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第二十六章随份子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你好,1983》 第二十六章随份子(第1/2页)

    “回来啦,回来啦,快点放鞭炮!”
    望着自行车队去而复返,大张罗嘴里吆喝一声。
    本来是安排大头和二彪子点鞭炮的,结果,好几根香烟一起戳上去。
    这年头,放挂小洋鞭,都得拆开一个个放,这么一大挂鞭炮,放着太过瘾了,谁不抢着?
    最后也不知道是谁点燃的,噼里啪啦震天响,放完小孩一通抢。
    娃子们都在鞭炮的碎屑中,寻找那些没响的,然后掰开来,露出里面的火药,留着晚上放呲花玩。
    高文学抱着刘金凤,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进了大门。
    别看他瘦,好像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可是在这种时刻,别说抱刘金凤这样身材匀称的了,就算是杨贵妃,也照样抱着走。
    两边的小年轻,兜里准备的五谷粮终于派上用场,哗哗哗开始撒。
    五谷粮里面,还有剪成碎片的彩纸,所以纷纷扬扬的,就跟天女散花似的。
    也有调皮捣蛋的,抓着五谷粮使劲扬,打在脸上,也有点疼。
    不过呢,一般都不打新娘子,主要是伴娘啥的跟着遭罪。
    抱着刘金凤冲进屋里,把新娘放到炕上坐福,高文学这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他真怕那些半大小子下手重,一直把刘金凤紧紧护在怀里呢。
    坐福呢,按照当地的习俗,就是新娘子在炕上坐的时间越长,家里越有福气。
    所以在上轿前,娘家妈一般都会叮嘱闺女要少喝水,少吃饭,一般就吃两个鸡蛋垫垫,因为鸡蛋比较抗饿。
    当然,也有忍不住嘴馋多吃的,结果在炕上坐了一会,就要上厕所,搞不好还会遭婆家的白眼。
    刘金凤和高文学的新房呢,其实就是把家里原来的一铺大炕,中间拉了个幔帐,一分为二。
    不过现在不怎么讲究坐福了,只是象征性地坐了一会,就在大张罗和队长婶子的主持下,一对新人开始拜天地。
    说是拜天地,按照这些年的规矩,最先拜的,还是柜盖上的主席像。
    接着,给坐在炕沿上的刘士奎老两口,以及坐在旁边的林芝鞠躬。
    “爷,奶,祝你们健康长寿!”
    “妈,以后,俺就是您儿子啦!”
    高文学恭恭敬敬地给长辈行礼,这话一点没错,一个姑爷半个儿嘛。
    尤其是他现在的情况,因为这个决定,身边一个自己家那边的亲人都没有,基本断了联系。
    所以更是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把林芝当成自己的亲妈。
    “欸!”
    林芝乐得合不拢嘴,只是看着女儿和女婿笑。
    还是刘青山凑过来,拍拍母亲的衣兜,林芝这才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乐呵呵地塞给高文学。
    按照当地的习俗,这个叫改口钱。
    屋子里面,响起了一阵欢呼声,至此,简单朴素而又不乏温情的结婚仪式就正式结束。
    在乡亲们的见证下,刘金凤和高文学,也终于成为正式的夫妻。
    至于领不领结婚证啥的,农村人倒是不太看重,有村里的老少爷们见证,就算两口子啦。
    不过呢,高文学和刘金凤两个新时代的青年,还是比较守法的,早就去县里照了结婚照,然后又在公社领证。
    看着这喜气洋洋的一幕,刘青山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遗憾:要是有相机就好喽。
    可是在这个时代,除了国营照相馆,照相机这种高端货,根本看不到啊。
    随着大张罗的一声吆喝,锅碗瓢盆齐动,一片叮叮当当声中,大伙最盼望的酒席,终于操办起来。
    人们也纷纷起身,开始往前院的队长张国富家里溜达。
    他家炕上,早就放了一方炕桌,老支书盘腿坐在炕里,眼前摆着一张大红纸,这个就是账本了,正规名称叫礼账。
    农村人结婚,随礼都比较透明,通常都是由村里写字最好的人,来写礼账。
    旁边还坐一位怀里抱着兜子,专门负责收礼钱的。
    一个收钱,一个记账,就相当于单位的会计和现金员的角色。
    方桌上还摆着一盘子散烟,还有一个空盘子,里面装着的糖块,早就被小娃子们给抢光了。
    来随礼的人,抽一根烟,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或者几张钞票,大多是一块的,正面是那位开着拖拉机的女拖拉机手。
    “大张罗,贺礼三块!”
    管钱的是村里的老会计了,嘴里吆喝一声,老支书那边就落笔。
    “老板子,两块!”
    “张杆子,一块!”
    “拐子叔,伍元!”
    五元钱,就算是大礼了。
    “山杏娘,
    伍元!”
    老会计收了五元钱,老支书则抬头瞧瞧拉着山杏的那位年轻妇女:“山杏她娘,你大号叫啥来着?”
    村里人,平时很少叫正式的姓名,结果就是,叫着叫着,反倒把正式的姓名给忘了。
    “钱玉珍。”
    今天的山杏娘,显然是正常的状态,她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眉目清秀,长得挺耐看的。
    衣服也拾掇得非常干净,这一点,从山杏身上,也可以瞧出来。
    因为这个小妮子,和刘青山的四妹一样,头发里面,从来没有虱子,也没有白花花的虮子。
    所谓的虮子,就是虱子卵,白色的,呈卵圆形。
    那时候农村的卫生条件差,换洗衣服也少,所以不少孩子,尤其是头发长的女孩子,不勤洗头的话,脑袋上白花花的都是虮子,瞧着叫人头皮发麻。
    老支书点点头:“记上了,玉珍啊,领着山杏坐席去。”
    村里人,对这位苦命的知青,还是很照顾的,就连张杆子这种懒货,都曾经帮着挑过水。
    不过呢,他有没有别的心思,就不好说了。
    结果就是,张杆子被老支书给骂了一通,踹了几脚,以后就再也不敢去了。
    拢共还不到三十户人家,写礼账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把账目和收拢的钱对照一下,丝毫不差,就准备收摊。
    嘀嘀嘀!房后传来一阵车喇叭的声响,立刻,屋里那几个混糖吃的小娃娃都飞跑出去。
    这年头,像夹皮沟这样的小山村,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看到一辆机动车。
    老支书也赶紧迎了出去,还对身旁的拐子爷爷说呢:“拐子哥,今个是建军节,肯定是人武部来看你这个老战斗英雄的。”
    拐子爷爷一瘸一拐的:“都是过年的时候才来呢,难道是今年改了章程?”
    “有可能,现在报纸上天天都说改革呢。”
    老支书回了一声。
    到外面一瞧,果然,路上停着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俗称212的那种。
    一群娃子,已经把吉普车团团围住,大张罗嘴里还吆喝着:“四虎子,不许拿小棍捅,车棚是帆布的,捅个窟窿,就把你贴上去补!”
    娃子们都吓得后退几步,车门这才打开,几个人陆续从车里下来。
    “不是人武部的。”拐子爷爷一瞧这些人的衣着,就判断出来。
    “是公社的孙书记。”老支书连忙挤过人群,上去握手:“孙书记来了,欢迎啊!”
    那位孙洪涛书记四十多岁的样子,皮肤粗糙黝黑,穿着一件蓝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