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第十三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你好,1983》 第十三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第1/2页)

    爷俩离开银行,看看日头,都快晌午了。
    刘青山四下打量一番,不由得说道:“爷,前边就是农业大学,王爷爷家好像就在附近。”
    “那就先瞧瞧老王去,住旅店总有点不安心。”刘士奎提议道。
    你说这无钱一身轻,睡马路边上都不担心,有钱了反倒不得安生。
    走着走着,刘士奎忽然想起来:“青山,给你王爷爷买两瓶好酒,他喜欢整两口。”
    空手登门终归不大礼貌,刘青山也没法去正规的国营商店,现在手里有钱,但是没票儿。
    眼下还是计划经济呢,买啥用啥票,买肉需要肉票,买粮用粮票,买烟需要烟票,买自行车这些大件儿需要工业券。
    就连买一盒火柴,都得用火柴票。
    好在这两年,已经稍微宽松了一些,有了少量个体私人经济,不用票儿,也可以买到一些东西,就是价格稍微高一些。
    所以,当时才有平价和议价之说。
    好不容易买了两瓶老白干,又回去拿了点山货,爷俩这才来到农业大学的校门口。
    那位王教授回城之后,又被学校返聘,继续发挥余热。
    找门卫打听一番,又绕到大学后边,农大的家属楼,按照门牌号,总算找到住在三楼的王教授。
    这时候,还没有铁皮的防盗门,都是木头门。
    敲了几下,吱呀一下,屋门被推开,面前出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戴着副老花镜。
    此人正是王教授,几年没见,看上去似乎比在村里还年轻了几岁似的。
    王教授打量一下前面的刘青山,略带疑惑地问道:“你是哪个系的学生,放暑假没回家?”
    “老王!”
    后面的爷爷听到声音,忍不住嚷嚷道。
    刘青山连忙往旁边闪闪,对面的王教授先是一愣,然后迅速转为惊喜,大声说道:“老刘!”
    两个加起来一百好几十岁的老人,紧紧抱在一起。
    王教授眼睛里面闪着晶莹泪花,不停地拍打着刘士奎的后背:“老刘啊老刘,你能来太好啦,我在梦里,还经常回夹皮沟,也经常见到乡亲们呢。”
    这绝对是真情流露,农民都朴实,当初王教授和老伴儿被下放的时候,没少受村里人接济。
    虽然都不是啥贵重的东西,但几个鸡蛋,一篮子青菜,暖人心呐。
    患难之交最可贵!
    一对老友亲热了片刻,这才分开,王教授望了望刘青山笑道:“你是小山子吧,哈哈,长大了,好好好!”
    “王爷爷好!”刘青山也亲近地叫着,小的时候,可没少听这位王爷爷讲故事呢。
    而且,学外语的事儿,还是借他的由头呢。
    进到屋里,陈设简朴而庄重:两个人造革的单人沙发,中间是茶几,屋里还有个衣柜,一个五斗橱。
    墙上有挂钟,还有一幅红梅图,枝干如虬,红梅怒放,刘青山瞧瞧题跋和印章,竟然是关山月的作品。
    在沙发上坐了,王教授的老伴儿也扎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打招呼,脸上同样乐呵呵的。
    叫了一声奶奶,刘青山就把带来的山货给送进厨房。
    看到装垃圾的篓子里,有几个乳白色的鸡蛋壳,他不由得眼睛一亮。
    王奶奶也跟着进了厨房:“你王爷爷啊,总跟我念叨着,想吃咱们夹皮沟的蘑菇和木耳呢。”
    “奶奶,现在日子比前两年好过一些了,以后我年年都给您送。”
    刘青山知道王奶奶是个慈祥和善的老太太,所以一点也不见外。
    聊了一番村里和家里的情况,刘青山这才问:“王奶奶,你们吃的是洋鸡蛋啊,早知道从家里带点土鸡蛋给你们了。”
    所谓的洋鸡蛋,就是那时候对养殖的蛋鸡所下的鸡蛋的叫法,以此跟农村的土鸡蛋区分。
    王奶奶一边张罗着饭菜,一边说着:“是你王爷爷的学校,引进了一批蛋鸡,说是产蛋高,准备推广呢。”
    嗯,刘青山心里有数了,乐乐呵呵地帮老太太摘菜。
    客厅里,两位老人也正谈得热乎,得知夹皮沟去年也分田到户,大伙的干劲都被调动起来,王教授也挺高兴。
    跟着,他又关心起刘士奎的眼睛,得知这次就是来治眼病的,就更高兴了。
    “小山子这孩子,从小就孝顺。等下午呢,我就帮你联系医院。老伙计,咱们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你还得睁大眼睛好好看着呢。”
    这时候,刘青山从厨房走了出来,拿着热水瓶给两位老人续上水,顺便说道:“王爷爷,我昨天认识个朋友,说是介绍厂总医院那边。”
    “哦,那更好啦,厂子那边的医疗水平,比市里还高呢。
    ”王教授听了更加欢喜。
    话题很快又转到刘青山身上,在回答了一番王教授的询问之后,刘青山问道:“王爷爷,刚才奶奶说你们学校新引进了蛋鸡,俺家也正想尝试养鸡行业,要是养好了,就在夹皮沟推广。”
    王教授乐呵呵地打量一下这个少年,想不到一个村里的孩子,竟然挺有见识,
    要知道,这年头的农民,大多数都没有这种意识,在他们的观念里,就是种好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养个十只八只的小鸡,换点油盐钱。
    这种好事,必须支持啊,王教授一点都没犹豫,便点头应允:“等你和爷爷回去的时候,带一批鸡雏,再捉两只种鸡给你们。”
    还有种鸡,那就真相当于抱着下金蛋的鸡啦。
    喜出望外的刘青山,跟着问道:“王爷爷,你们学校有没有介绍塑料大棚的书籍,俺还想搞这个。”
    人不大,野心不小,这也是好事,必须支持,王教授再次点头答应。
    “还有,王爷爷,咱们夹皮沟洼地多,种了庄稼,收成也差,俺琢磨着,能不能把旱田改成水田,种植水稻试试,可是,也缺少技术支持啊。”
    刘青山还真是不客气,问题一个连着一个。
    王教授也越听越是惊讶,最后指着刘青山笑道:“好你个小山子,你这不是来看我这个老头子,是来我这里抄家啊!”
    说归说,笑归笑,正事该办还得办。
    王教授也不拿刘青山当半大小子了,叫他搬了个板凳坐在旁边,然后开口说道:“小山子,你这些想法都挺好,主席当年就说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刘青山点点头附和道:“是啊,王爷爷,咱们国家现在改革开放了,城里的变化很大,农村的发展也必须跟上才行。”
    “主业副业必须一起搞,尤其是副业,要是搞好了,大家伙的日子也就越过越红火。”
    “哈哈,你小子,不会是想当夹皮沟的村支书吧,这理论说起来是一套一套的。”王教授听了不由得大乐。
    跟着,他羡慕地望了刘士奎一眼:“老刘啊,你们家后继有人喽。”
    爷爷当然也乐得胡子直翘,当老人的,最高兴的就是后代有出息,不过嘴上还得谦虚:“小山子今年初中刚毕业,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呢。”
    王教授则毫不犹豫地说道:“瞧这小子的机灵劲,肯定没问题。”
    刘青山连忙顺杆子往上爬:“还不是王爷爷当年教的好,给俺打好地基。”
    一听这话,刘士奎也来劲了:“可不是咋地,老王啊,要不是你当年教小山子说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