说起杜审言,大家或许不算熟悉。可要提到他的后人呀,那可真是家喻户晓了。】

    不熟悉?听了这句,李白眉眼一跳。自唐以来,前有“初唐四杰”,后现“文章四友”。这杜审言之名,即便自己久居蜀地,亦是有所耳闻的。也好娘子竟说这样一位人物不为大众所熟知,那他的后代,该知名到何种程度才行?

    【既然姓“杜”,想必聪明的你们已经有了猜测。没错!大名鼎鼎的杜甫,正是这位杜审言之后。】

    【杜甫是谁?那可是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的诗圣!但凡学过诗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他俩的吧?】说到这里,文也好的情绪愈发高涨。

    即便隔着光幕,她眼底的炽热光芒都快要将李白点燃了。

    可在万丈豪情起的同时,他不免生了困惑:也好娘子……所言何意?

    莫急,让自己捋一捋。

    一言,“但凡学过诗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他俩的”。可见他与这位小杜郎君成就斐然,已经厉害到凡学诗歌,必诵李杜的地步。

    二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两人并称”。可断后世之人会尊他“诗仙”,会尊小杜郎君为“诗圣”。

    “诗仙诗仙……诗中谪仙人!”李白想通其中关窍,顾不得还有艄公在舟上,放声大笑,“好评价!我喜欢!只恨不能当面得见,否则李十二定要与也好娘子共浮一大白!”

    【当然,李白也好,杜甫也罢,这两位的诗歌后面自然不会落下。】文也好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悄无声息地又挖下了一个新坑。她这句只是宕开一笔,很快重回主题:

    【而在《四时有诗》系列视频中,希望大家能将这些口口相传的并称或齐名暂且抛开,与我一同专注于诗人作品与传奇经历。】

    这话说得中肯。

    李白情不自禁地点点头,文人并称的现象自古有之,并不算稀奇,往前还能追溯至“屈宋”。不过同为诗人,他自然希望旁人更加关注自己的作品。

    不过,想起刚刚一闪而过的名字,他下意识地念出声:“杜甫……”

    既是“大名鼎鼎”,可李白怎么从未听说过这号人物?倘若不是因自己太过孤陋寡闻,那也好娘子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位与他并称“李杜”的小杜郎君,究竟是何方神圣?

    -

    南宋隆兴年间

    一位青年郎君正立在家中庭院。即便只着了一身粗布麻衣,仍难掩英挺面目。手中所持双剑,被他舞得虎虎生威。

    行动之间,剑影参差,叫人望之胆寒。

    娘子从屋内打帘出来,即便撞上这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已见多不怪。她缓步走到院中石桌旁,搁下手中茶盏,柔声唤道:“官人,暂且歇一歇再练罢。”

    郎君恰好舞至收式,将娘子的话语听进耳里,顺道收剑,向她走去,“才开了春,正是风紧的时候,娘子怎么出来了?”

    范夫人为郎君递上干净帕子,一面看他擦汗,一面笑道:“在屋里待久了难免乏闷,倒不如出来吹吹风,还清醒些。”

    “倒也是这个理儿。”郎君颔首,就在此时,外头却有人嚷嚷起来。

    那音量一声赛一声的高,惹得夫妻二人双双上前。刚开了门,便见来人抬着手,恰是预备扣门的动作。他喜不自禁地开了口,“可巧幼安在家,我正要寻你呢!”

    辛弃疾认出来人,见到好友,也带上几分笑意,“同甫来了?里面请!”

    陈亮乐滋滋地跟在他身后进门,倒也没忘记同范氏见礼,“嫂夫人可好?”

    “我们一切都好。”范夫人为他斟茶,陈亮接过,道了谢。只是他心头记挂着大事,略微抿了一口,润润嗓子,便径自搁下茶盏。

    他也不与辛弃疾见外,反倒直本主题,“那百代成……”话已出口,陈亮才想起还有范夫人在场,猛地住了嘴。

    “不妨事。”辛弃疾笑着摇摇头,“百代成诗的存在,我从未瞒过内子。”

    “那便好说了!”陈亮松了口气。倘若范氏一无所知,自己倒还要发愁该如何遮掩过去呢!

    他本就不是个能藏住事儿的性子,自因一阕《贺新郎》意外得到这块光幕后,还惴惴了几日。后在百代成诗的指引下,竟在【附近的人】里看到了幼安的身影,大有安定之感。

    二人本就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