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九十三章(第2/3页)
以他们如此之敷衍了事,便是有那:
“听了那后代光幕的话,咱如今自己想想,算是有些想明白了。这读书的事情,确凿不能只读儒学经典,还得知行合一,即得读,又得实验!只有把学到的,应用到实际中,才是好的,便是胡先生所谓的‘明体达用’!&34;
&34;胡先生,真大儒也!&34;
茹瑺觉得老朱说的都没错。他已经有预感了。未来的科举,是定会狠狠振荡一番的。他同时,握紧手中的奏疏。
他有自信!
自己也是那撬动科举振荡的人之一!他茹,是会变成茹子的!他茹瑺,真大儒也!
而老朱没有窥出茹的野心,还在那边嘀嘀咕咕:&34;唉,这两家伙,真是伤咱的心啊!咱只是随机挑了两个幸运儿而已,怎回事,莫非是咱手气不好?既然他们在乡里如此了无牵挂,正好,把他们送到边疆去,如此远离了家乡,说不定倒是让他们明白了乡里亲情,原意睁开眼睛,看看世界了!&34;
他复又说:
&34;嗯……这只是咱发现的两个,也不知还有多少是咱没有发现的?此两人之事,必须明发圣谕昭告诸学正教谕,用以警惕。另,是不是得像后世那样,搞个教育部,专管这些事情?事前预防,总好过事后弥补……&34;
老朱还在想。
若是有教育部,那是不是有个教育学?如果有个教育学的话……
那他,应不应该写个《如何教出一个永乐大帝》这本书来,诏谕天下,好叫天下大家,都能够明白,怎么好好教育孩子?
老朱心里是有百姓的。所以他很愿意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
至于错误的经验,比如怎么教出个建文帝这种事情,已经被老朱一键清空,遗忘在大脑的角落了。
“陛下!”此时茹瑺突然开口。正在想事情的老朱吓了一跳。
&34;良玉?&34;
“臣有奏疏要上。”茹捏着奏疏的手心都出汗了,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哦!&34;老朱,&34;咱拉着你说了这么多,倒是忘记问问,你来干嘛了!什么奏疏,拿来让咱看看。&34;
茹瑺便将那被自己掌中汗水都浸得有些潮气的奏折,递给老朱。
br/>老朱接过,打开。
因是心血,茹不顾不能冒犯天颜这礼仪规矩,竟大胆抬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朱元璋的表情。只见朱元璋看了两行,先露出一两缕震惊,接着深思,最后振奋。
然后,他抬起头,再看向茹瑺之际,便如川剧变脸一般,笑得亲亲热热,甚至握住了茹瑺的双手:
&34;良玉啊良玉!&34;
&34;臣在。&34;此时,茹知道稳了。于是,心中的紧张消褪,委屈浮起,神色淡淡,话也淡淡了。
“咱真是小看了你!良玉才是真正心系学问之人呐!”朱元璋对其真是赞不绝口,&34;咱也是没有想到,根据那光幕中的一二言语,良玉竟能将《三字经》、《千字文》的音给标注出来,未来,天下蒙童们,皆要感谢良玉之功呐!&34;
&34;为天下计,臣不敢居功。&34;茹嘴里这样说,腰背越发挺直,神色自然越发云淡风轻。宠辱不惊,方是大儒者。
这时候,朱元璋却放下茹瑺的手,回到那桌上,再一堆奏疏和纸张中迅速找到其中一张,拿来给茹看,话锋也跟着一转:
&34;这注音,良玉做得固然不错。不过,良玉,你且看看这个。&34;
茹瑺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了樉、棢、輗、軏、奭、橚、纛几个字。这几个字的旁边,皆有注音!
朱元璋指着那些注音道:&34;良玉献上的注音,确实不错。但似乎还是不如这些简洁。你看那字母之上,还有简单的几个符号,标出了声调。咱觉得这好!极是简单!既是教授帮助蒙童的,自然是越简单越好,不若良玉按照这个,稍微改改?&34;
茹瑺此时已经陷入了深思。
经过了迅速的对比之后,他立刻发现,自己标注法,还是没有老朱给他看的简单。他此前已从会同馆里粗浅学了一番大秦字母的发音,从中截取了一些a,b,c,d等与啊,爸,此,地等相似音,再生造了一些去应对复杂的无法对应的音。
再,比照宋濂等编写的《洪武正韵》、刘三吾等的《韵会定正》,按韵部对号入座,然后按照切韵法的组合思想,把基础发音组合起来去注音。
r/>只是……洪武正韵里,一韵和二韵都是合在一起,放在平声里的。不像这种标注,单独把声调也拎出来,成为一个字注解的独立部分。
茹瑺:“原来如此,仔细回想一下,那福泽的口音与我们如今比缺失了很多,好像只有四种……不,是五种声调,妈,麻,马,骂,。他们不是纯粹按照韵部来分,是按照声部,韵部,声调,三种来分。敢挑战古往今来所有韵法,进行这种删减归类的人,好生厉害!&34;
他顿了顿又说:&34;化繁为简,固然会损失一些强调,导致古诗有些无法押韵,可是汉字是不变的!读到字也能望文生意!好哇,好哇,这种法子是可行的!&34;
他说到这里,一把夺过老朱手中的奏疏,竟忘记向老朱拜别,自顾自地就走了。老朱此时忙道:&34;良玉啊,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可以和刘三吾商量商量啊——&34;茹瑺走得更快了。
想得美!
这流芳后世的东西,我都写到了这里,竟还叫别人来分享。
做梦!
那是我茹子的!
等我注完了大部分的,确定了我不可撼动的地位之后,那等编字典之类繁琐的活儿,哼,也不是不能叫刘学士来!
各种事情千头万绪。
但是大家也没有忘记要送给后辈的礼物。这一次,徐王妃正好赶到,于是,朱棣便和徐王妃开始讨论,这回要送什么礼物。
此时的徐王妃,正在娴熟地翻译者自文渊阁借出来的梵语书籍。这乃是为了以后黄教之事做准备。现在听了朱棣的话,她搁下笔,沉思片刻:“镜子如何?”
&34;镜子?&34;
&34;不错,送一面镜子……镜子,既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之镜;也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镜。
这量子力学带来的虫洞光幕,于我们,便如一面镜子啊。那未来的后辈,送了我们如此重要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当回一面漂亮的君子之镜才是。&34;
&34;不错,不错,这真是面好镜子,一面照出那正确之路的好镜子!”朱棣脱口而出,&3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