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文里苟完结: 7、第七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烂尾文里苟完结》 7、第七章(第1/2页)

    拙缘和尚不愧是普度寺的明星选手,来找他解签的人排着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索性赵星野无事,有的是时间消磨。

    友义去替赵星野排队,友仁找了块树荫下的石头,抓着袖子拂了拂,请赵星野坐下。

    赵星野不好意思自己坐着,却叫女孩子在旁边站着,于是便邀请桃儿一起坐下。

    桃儿不扭捏,笑盈盈道一声谢,便挨着赵星野坐在一边。

    赵星野反而不自在了,偷偷挪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把腿并得紧紧,生怕和桃儿有过多肢体上的接触。

    友仁站在赵星野身边,一边拿袖子给他家少爷扇着风,一边盯着久久不见缩短的人群抱怨:“这都是来求姻缘签的?人也太多了吧。”末了踮起脚尖看向人群尽头含笑解签的和尚,啧了声,“我要是能有这么一副相貌就好了。”

    赵星野瞥他一眼,打趣道:“你也想给小娘子们解签?”

    “嘿嘿,”友仁憨笑挠头,“小的可没那本事。”他红了红脸,有些羞涩的样子,“长得端正些,府里的姐姐妹妹们也能愿意和我多说几句话呢。”

    赵星野失笑,知道友仁是故意自贬给他逗乐子,实际上作为老夫人指派给府里二少爷的贴身护卫,友仁友义两兄弟在下人们心目中属于必须打好关系的人物,根本不存在因为他的相貌不佳就看轻他,或者不和他说话的情况。

    终于排到友义了。

    赵星野没有替下友义,只是站在一边看着,像个事不关己的吃瓜群众。

    友义叫了一声“师父”,把签子递给拙缘和尚。

    拙缘和尚的目光看向友义,然后又掠过赵星野和友仁。桃儿站位比较靠后,正好被赵星野挡住,所以拙缘和尚没看到她的脸,只是从缝隙中露出的桃红色衣裙判断是一位未出阁的少女,于是心中有了计较。

    他的视线在赵星野脸上多停了片刻,随后收回,垂眸凝神片刻,念了一首诗。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jiankuai一声,三声)。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阿弥陀佛,君心中已有成算,不必再问小僧。”

    拙缘和尚说罢便一心合掌,捻动佛珠,一副超尘出俗四大皆空的模样。

    赵星野皱了皱眉,还是行了一礼以示感谢,随后带着一头雾水的友仁友义以及若有所思的桃儿离开了解签摊。

    “少爷,和尚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小的怎么听得云里雾里的?”走出很远,友仁终于忍不住心中好奇,开口问道。

    桃儿瞪了友仁一眼,她家少爷若是知道这诗文是什么意思,老夫人也不至于为少爷的功课发愁到头疼了。

    她刚想说些什么转移开话题,就听赵星野说道:“即使有了丝麻,也不要丢弃菅蒯,即使有了姬姜两姓的贵族女子,也不要忘了家中憔悴的妻子。”

    “这几句话出自先秦时期《左传》的引逸诗,用以劝诫世人纵使富贵滔天,也不要忘记穷困时曾帮助过你的人。”

    桃儿有些吃惊,看着赵星野的眼神带了几分探究。

    赵星野毫无察觉,他虽然知道诗句的意思,但脑袋里的疑问并不比友仁少。

    他多少知道一点解签的内情,无外乎察言观色,然后选择客人最关心的问题模棱两可地说几句话,核心思想主要是劝人向善。

    拙缘和尚皮相优越,态度和善,在一众女香客中平白增添了几分信服力。

    但赵星野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的,自然不会被他骗到。

    拙缘和尚也确实没逃出这个套路,他眼力不错,看出这签是赵星野的,但是在解签时却犯了糊涂——

    赵星野求的明明是事业签,拙缘和尚给的这四句诗却与他心中所问相去甚远。

    非要理解成不忘初心的话,有些牵强附会,但也算差强人意。

    不过要是换个角度,将这签文当成“姻缘签”来解读的话,那就十分通顺了——毕竟这四句诗的主旨便是“糟糠之妻不下堂”。

    赵星野想明白了,心情豁然开朗,再看拙缘和尚,便有一种“据沧海而观众水,登泰山而览群岳”的傲视之感。他不禁嗤笑一声,在心中淡淡为其打上“装神弄鬼”的标签。

    看来这拙缘和尚并不是个真有本事的人。如此,再重回想翠喜说的点心铺子姑娘抬做县尉小妾这件事,便更是透着一种不对劲。

    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

    正常情况下,普通百姓见了官府人员,哪怕是差役,也都是绕着走的。不管地方父母官多平易近人,他们和百姓之间始终隔着壁垒,那层壁垒无形,但厚重,哪怕是被戏称为芝麻官的九品官员,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知道一个糖水铺子的丫头的事,更遑论还是红鸾星动这样隐秘的私事。

    所以只能是有人在他们之间牵了线,搭了桥。

    从友仁口中得知,那位县尉老爷已经五十余岁,一个二八年华的美娇娘,家中生活也不拮据,她图什么要让自己去陪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为了爱吗?

    细思极恐。

    若赵星野所想为真,那这个搭桥的人绝不是出于佛性禅心。他只所图,只多不少。

    “嘶——”赵星野突然感到后背汗毛乍竖,忍不住吸了口凉气。

    他想:赵行冶这家伙在汴安城不大不小也算是个名人,虽然是混子界的,但保不齐真有哪位富婆对原主金枪不倒的功夫感兴趣,想亲身体验一把,再通过拙缘和尚这条线得到自己今日曾测算过姻缘,两厢一合计,觉得妾有意郎也有情,八抬大轿来家里求亲怎么办;再万一这个富婆家里还有权有势,不顾自己意愿将自己强抢了去,每夜皮鞭蜡烛快乐球,让他在身心的双重折磨下痛不欲生……

    越想越害怕,灿阳当空,赵星野竟打了个寒战。他抬起头看向头顶,总觉得那里顶着一个大写加粗并标红的“危”字。

    *

    出了南院,赵星野本来想打道回府,桃儿提醒道:“老夫人还在寺里。”他只好留下来,等着赵母的大部队结束参拜后再一同离开。

    赵母此行目的有三,一是按例为赵家上下四代人祈福;二是家中大女儿和几个侄女外甥女都到了该婚配的年龄,此行正好为她们测算一下,祈求一个好姻缘;这第三呢,则跟赵行冶有关。

    赵家从现在的赵父往上,三代经商,但祖上也是书香门第,曾出过两个进士,其中官职最高的老老太爷,也就是赵行冶的祖爷爷,做到了朝中第三品。赵家历代的当家主母也都是名门贵女、大家闺秀。只是后来赵家儿孙不争气,再没能继续出仕为官,到了赵父这一代更是干脆从了商,但毕竟底蕴在那儿,赵父和别的商贾不同,他风度翩翩,满腹经纶,一席文士袍温文尔雅,仁义为先,诚信为本,很有儒商的操守。不然也不会迷住赵母,让一个县官的女儿心甘情愿下嫁商家。

    赵母生了两儿两女。

    大儿子赵守谨二十一,早已成家生子,三年前接管了赵父在晋城的生意,并有意组建商队开辟海外市场,如今正干得如火如荼。

    大女儿赵握瑜十九,不爱红妆爱武装,从小拜师青霞观静岫师傅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