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220 将老当益壮 二更合一275万营养液……(第2/3页)
秦国退兵。秦国重新露出獠牙,让六国都惴惴不安。但惴惴不安之后,他们却没有什么动静。秦昭襄王攻伐天下的时候,六国也没有太大的动静。六国是六个利益不同,大部分时候彼此为敌国的国家。要让他们在秦国展露獠牙时就同仇敌忾,实在是太为难他们了。韩国派出使臣求援时,其他五国还在犹豫救不救,怕引火上身。离韩国最近的魏国中,魏王自信陵君自缢后缠绵病榻,魏相不敢专断;楚王正在修仙,李园得了秦国使臣的丰厚贿赂,不仅不救援韩国,还想趁此机会出兵要些好处;赵国倒是想出兵,但赵王刚派出军队去攻打燕国,现在军队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至于燕国,他在被赵国打;齐国……不说了,齐王是不会动的。韩王和韩臣举目四望,居然仿佛望到了自己亡国的尽头,找不到破局的希望。此刻,韩都新郑城中,已经门可罗雀的张家多了一些人。他们围绕在张家还年少的二子张良周围,气氛非常沉重。张胜匆匆赶回家看到这一幕,叹了口气:“良,你要做什么?”张良道:“我要亲自去楚国请求楚王出兵。”张胜沉默了许久,又叹了口气:“你不是请求楚王出兵,是请求楚相出兵。”张良摇头:“不,我是请求楚王出兵。虽然楚王不理朝政,但楚王只要想出兵,楚相无法阻拦他。”张胜道:“你可有把握?”张良苦笑:“我倒是有把握说动楚王出兵,但我没有把握韩国坚持到我说动楚王那一刻。直到现在,韩王还没有下定决心抵挡。”张胜再次沉默。他难得不顾形象,一撩衣摆,坐在张良身边:“良,你说动楚王后,如果韩国已亡,你就南下寻朱襄公吧。”张良翻白眼:“寻太子政?被他嘲笑吗?”张胜声音提高:“良!”张良深呼吸,扭头道:“我知道,兄长想让张家留一后人,延续门扉。”弟自幼身体不好;兄长没有在父亲离世时隐居,选择了在朝堂做官,就不能轻易背离韩国,否则张家的名声不保。所以能逃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还不如兄长当时隐居,留下自己为韩国殉葬呢。张良痛苦地想。张良离开秦国时,本来踌躇满志。以张家的权势和韩王对张家的信任,他以为自己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应该不难。秦国再强大,也没有六国加起来强大。他愿意成为那个新的合纵之人,领着六国联军把秦国重新逼入函谷关内。但很快,他的梦想就破碎了。在他兄长决定出仕的那一刻,他的梦想就轰然破碎。原本对他和蔼可亲的世交长辈们,当知道张胜想要出仕时,都立刻变了张脸,联合起来使绊子打压张家。张家虽然在韩国根深蒂固,但张胜太过年轻,又没有显露出太多才华,所以张家原本拥有的那些朝堂势力也见风使舵,不再支持张家。张良想弥补,拜访了许多故交。但拜访下来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韩国太小了。韩国的世卿之家就那么几家,朝堂势力和民间豪强也都只有那么几家,彼此之间都根连着根,彼此根本分不出谁是谁的势力。当他祖父当韩相的时候,能为已经长大的父亲铺路,所以父亲成了韩相。兄长出生较晚,又不如父亲处事圆滑,所以父亲死前没能让兄长进入朝堂中枢,那么兄长就不可能再进入韩国朝堂中枢了。张家五代相韩,其他人早就眼馋了。哪怕是张家的盟友都眼馋无比。现在终于可以轮到其他人当韩相了,张家儿子居然还想再当一次韩相吗?贪得无厌的张家成了韩国世卿的“公敌”。短短几年时间,关于张家的流言蜚语在韩国甚嚣尘上,原本张家良好的名声瞬间直落谷底。韩国的羸弱,韩王的几次丢脸,都被安在了张家身上。谁让张家当了这么久的韩相呢?韩国衰落如果不是张家的错,难道还能是韩王的错?不仅朝堂上排挤张家,民间士人也一改对张家的尊敬,抨击张家的不是。原本投奔张家的门客纷纷离开。还有不少门客在离开张家后,比其他人更加猛烈地抨击张家。张良从新郑城最嚣张的“二代”,迅速变成了走到路上都会被人嘲笑的落魄子弟。连张家的良田都有人敢霸占了。