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一三二章(第2/3页)
在自己这里,但也不妨碍,毕竟出门在外,钱钞路引等重要东西,肯定是随身携带着。
大不了,他最后转道去南京,在那边和金幼孜碰面。——幼孜兄,总不至于找不到南京的路吧?
自将那“马皇后御制纺织机”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老朱便时时日日,对那各地有关纺织机的反馈翘首以盼。
盼望着、盼望着,那消息,确实逐步传递到了南京来。
&34;苏浙地区反馈,织机需要再行改造,他们当地的花样此织机不能胜任……&34;
“西北地区对新改造的毛纺技术好评连连,但当地军屯迁徙的时候并未带着女眷,当地只有男性织布,他们觉得种田比织布更重要……&34;
“河南地区对此织机好评连连,并打个奏报问南京:未来可否改变上贡布匹,不再纺织那精工细锻,而改为粗实棉布?&34;
老朱本来是满脸带笑的,但越看,越觉得,似乎和自己的想象有一点点出入。
好不容易,他找到了个对此织机好评连连的河南地区,赶紧问:
&34;那河南地区对咱的皇后是怎么看的?有没有觉得,获得了咱皇后的恩德?&34;
&34;锦衣卫风闻奏报,当地百姓提起‘马皇后纺织机’不多,但是频频提起‘娘娘奖’……&34;老朱都愣了下。
娘娘奖是什么?
好在他一转念,就转过了弯来:“那专利百姓不太懂,于是,便自行取了个一听便明白的‘娘娘奖’,‘娘娘奖’这名字虽好吧,但……&34;
他老觉得若是没有了‘马皇后’这个名儿,心里便空落落的。不过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
&34;有没有人为咱夫人立祠?&34;
&34;锦衣卫风闻奏报:没有。&34;
老朱:
&34;锦衣卫:当地百姓似乎觉得,陛下过段时间,定会在当地造如城隍庙一般的织女庙。&34;
老朱:&34;……&34;
我要造,我早就能造了。而且,干嘛要造得离我那么远?
&34;就算没有实际行动,&34;老朱勉强说,&34;他们有没有请愿的意思……&34;
“锦衣卫:没有。但大部分人认为,娘娘奖会有和戴思恭奖一样厚
的铜牌;中部分人认为,马娘娘的名头比戴思恭大,所以它是银奖;少部分认为,娘娘奖会封个诰命,因为皇后就是封诰命的,虽然皇后去世了,但是皇帝可以代行皇后职;极少部分人认为,等那织女庙建好了,得奖的人,也会进去和娘娘一起享受香火。&34;
老朱:&34;???&34;
那铜牌也就算了。那后面的事情,他都不敢想得这么美!正当老朱闷闷不乐的时候,朱棣拿着一个小册子,走了进来。这朱棣啊,近日里,是越发的龙精虎猛了。
只听他眉飞色舞说:“爹,你看我拿了什么来,是个底下送上来的参选娘娘奖的养蚕诀窍。这小册子里,有字有画,步骤、技巧,都写得一清二楚,儿臣刚才略看了两眼,实在是个好东西,第一位
娘娘奖,不如就颁布给这位河南布政司的王氏吧!&34;
老朱打起精神看了眼朱棣,还是没精神。
“我还以为,此招一出,天下巾帼尽入吾榖中。怎么弄了半天,才有一个成册的小册子送上来?难道那些巾帼们,并不相信这个奖?&34;
可是也不对啊。
若是不相信,怎么会那么多的讨论和展望。
&34;这一点,这册子下面的书奏,想来可以给父皇您解惑。&34;朱棣说,并将那册子并下面的奏疏,一同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愕然:&34;还有奏疏?&34;
说罢,接了过来,先翻翻那册子,果然有图有字,赏心悦目,简单几页,便将那养蚕技术娓娓说明白了,且还用的是大白话,极对老朱的胃口。
老朱心里对这“第一位娘娘奖”得主,已经首肯了。但他没忙着说,而是翻了那下边的奏疏。只见奏疏的名字是——《论织造疏》。
再翻开那内容,写的不多,只是很简单地分析了娘娘奖和戴思恭奖的差别:
【医者多为儒士,本通文墨,将那知识写成就书乃是极为简单的事情;而普通百姓,无论男女,却空有技艺,而难以将其落笔整理,此为朝廷政策疏漏之处。】
后边也有写此问题的解法:
【广派朝廷国子监学生、或当地教谕训导等,为有技艺的百姓,录入技艺,编纂成册,再由朝廷筛选推广。
但选用录入之
辈,须得品德高尚,谨防冒名顶替,巧取豪夺之事。】等老朱看完了,朱棣察言观色:&34;爹你觉得如何?&34;
老朱:“倒是不错的想法,不过……国子监学生,通阴阳水利的也不多。再什么养蚕织造,他们又懂得什么呢?更别说日前我问了几个教谕,那教谕竟然连当地的事都不知道,惹得我把他痛骂了一顿。像这等教谕,如何能指望他们搞清楚这专业技术?&34;
朱棣连连点头,欲言又止。老朱斜眼看他:“有什么赶紧说。”
&34;所以这事儿我与王妃议了议。”朱棣一横心,说了,“我觉得,还是得让天下的女子能识字读书,才可以啊。&34;
当老朱缓缓扣出这个问号的时候,他觉得此时的朱棣,可能不是自己的儿子。
&34;你在说什么空口白话?你知道读书要花多少钱吗?笔墨纸砚多贵啊?束修多贵啊?那平民百姓的儿子,不识字,不读书,是因为他们不想识字,不想读书吗?&34;
&34;不是爹你想的那样的四书五经。&34;朱棣解释,&34;是类似那种纺织学校,在教授纺织的时候,学点数学和简易文字便好了。这是安身立命的一项技术,我想,虽然还是会有女子无法去读,但是,也总有些女子能够去读吧。&34;
老朱去掉了刚才的那个问号。他承认,朱棣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朱棣又补充:&34;而且,闺阁里识字的、学四书五经的女子其实是有的。只是从没有这种女校,让她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至多也就是相夫教子。&34;
老朱骂朱棣:&34;相夫教子还不够啊?你还想咋滴,你想上天吗?&34;
朱棣:“我的意思是,解放生产力,她们只在家里,生产力是小的,出来了,生产力就是大的!越来越多的人学了东西,我们大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东西。&3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