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一三六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一三六章(第2/5页)

生,对于不遵循的百姓,我先教导他们,不得已才施之

    五刑。现如今,既然百姓不再自我犯禁了,你们帮我想想有什么除了刑罚以外的办法吧。】老朱今天也为自己的宽容大度而感动。

    &34;古之圣君在思量的问题上,便是如我这般吧。&34;当然,他又思量了一下。

    &34;不过那后代,都是法治为先,看来,不是我法用的多,而是我法用得少,咱还是走得不够远呐!&34;

    虽然大家听着好似老朱说得有点道理……但是,他们还是深深的认为,老朱说的没有道理。

    【老朱为什么如此有感而发呢?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双槐岁钞》[成化-黄瑜]里找到答案,现如今关于南北榜最详细的记载都在其中。

    它是一本私人史,可信吗?

    这点,明末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可以与之印证。他收录了一卷《长史黄章等薄福不臣榜文》,并记录了榜文概要。

    黄章,福建人,本位文华殿直府长史。

    洪武三十年与其余众人,共同翻阅学士刘三吾主考的会试落第之卷。

    以不用心批阅,且所进卷,有“一气交而万物存&34;,及“至尊者君,至卑者臣”等语

    坐罪,告寘于法,惟戴德彝与尹昌隆免,特榜其事示戒。

    说明,朱元璋当时写了政府公告,只是编实录的杨士奇等人不知出于什么心态把此事模糊过去了。】

    &34;可是……&34;一个不学无术的皇子沉默良久,&34;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呢?&34;朱元璋面色极为阴沉。

    比较懂道家,研读了不少《易》的朱柏小心翼翼的科普:&34;一般都说阴阳二气交感,这里说一气……不妥,独阳不生,孤阴不成。&34;

    朱权纠结了一会儿,也补充道:“用贵贱形容君臣关系,实为不妥,过分露骨。一般都提倡君臣和睦……而且,还是回答的君臣同游,其乐融融时说这种话,啊……&34;

    不学无术的皇子阿巴阿巴:“那他们干嘛上这种卷子?”

    朱元璋大喝道:&34;是啊!咱也想问为什么上这种卷子!

    其心可诛!&34;

    【其概要和双槐岁钞的说法基本接近,黄瑜很可能是看过榜文原件,写了记录,所以大体是可信的。

    以下,会根据这本私人史为主体,进行讲述。

    洪武30年的会试,主考官为[湖南茶陵][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副考官为[天津宝坻][安府纪善]白信蹈。

    所谓安府纪善,就是安王朱楹府上的属官,正八品,很i,管礼法、教育的。相传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是纪善。】

    大家听到了这前边从未出现过的弟弟,情不自禁地左右扫了一圈,准备找找这弟弟……没找到。老朱也纳闷:“安王呢?”

    朱榈咳嗽了一声:&34;楹弟今年才九岁呢。因为前几次听的时候他睡着了好几次,后来便没有叫他进来睡觉了。&34;

    朱元璋也没有办法。

    他毕竟不是什么魔鬼。

    【品级低不影响洪武朝的考官出任,当时只考虑“品学声望”,寻找“经明公正之士”,花钱聘为考官。

    所以像金幼孜、胡广的老师聂铉这样已经致仕的“前翰林院典籍”也可以当副考官。】朱棣悟了,缓缓道:

    &34;所以此胡广,便是彼胡广,更是彼胡靖啊。&34;

    金幼孜:&34;……&34;

    光大弟,愚兄尽力了。

    【永乐2年开始,逐渐有阁臣化的倾向,解缙、黄淮、杨士奇、金幼孜都当过考官。但注意,朱棣时期的阁臣只是老板小秘,实权在夏原吉、蹇义等六部尚书手里。】

    &34;解缙。&34;别说,老朱还知道这个人,他用过。老朱撇嘴,&34;又是江西人。嗯,江西解元。&34;说罢,又是撇嘴。

    &34;虽是个有才学的,却恃才傲物,傲慢无礼。&34;朱棣回忆了一番:&34;他好像不在朝中?他哥哥解纶在。&34;

    朱元璋:&34;啊,23年的时候我召见了他父亲解开,八十了,就让解缙给他回家养老去了。去年也召他们父子来京过,打算让这小子在家养性十年再用来着。&34;

    &34;哦……&34;朱棣陷入思考。

    朱元璋补充道:&34;让他修

    永乐大典、当小秘还不错啦,别的再看看。&34;

    小秘金幼孜:&34;……

    他虽不喜这个称呼,如今,也只好委屈的接受了。

    【后期就变得抓马了,阁老担当主考官的比例不断上升,形成了会试主考官为次辅的定例,次辅主持过了换三辅,以此类推。考生考试前已经知道主考是谁,于是对着人家的喜好来输出。

    阁老对科举的掌控力度大大up,座师现象虽古已有之,但是因明清的座师影响力之大而出名的。各个阁老对一科主考官的职责是很看重的,可以招更多小弟呢!】

    &34;好哇!&34;朱元璋大是生气,“咱就说,那考题都不是皇帝出了,能叫天子门生吗?果然,变成了阁老门生了吧!等那主考官三年换一次,是不是又要开始朋党党争啦?&34;

    【但也有不想当的,比如叶向高,由于整个内阁只有他一个人干活,他觉得自己得处理票拟事物,哪能关到贡院里,国家不运行了吗?

    摆宗大手一挥,爱卿别担心票拟不便,我许你去考试现场里批阅公文√】大家:&34;……&34;

    又到了每天收获一个后代皇帝的小小震撼的时间。

    真t震撼呐!

    【朱元璋选了刘三吾、白信蹈二人,是相信他们的品格。

    由于白信蹈历史上无载具体的人物传记,只能从籍贯上看,他是个北人,而刘三吾是南人。他们一南一北,不存在营销号的全是南人的说法。】&34;这……&34;郁新,&34;感觉说句话前面都得带个籍贯。&34;

    白信蹈,区区正八品而已。

    【刘三吾,名如孙,号坦坦翁,1313年出生,一直流传着他因南北榜获罪至死的说法,很多人对此做过考证。

    如钱谦益在《列朝诗选》里写道:刘三吾的《大明一统赋》称朱元璋为圣祖,此赋应写于建文年间。而周王朱楠的后代朱睦?的《春秋指疑序》里写,刘三吾曾为朱棣修《春秋大全》。

    他认为刘三吾活到了永乐年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