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一三六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一三六章(第4/5页)

问:明初存在不少的北方学子来南方求学的情况,洪武前几科进士及第的少量北方学生他们的师从是何处?】

    这么一提,老朱又生了气来。

    “管之前是怎么的,在我让他们去落第的考生试卷里搜卷时,就得给我多少找几个合格的

    北方人,怎么还让我看上面那种阴阳怪气的话!&34;

    朱棣也是无语:“是极,先时科举也不是没有搜卷之举,既然初次结果疑似不公,那补上便是,都是层层考试上来、万里挑一的读书人,不小心被遗漏的也正常。&34;

    朱元璋:“真是恶心,洪武4年,宋夫子搜卷是‘犹虑沧海有遗珠之叹’,为了担忧拉下什么英才而主动去的,现下我让他们去,还办不好事!怎么,北方就挑不出个正常的卷子?&34;

    【但不管怎么样,春榜,在当时的明朝人眼里,也是大大的不妙。如解缙,当他看到榜单列表多为南人,就觉得刘三吾要坏事了。果不其然,北方学子议论纷纷。朱元璋肯定是觉得,得平衡啊,多少得取点北方人吧?

    就成立了筛选落第卷子的13人调查小组,每人看10份卷子。12个南人,1个北人,按官职大小从上到下依次为:

    福建-二府长史-黄章

    浙江-翰林院侍读-张信

    浙江-翰林院侍讲-戴彝

    浙江-春坊右赞善-王俊华

    山东-春坊右赞善-司宪

    浙江-右司直郎-张谦

    福建-翰林院修撰-陈安β-春榜状元

    江西-翰林院编修-尹昌隆-春榜榜眼

    浙江-翰林院编修-刘仕谔-春榜探花

    江苏-韩府纪善-周衡

    江西-靖江府纪善-萧楫

    浙江-司经局校书-严叔载

    江西-正字-董贯

    其中也包含了春榜的前三名,他们因金榜题名被依例授予了翰林院的工作,翰林的工作于此息息相关,老朱倒是不避嫌,很信任他们,让他们也参与了。

    而且,调查组的品级都不算特别高,他们三人在里面算中层干部了。调查过程里,作者说“或闻三吾与信稻至其所,嘱以卷之最陋者进呈”。注意,是或闻。

    up认为,这段话可能没有被记载在老朱公告的榜文里,是笔记作者从他处得闻的消息,故用了一个不确定的语气。】

    老朱用

    一种肯定的语气说:“若是真查出来了,这刘三吾,是活不到永乐朝的。”郁新擦了擦汗。

    【老朱看了前文叙述过的两句不恰当的话,很生气,认为这种贵贱只说,是在讥讽自己对臣下的犯罪行为不够宽容。

    作者又写了两则轶闻。

    一、27年,张信、王俊华、司宪、黄章这四个调查组成员同坐,一起欣赏杜甫的绝句“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王俊华说:&34;这是一首描写哀伤唐王朝衰落的诗句。&34;

    张信很欣赏这诗,恰好此时韩王、安王、靖江王年纪都很小,在他们身边读书,今日功课是写一首诗给老朱看。

    张信让韩王写了这诗。

    老朱:???

    韩王:是张信教我的!

    上恶之。】

    正在打瞌睡的十二岁朱松一个激灵。

    嗯?嗯?

    是不是听到了我的名字?

    他的小脑袋正转来转去,就转见到老朱的大脑袋。

    老朱恨铁不成钢地点点他:“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你懂得这句诗在写什么吗?”朱松小心翼翼说:&34;就是,哀伤唐王朝衰弱……&34;老朱叹了口气:&34;今日课业加倍。&34;

    朱松:&34;?!?!&34;

    老朱又自我评价了一下:&34;看来我恶的是这个家伙,而不是张信。&34;

    【二、洪武29年,刘三吾、张信、司宪、王俊华、张谦、严叔载、董贯、黄章,又是这群调查小组的人,奉命编纂历代帝王事迹。

    写到汉武帝时,写他“罪无轻重皆杀之”。

    无疑,笔记作者是想以此论证,这几个调查人员,早就被鸡蛋里挑骨头的老朱锁定。这次也是老朱敏感,觉得这些人在借题发挥,因胡惟庸案、蓝玉案而讥讽自己。】

    &34;好啊!&34;老朱这次直接站了起来,他气得脸色通红,&34;原来是为了胡惟庸和蓝玉抱不平啊!那西天取经的蓝玉,知道你们这么爱他吗?!&34;

    大家噤若寒蝉。

    只有朱棣,勇气十足地说了:&34;爹,他们是觉得你刑法不当

    ,故而如此。&34;

    【在后来的景泰实录的记录里,描述南北榜,也是与邹缉超纲使用《孟子节文》一事并列。

    陈循等人以这两件事举例,和那年出题考官在题目里使用了“正统”二字相类比。说考官在故意阴阳怪气,考试结果要打问号。

    我们前面已经提过了,陈循他们的儿子那年科举不中,陈循在借题发挥罢了。

    不过也看得出,少有的明代官方or私人记录,都更在意搜落第卷时,张信等人呈“犯禁”之语。朱元璋估计也是很介意的,不然他不会在第二次策问的时候给自己的刑罚标准做辩护。他指不定很委屈呢,心想,搞屁呀,你们有必要这么给我上眼药吗?最终,洪武6月的那61人全是北方人,被称为夏榜。

    两者合成春夏榜、南北榜。】

    老朱气得想要拂袖而走。

    &34;这陈循,可真会通过抠字眼来替自己牟利呀!你若是真的一心为景泰,咱还高看你一眼,结果,还真是‘父母之爱子’啊!&34;

    【榜文里获罪者,要么被打成胡党、要么被打成蓝党。

    陈安β、刘仕谔、尹昌隆、戴彝、刘三吾幸免,应该一共杀了9个人。

    三个一甲的官职多有下降,陈安β后因不明缘由坐罪而死——看表述,和南北榜不一定有关。

    现如今很多网络阴谋论,认为这是南方文官集团在朱元璋死前的一次试探,故意恶心他,故意试探他的刀快不快。】

    老朱:&34;是,就是!怎么可能不是!咱这就——这就——惩前毖后!&34;郁新大惊:&34;陛下,冷静点,使不得啊!&34;一时之间,灵堂之内,忙忙乱乱。都在安慰那深感委屈的老朱。

    而其中,郁新、金幼孜,更是深感恐怖。

    这未来的帽子,真是又大又重,比什么蓝党、胡党,还恐怖得多啊!这都直接剑指老朱了,他们的脖子,真的没有这么硬啊。

    【up不是很认同,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