张胜问过张良后悔吗。张良才知道兄长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场面。张胜在张家门客几乎已经走光之后,才对张良道:“祖父和父亲不是真的昏庸无能,而是不昏庸无能的人当不了韩相。”“韩国本来就弱小,与太多强国接壤。若韩国图谋强大,那么就将面临几国共伐。”“诚然,他国改革时也遭遇了危机。韩国如果能挺过危机,就能变得强大。”“但良,从韩王到世卿,再到国内士人,他们不愿意冒险。你明白吗?”张良问道:“所以公子非才会被逼走,是吗?”张胜苦笑摇头:“公子非不是被逼走,而是韩国从上到下都没有注意到这个人。即使现在,韩王大概对公子非也没有多少印象。”韩公子非在咸阳学宫已经扬名,在南秦也已经扬名,但名声唯独没有传入韩国来。或许传入了韩国,但没有进入韩王心中。这没什么惊讶的。朱襄原本历史中也是这样。韩非的名声响彻七国,连秦王政都赞不绝口。但韩非在韩国,仍旧没有被重用啊。张胜尽力了。他明知道自己尽力的后果,还是尽力地让张良看到了这个后果。他知道不是张良愚蠢,是他和父亲一直没有将韩国这腐朽的一面,残忍地展露给张家最有才华的张良看。他们真心喜爱张良,以为能守护张良长大。到那时候,张良再看清现实不迟。张良不过垂髫之年,应该在父兄的羽翼下快乐地成长。谁知道张良在咸阳城的一次乱来,与秦太子偶遇,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看着瞬间成长起来的张良,张胜心里痛极了。“如果我真的不能救下韩国,我就去投奔公子非。”张良对张胜道,“我相信公子非心系韩国,他对未来的选择,一定是对韩王、对韩国有利的选择。”即使那种选择中没有了韩王。张胜松了一口气,笑道:“你想通就好。你放心,我会尽力保护自己。”张良对兄长微笑,但心里黯然。他知道,张家又不会上前线,所以只要张家不愿意殉国,就可以不殉国。韩国投降后,只有韩王会死。若韩国世卿稍稍识相一点,说不定还能在秦国继续为高官。甚至连韩国宗室都能活的好好的。所以当看到韩国必亡之后,他要如何让韩国上下一心,坚决抵抗秦国的进攻?连张家都找好了退路。他难道能怒斥张家不给韩国陪葬吗?其实张良认为,他该自己去为韩国殉葬的,这样能保全韩国的名声。但韩非让人送来的信,阻止了他的自暴自弃。自尽是很容易的事,就痛那么一下。可张家得了韩国和韩王这么多恩惠,难道就付出一个还未及冠的张良殉国,就能报答恩情了吗?韩非想保住韩王的性命,想让韩国宗室能在秦国朝堂占据一席之地,想让韩氏不因韩国灭亡而衰败。这比为韩国殉葬艰难得多。而且这期间张良遭遇的攻讦,也会严重得多。不过张良转念又想,自己真的会遭遇攻讦吗?最可悲的情况难道不是,自己不仅不会因为转投秦国而遭遇攻讦,反而会被韩国上下羡慕吗?想到这里,张良都忍不住笑了。这可真是一件让人从心底发笑的事。“兄长,我去楚国了,你保重。”张良对张胜道。虽然张家的门客走得差不多了,但张家还有钱,能养家丁力士。所以张良此次出行,仍旧有人跟随。张胜道:“记住,说动楚王后,立刻南下。”张胜把“楚王出兵,韩国已灭”才南下的条件改了。张良听后,惨然一笑,道:“好,我立刻南下。”张胜这才彻底松了一口气。他拍着张良的肩膀,微笑道:“张家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张良点头。他起身时腿有点麻,身体不由晃了一下。张家的未来啊。张良在心里反复咀嚼着这句话。他心底的一些东西,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原来他从小到大从祖父、父亲那里接受的教导,都是假的。全是假的。……廉颇打韩国打得十分无聊。韩国早在秦昭襄王吞噬晋之地时,能打仗的军队和将领就已经被白起灭得差不多了。白起喜欢打歼灭战。打胜一次,敌方就弱一分。韩国国土面积极小,即使已经休养生息十几年,也没有足够的兵卒补充。这一点张良在私自普查韩国土地和税收情况时,找到了原因。韩国国土面积缩小,但世卿贵族并没有减少。大量的世卿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