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264 楚王启安葬 二更合一300w营养液……(第2/3页)
信。这天灾,哪是念着念着就能念来的?那老天也太经不住念了。朱襄连连摇头。他这哪是迷信,是真的担心。去年黄河大水,虽然今年无事,但谁知道明年如何?从夏同在位时的水灾旱灾起,华夏天气很明显进入了波动期。风调雨顺只是间门隔,极端气候波动说不定还会持续很多年。朱襄隐约记得,西汉建国时,华夏的气候处于稳定期。希望快点到这个稳定期,希望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稳定期,唉。朱襄满心忧愁无人理解,连秦王政看到朱襄书信中的烦恼,也嗤笑舅父杞人忧天。楚国虽然还有零星反抗,但楚王启都死了,秦国已经算是统一天下了。秦王政准备祭天,称秦始皇。不过典仪还需要准备一下,各地重臣也需要给时间门回来参加他的登基大典。天下已定,不需要急躁。秦王政让朝堂准备一年,在后年正月初二登基为秦始皇。那时正好是他寿辰,就当给自己祝寿了。秦王政写了一连串的名字,连远在蜀地的李冰和远在南郡的蒙武都必须回咸阳。照顾过他的长辈,怎么能不来看他登基成为秦始皇?秦王政还特意去曾大父、大父、阿父陵墓前各住了一晚,专门通知他们自己要当秦始皇了。“阿父啊阿父,我终于可以给你上谥号了。”秦王政拍拍自家阿父陵墓前的石雕。张良站在秦王政身后,满心嫌弃。谁家国君祭拜祖陵的时候是嬴政你这样?你也太不懂礼貌了。就你这样,还自称荀子教出来的学生?真是给荀子抹黑。荀子倒是没意见。祭拜先祖,那是登基大典前需要做的事。现在秦王政只是到长辈墓前说说寻常话,不需要太过繁文缛节。先王也不会怪罪秦王政。荀子的身体越发虚弱,瞌睡的时间门越来越长。虽然他没有病痛,但人老了,精神不济,骨头疏松,哪里都不舒服。不过他还是撑着亲自为秦王政筹办登基大典,并将之后秦王政想要去各地封禅的大典都准备好。秦王政登基成为秦始皇后,会巡游一次天下,封禅各地神灵。这是秦昭襄王时期就想做的事,荀子已经准备了十几年的事。现在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荀子终于能把压了十几年的事完成了。如朱襄所想,有秦王诏令,又有朱襄劝说,春申君的家人同意将春申君起灵,与楚王启葬在一起。春申君遗孀面如冰霜,虽然知道这对良人更好,但心里仍旧郁郁。毕竟楚王启和春申君同葬,她就不能与良人同葬了。罢了罢了,不和良人同葬,与儿子同葬吧。李牧把朱襄送到目的地后,就匆匆返回楚国。朱襄留了下来,亲自督造祠堂和陵墓。春申君和楚王启没有多少陪葬品,祠堂也不需要修得多富丽堂皇,所以冬季休耕的时间门,就足以完成工程。待祠堂建好时,附近许多士人来拜祭,其中不乏秦人。据说还有其他士人正从远方赶来。这是秦王钦点的君臣典范,值得现在士人和后世士人来拜祭……并许愿。朱襄看着祠堂中的松树上系着许愿布条,和池塘中的钱币,半晌无语。难道在树上绑许愿条,或者在池塘里丢钱币许愿,也是祖先刻在血脉里的事?什么祖先啊,别什么都往血脉里刻行不行!朱襄扶额,叮嘱道:“记得每天都派人去捞钱币,就当是维护祠堂的费用了。”春申君的遗孀住在了祠堂中,亲自管理祠堂。她听到朱襄如此说,板了好几日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就依朱襄公所言。”朱襄道:“还有,该和你儿子写封信了。现在楚国已灭,他已经可以出仕。我会把他带在身边教导。”朱襄本还想把信陵君的后人也带在身边。但他们不肯,非要为魏国守代,到曾孙辈才出仕。他便只送了一些咸阳学宫的书籍过去,并叮嘱他们,就算不出仕,也可以去咸阳学宫求学。春申君的遗孀恭敬道:“是,朱襄公。”楚国终于灭了,她扬眉吐气。活该!一想到楚国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好一点的末代楚王,连尸身都惨遭侮辱,还是朱襄公亲自去讨要楚王启的尸身,才能让其入土为安。春申君遗孀把“活该”二字念得更响亮。活该!朱襄把祠堂建好时,楚国反抗的势头越来越弱。