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成了大佬(科举): 26、产业链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我全家都成了大佬(科举)》 26、产业链(第1/2页)

    宋木匠把宋云棠叫到老两口的屋子,问,

    “大郎,这个卤味的生计你是怎么想的?”

    宋云棠微微一笑,这些日子他一边开着私塾,一边也在琢磨发家致富的法子。

    现阶段他准备围绕着鸭子展开,从养鸭到加工鸭制品,再到售卖出去这一条产业链都大有可为。

    养鸭卖卤鸭。

    这是前期计划。

    在鸭子还未长成之前,从十里八乡收购鸭子制成卤味售卖。

    到了后期,鸭绒囤积的足够多了则可以发展鸭绒事业。

    从火炕的尴尬上宋云棠也看出来了,他们这不南不北又没南方那么温暖的地界,火炕不适用可保暖之物却是急缺的。

    他完全可以把羽绒服给苏出来。

    棉袄有棉袄的好处,羽绒服也有羽绒服的优点。

    其实做羽绒服用鹅绒比较好,因为鹅吃青草比较多,鹅绒的味道偏青草味,很轻很好去除,用鸭绒做成的羽绒服还要经过一段比较复杂的除味的工序。

    但鹅养起来比较麻烦,它对草料的需求比较大,不像他们这地方水多,除了林水这一条大河基本上没干涸过,其他小溪小河也没少过。

    宋木匠的大哥、宋云棠应该叫一声大爷爷的家里就有一个大池塘,他们在池塘里养了鱼、种了莲藕。

    两家的关系很不错,到时完全可以将鸭子赶到池塘、还有林水河那大片的水洼草滩上去,够它们吃了。

    后期等养鸭规模起来了,就可以指点母亲研究鸭饲料。

    同时养鸭子的话,宋云棠还有一个想法:稻田养鸭。

    鹅的话就不行。

    鹅吃草,万一把稻苗给啃了,宋家乃至村人们得联合起来谴责他。

    哪怕可以发展出各种赚钱的副业,但根植于劳动人民心中的小农思想,让他们把粮食看得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一些经年的老人颇有居安思危的屯粮觉悟,对此宋云棠其实能够理解。

    毕竟这又不像后世,一个地方颗粒无收还可以从别的地方迅速的调粮过来,古代交通运输是一个大麻烦,基本上运一份粮食过去起码得准备六份粮食,这还是水运比较省事,更甚者会达到十换一的高度。

    古代官员劝课农桑那么积极,不正是因为粮食大过天吗?

    宋云棠可不敢去碰这个红线。

    其次鹅的养殖周期比鸭子长,鸭子只要四十五到六十五天就能够出栏,可鹅却长达七十到九十天,对于一个没什么积蓄的庄户人家来说,战线拉得太长、资金很难回笼的话就很危险,穷人的试错率是很低的。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点:技术问题。

    古代可不像现代的养殖场,可以随便调控温度,保证在育雏阶段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有经验丰富的兽医专家,一旦出问题随时到场给出解决办法……比较起来,养鸭子是最划算的。

    当然,这些考虑宋云棠暂时还没办法跟宋木匠细说,甚至连鸭绒都没提,他的重点简单的放在养鸭卖卤鸭这一条线上。

    “我跟母亲商量过了,这鸭子不像是鸡容易发鸡瘟,鸭子可以大片的养,每天早上把他们赶去大祖父家的池塘,晚上再赶回来,这期间咱们也可以跟大爷爷商量一下,往池塘里多放些小鱼小虾,比较省事。”

    宋云棠暗示可以给大爷爷家一些租金,毕竟分家都几十年了,感情再好的兄弟也都是两家人了。

    等到他们家养鸭效果了,各类鸭制品的原材料供不应求了,就可以把他们也拉进来养鸭子。

    “至于这门生计所赚的钱如何分润,我是这么打算的,其中五成并入公中,剩下的五成祖父母、我爹娘、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各占一份,至于四叔,他在镇上药铺当学徒,不会参与进来,他的吃喝花用都算公中,这私下的分成就不给了。”

    “剩下一成则是我和二娘等一众小辈的,我和四郎二娘他们正在琢磨如何人工孵鸭蛋,到时也会把母亲拉进来,她养鸡比较久,更有经验。”

    “祖父,这就是我的想法了,若有不足,咱们再商量商量。”

    宋木匠板起脸,很不满意,

    “这卤鸭的方子是你想出来的,你怎么可以才拿一成呢?还是跟二娘他们一起拿,我可是知道你这些日子拐着弯给他们发了不少钱,也太惯着他们了,他们常留家里,不像你出门在外,将来还要去考举人考进士,手头上如何能没一点积蓄?”

    这话他早就想说了。

    不过是帮大郎一点小忙,居然还缠着他们大哥要钱?

    若非这是大郎主动给的,他早就训斥这几个不成器的孙辈了,怎么能尽想着往他们大哥手里掏钱?

    真要计算的话,四郎五郎还有二娘三娘上私塾跟着大郎读书可一点钱都没给,简直太委屈他大孙子了。

    宋云棠早已习惯了宋木匠和宋王氏对原主的偏爱,只一笑道,

    “祖父,平时也是我花用公中的钱比较多,我是该为公中多做些贡献,五成的利润都归入了公中已然尽够了,推着板车去卖卤味也很辛苦,二叔三叔也不过能拿一成。”

    “做什么不辛苦,若没有你这方子,他们累死累活从年头忙到年尾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宋王氏却在这时插了一句嘴,颇为不高兴的道,“都说父母在不分家,他们赚了钱本就该交一半上来。”

    宋云棠梗住,有心想说二叔三叔真是您两位亲生的吗?

    但不能,还是得劝:

    “话不能这么说,咱们是一家人,得了这方子正该一家人力气都往一处使……”

    摆事实讲道理,费了半天口舌才终于让老两口按下了那股为自家大孙子心疼的劲儿,分成暂时就这么定了下来。

    后面看发展再调整。

    三人才开始商量安排活计了。

    “这养鸭就交给我们大房,母亲有养鸡的经验,想来养鸭也能很快上手。”

    宋木匠没什么疑义。

    “这卤鸭也不麻烦,只准备工作杀鸭子拔毛清洗比较麻烦,就主要由我和二娘这些小辈来。长辈们若有空闲就搭一搭手。”

    宋木匠连忙道,

    “我跟你祖母也一起帮忙。”

    最近没什么活计,之前接的那一套家具早打完了。

    宋云棠便也点头,

    “我们先去镇中试水,就由二叔和三叔他们去卖,等做熟了再按照二婶所说,去县里租个房子,让他们把二娘三娘带去帮忙煮卤味,二叔二婶就负责吆喝售卖,三叔三婶则留在镇上,镇上的人没县里那么有钱,他们还可以搭着卖一些素菜,像是卤豆干、卤毛豆这类。”

    宋木匠一眼看出他这么安排的意思,点头道,

    “你三叔两口子确实没有二房两口子那么机灵。”

    宋云棠干笑一声,这话他可不敢接,有非议长辈的嫌疑,只道,“七郎还小,怕夜间见不到母亲会哭。”

    “这倒也是,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