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在古代种田养夫子》 14、陈秀才(第2/2页)
别人心里会更高兴,觉着你这人大方、是相信他的人品。
果然,刘聪跟人道别后就哼着小曲儿,提着菌子找他爹显摆去了。
县里拢共有十几位秀才,比较有名的却只有三位,三位都是廪生。
一位姓陈,一位姓杨,另一位姓曾。
宋清先买了束脩去拜访陈秀才。
陈秀才今年三十来岁,家住糖人巷,前院临街改成了酿酒作坊,后院才是私塾。
“可是要打酒?”
宋清刚在酿酒作坊前停下,里面一个妇人放下手里的鞋垫子问道。
摇了摇头,就见妇人上下打量,随后翻了个白眼,自顾自继续做鞋。
“请问陈秀才可在家中。”宋清好脾气地表明来意。
“在在在!”那妇人复又放下鞋垫,脸上扬起热络的笑,往宋清背上的背篓看了眼,让人等着便快步往后头去了。
没一会儿,一个蓄着八字胡,穿着长袍的瘦书生便踱着步子出来了。
陈秀才背着两手端架子,一双三角眼将人上上下下打量个遍。见人穿着粗布短打,一副泥腿子打扮,神色间便露出鄙夷与傲慢,脚下步子放得更慢了。
宋清放下背篓,里面的三条腊肉打眼得很。
时下拜师束脩需要一条腊肉、一坛酒、一升米,银钱若干。但是这地方穷,一般人家拜师只需要米和银钱。
陈秀才一瞧,脸上换了满意神色,拿腔拿调地说:“既是想入私塾,还需二两银子。”
宋清行了一礼,表明来意:“不知夫子这里可收小哥儿?”
哪知陈秀才当即拉下脸色,不悦地说:“哪儿有女子小哥儿入私塾的?莫不是枉顾礼法?实是有违圣人之训!”
宋清不知的是,陈秀才在县城比不上其他二人,盖因其收学生不看资质如何,专看家里条件和束脩。平日授课对条件好些的学生,便倾囊相授,在一干秀才中名声委实不好。
闻言,宋清不做多言,背上背篓意欲离开。
陈秀才妻子见人要走,赶忙说:“也不是不可,五两银子我们就收!”那可是三条腊肉哟,没几个学生家里肯拿这么多了。
宋清驻足,看陈秀才脸色。
他自是不会让沈之洲来这处进学的。本意不过是找个考过试的夫子,传授传授经验,也方便找人做廪保。
大平律法,地方性考试须得请本县廪生认保,保证考生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往上数三代没有娼优皂吏,本身也没有犯案或从事贱业。
满足以上条件才能报名考试。
陈秀才黑着脸一言不发,作默认之势。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