连项燕都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他就算抵挡,又能如何?就楚国宗室那副模样,还不如自立。可项燕最终还是恪守了楚臣的底线,想了许久,放弃了自立。他本来想学楚王启自尽,但李牧派人问他要不要和家人见一面。项燕叹了口气。就算他想随楚王启而去,也还是要再见家人一面再说。现在的项燕没有朱襄原本历史中项燕那么洒脱。原本历史中的项燕虽然自己在军中,但他的家人族人都被安排妥当,所以他可以放心殉楚。但现在的项燕,族人早早被秦人掠去,剩余家人也在项城城破的时候被俘虏。他实在是放心不下。李牧给他递了台阶,他便降了。不过项燕已经心死。他只是暂时活着。等他确认了家人和族人的安全后,与家人和族人告别后,还是会随楚王启而去。即使他和楚王启或许没多少君臣名分,大部分时候都在针锋相对。李牧也知道项燕不会为他所用,只是找个由头让他晚点死而已。先殉一个楚王,又殉一个楚将,楚人可能就会对楚国又萌生过多感情,让秦国不好治理这一片土地了。何况楚王启大概也不是很希望项燕去陪他。楚国反抗的势头随着项燕投降彻底结束。楚国宗室和楚国大部分卿大夫都被押送去了咸阳城,等待秦王政的处置。咸阳学宫诸多学子背着包袱来到楚国为吏,教导楚人学习秦律。楚国宗室和卿大夫一离开,大部分田地都归于秦国。秦王政奖赏完此战有功的秦军后,还剩下小部分土地,按照秦律分给当地楚人耕种。楚国庶人没想到秦国不仅没有没收他们可怜的为数不多的自耕田,还给他们分田,对楚国的想念立刻减少。朱襄回到楚国的时候,已经可以开展春耕了。然后,朱襄头疼的事应验——今年又出现极端气候。今年的冬天特别漫长,一直到了四月都还有寒冻,房陵(今湖北)一线都普降大雪。这别说春苗了,连人都冻死不知道多少。正好楚国各地传唱“楚人这样对待春申君和楚王启,一定会有天灾报应”的歌谣,这下子楚人认为他们真遭遇报应了。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在七国中最重鬼神和巫术。楚人见到鬼神真的惩罚他们,一个个惶恐不安,完全不敢去救灾和自救,只知道磕头求老天开眼。甚至有人自埋或者埋家中小孩于雪中,给鬼神送祭品。朱襄忙于救灾,迷信的楚人不仅不配合,还给他添乱。李牧都劝他别干了,让这群楚人自生自灭吧。不自救者,不需救。朱襄叹了口气,让李牧派人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祭坛,上祭坛做法。对于迷信的平民,只能用迷信攻之。他之前在云梦泽做了一次伐山破庙,现在再来一次。朱襄先做法质问老天,说要斩祸害楚人的鬼神,然后带兵去拔除各地淫祠。每次天灾,各种千奇百怪的小宗教团体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骗钱的骗命的层出不穷。还有不少盗匪打着鬼□□号敛财抓丁掳掠妇人,占山结寨为王。朱襄再次亲自领兵,山中也好,水中也好,把这些盗匪一一揪出来砍头,说这是在杀祸神的“降灵”。李牧本想代替,被朱襄拒绝。“我在民间门有过讨伐鬼□□号,所以由我去做,他们士气才最低。”朱襄道,“我替你剿匪,你替我抚民。我俩都去剿匪了,谁抚民?”李牧无奈,只得暂时卸下武将身份,与朱襄交换官职。朱襄跑遍江淮平原,讨伐打着鬼神旗号的匪患时,他就负责楚地的救灾和春耕补种工作。李牧有治理一国之能,换个身份干活也很利索。蔺贽写信来笑话李牧,说李牧这是暂代楚国令尹,也算是当了一次相国了。李牧回信鄙视之。寒冻灾害是全国范围内的,秦地也有遭灾。不过秦地本来就偏北,应对寒冻灾害的经验比已经温暖了很多年的江淮平原丰富许多,再加上没有鬼神之说蛊惑平民,救灾补种都很积极,所以受灾情况比楚人好一些。再者秦国去年丰收了一次,大部分秦人家中有较多余粮,棉布又已经普及,所以他们冻死饿死的人,比南边的楚人还稍少一些,给秦王政减少了一些压力。其他五国之地也丰收了一次,勉强能够自给自足。南秦的粮和布,就只需要供应楚地了。秦国君臣在刚天下一统时,就感到了头疼。原本许多秦国大臣在秦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