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扮男装后我登基了: 124. 南下巡查 黄盖这是正式认主了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三国]女扮男装后我登基了》 124. 南下巡查 黄盖这是正式认主了(第1/3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人在大泽乡登高一呼,发出了灵魂的质疑。

    百年间,不断有人挑战着阶层的规则。秦汉战乱不断,依靠军功上位者横有之。东汉末年虽然阶层固化,却也不乏寒门出来的贵子。

    比如曾经把持天下权柄、左右朝政的董卓,就是西凉寒门出身。再比如,拼军功的并州军将领吕布、高顺等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渴望行侠仗义、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同时让底层百姓改变生活和阶层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徐庶就是底层中,渴望带领他们改变的带头人之一。

    燕绥将反复修改后的教义交予徐庶,徐庶果然深为认同。

    “男人皆兄弟,女人皆姊妹,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原来这才是我内心深处渴望的世界。”

    看完之后,徐庶犹如醍醐灌顶,自己心里那个模模糊糊的目标顿时清晰起来。他大为感动:

    “庄主不计前嫌,将这么重大的任务交予我去做,徐庶无以为报,只能在此立下誓言,不收服青州,誓不回头!”

    燕绥:大可不必……

    经常回来述职也是必要的啊。

    她将人人平等的概念替换为了“男人皆兄弟,女人皆姊妹”,这样更容易被底层的百姓理解和接受。

    见徐庶热血上头,燕绥便没扫兴,继续叮嘱说:“这次你是秘密任务,我们的共产教义尚不为世人理解,便是豫州同僚也不要透露半分,可以么?”

    尤其是荀家、陈家还是司马家,他们有属于自己世家底蕴和骄傲,从心底就不认可“人人平等”。其治理百姓的观念重在一个“稳”字,甚至还带着愚民、弱民的影子。

    “属下明白,”一想到自己比被平时颇得倚重的前辈更得庄主信任,喜欢行侠仗义的少年徐庶更是热血沸腾,发誓道:“徐庶若有背叛之举,便让我五雷轰顶,魂飞魄散!”

    燕绥微微一笑:“我再赠送你一些器具,保你在青州得到百姓信任。”

    说罢,从袖子里掏出来了一个巨大的药箱盒。

    饶是知道庄主的神通,徐庶还是再一次被惊在了原地。

    “这是止疼喷雾,喷在伤口上立即能消炎止痛,有立杆见效之能。”燕绥一件件同徐庶解释:

    “这个是退烧秘药,想来你是认识的,这个是止泻药、这个是治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我在上面贴了标签……”

    徐庶一一记下,知道这些药不但能救人性命,还能帮助他快速在青州底层百姓中拿到信任,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燕绥知道这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还有很强的功利性。但在人命如草芥的东汉末年,只要一张符水、一副草药就能发动百万黄巾军叛乱的背景下,药是无往而不利的武器。

    “我们和黄巾贼不同,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燕绥道:“因此不可过度宣传道术和仙术,美好的生活终究是要靠人的双手来创造,我想这些元直必有分寸,不必我再强调。”

    “庶记下了,我会着重在青州强调均分田地,永不赋税这一条的。”徐庶懂燕绥话里面的深意,既要在黄巾军肆虐中打开一道缺口,又要引导他们思考怎么重拾人生。

    “不过,百姓不赋税的话,日后府衙要如何承担?”他看着教义,疑惑问道。

    “屯田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供应府衙,这点元直已经看到了吧。”燕绥微微一笑:“而且不直接缴税,焉知在采买盐铁的时候,税赋已经在里面了呢?”

    徐庶恍然大悟,看向燕绥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燕绥摆摆手,其实这都是后人总觉出来的智慧罢了,她只是拿来一用。说白了,盐铁这类必需品牢牢掌握在官府手里,就能调控经济:

    “青州的生产和阶级都被大量摧毁,正是百废待兴、建立秩序的时候,你到了那边切记泛泛而谈,一定要经常组织小组讨论,结合教材启发人心。等他们成长起来,发动他们深入群众,引领百姓反对军阀,在青州建立我们共产教的政权。”

    她很期待徐庶的表现,也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即使袁绍、公孙瓒等人得到了青州的地,也得不到青州的人。

    没有人的田地,不过是没有价值的荒地。

    过了两天,徐庶就收拾行礼,带着意气相投的兄弟和部下,往青州去了。

    这前去的方向,对陈宫都是保密的。陈宫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考量到庄主做事总有自己的道理,便也没再多问。

    而燕绥在巡查了汝南郡,考核了大量的官员、恩威并施后,她启程向西南,进入了荆州。

    出人意料的,在路上她收到了一封说媒信。在态度鲜明地表明自己要清修,干脆利落地拒绝了好几拨媒人后,现在豫州已经很少有人来碰一鼻子灰了。

    这次的来人却不是豫州人,而是扬州庐江郡的一位名士。他要说媒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

    “不会是历史记载的大小乔吧?”在看到上赶着给自己送妻妾换取好处的富商姓桥,且是庐江郡人,燕绥敏锐地猜测起来了他的身份。

    听说历史上大小乔的父亲成谜,只留下乔国老的称谓,她一时也无法断定。

    不过,这商人也太无情了吧,小女儿才九岁,就作为添头,陪嫡姐出嫁。大乔也才十二岁,这也太丧心病狂了。

    看完信之后,燕绥这次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让诸葛亮措辞委婉地写了拒绝信。其实早睡对小孩身体好,这活计应该找法正来干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燕绥看法正所谓“谦逊守礼”的文书,都带着些阴阳怪气的不服气。可想而知,这孩子就是不喜欢委婉地写文。只能找脾气温和、什么文书都信手拈来的小诸葛亮了。

    再对典韦说:“你私下同媒人说,将来能做主母的,必须是出自颍川学院的才女。”

    她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典韦虽然不明所以,还是乖乖地去做了。

    夸赞了来加班的诸葛亮,燕绥问他:“孔明,你说我在扬州募兵是不是引起当地官员的警觉了?”

    连当地大户都看好自己,想要来豫州得到庇护,那么扬州刺史陈温作何感想呢?

    诸葛亮想了一下:“我觉得使君不必管陈温想什么,扬州人口少、兵器少,对我们构不成威胁。”

    扬州虽然拥有6郡92邑,但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的土著扬州根本约束不到。所以其能调动的兵卒有限,还得防备着南部的夷和百越族叛乱。

    他补充了一句:“若真担心陈温日后同人勾结,对豫州不利,庄主不妨加大在扬州募兵的力度和加快速度。”

    “哦?”燕绥饶有兴趣问:“为何这么说?”

    “既然已经打草惊蛇,不如多募兵,日后就让这些扬州兵卒驻扎在边界,招降起来攻打敌人。”

    现在的陈温,显然还没有做好备战的准备。

    从他放任燕绥派出去的人贿赂当地太守,在扬州地盘上募兵。到他作为袁氏门生,看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