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短命皇帝后: 14、枢密副使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成短命皇帝后》 14、枢密副使(第1/2页)

    陈国公府出席宫宴已经侧面表示了和新帝关系改善。

    然而,大年初一那天,陛下旨意“陈国公李达任枢密副使”,依旧震惊了汴梁权贵。

    先帝和陈国公府私下弄得僵硬无比,陛下身为嗣子,在先帝驾崩不到周年之际便重新启用陈国公。

    这岂不是暗示了先帝的错处。

    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朝臣看来,这便是抓住了把柄。

    他们大概忘了,陈国公的声望从何而来,陈国公府闭门十几年,先帝可曾在大面上为难过?

    当然,即便内心清楚,他们大概依旧会掩耳盗铃。

    朝臣和皇帝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已经拿到手中利益,再放回去那岂不是“割肉一般”。

    李达性情刚直,治军严谨,在民间名声极好,勋贵中却格格不入。

    他担任枢密副使,谁又能胜任枢密使呢?

    现任枢密使正是昌平侯。

    先帝生母张氏便是出身昌平侯府。

    昌平侯府早年间便没落下来,只是运气好,张氏进宫后生下景宗唯一的儿子,母凭子归,从小小美人晋为德妃。

    先帝即位时,昌平侯府已降为伯府,后在先帝提拔下重新升为侯府。

    可惜先帝扶持昌平侯府一腔心意并没有起作用,昌平侯府烂泥扶不上墙,便起了歪心思。

    先帝心软,在生母的哭诉下,纳了三位昌平侯府的小姐入宫为妃。

    然而,这次昌平侯府没了好运气,三位连一位都没怀上龙子,甚至公主都没生下。

    太后病逝之时,昌平侯府“天塌”的模样,让先帝起了恻隐之心。

    于是,崇宁长公主下降昌平侯府世子张启源,同时昌平侯升任枢密使。

    先帝时,军权握在皇帝手中,加上十几年无战事,枢密使这个职位更像是皇帝对母族的加恩。

    枢密使作为军部最高长官,手中虽无兵权,其他权力却不小。

    比如拨往各地的军饷辎重数目。

    昌平侯为人圆滑,又出身勋贵,相同的利益驱使下,很快结成同盟。

    钟离微核查军队名单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原因正在于这些勋贵认为枢密使昌平侯和他们在一条船上,狂妄自大,账目做的经不起推敲。

    空饷一事暴露后,钟离微曾在递交核查名单时和叶敛交流过想法。

    “陛下继位不久,昌平侯府身份特殊,若此时贸然发难,难免议论纷纷,污陛下名声。”

    “钟次辅放心,朕心中有数。”

    钟离微说得委婉,叶敛嗣子的身份注定会带来种种限制。

    原身当初掌权后,因为怨怼先帝,直接寻理由将昌平侯免职。

    结果造成群臣进谏,颜面大失。

    叶敛来这个世界并非系统的作用,而是世界意识误拉来的。

    他虽然不在意这些名声之类的,却不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他不发难,提心吊胆的不是他。

    等这些人按耐不住有小动作,直接一网打尽。

    没想到,火铳的出现,除了震慑戎狄外,震慑这些不老实的大臣效果更是显著。

    昌平侯得知陈国公出任枢密副使后便急得团团转。

    “他国公又怎样,不过是副使,你这个枢密使担心什么?”侯夫人韩氏不以为意地说道。

    昌平侯看了一眼整日只知珠宝首饰的韩氏怒道:“你这个出身小门小户的无知妇人懂什么!”

    韩氏娘家是皇商,家财万贯,为嫁到昌平侯府,光嫁妆韩家便陪嫁了一百万两白银。

    当时昌平侯还是世子,仗着有太子做靠山,还没娶正妻,院中已是莺莺燕燕一片。

    虽然没有庶长子出生,但昌平侯府显然一个“火坑”,门当户对的都不愿意将女儿嫁过去。

    这太子还没登基呢,昌平侯世子便如此浪荡,日后得势那还得了。

    无奈之下,眼看到了年纪,昌平侯府只能低娶。

    韩家是江南皇商,早有高嫁女的打算。

    昌平侯府没落已久,纵使德妃育有太子,依旧不得景宗喜爱,可以说若非景宗仅先帝一子,皇位真轮不到先帝做。

    景宗在世,昌平侯府自是小心,家中金银属实不宽裕。

    于是,这不就一拍而合,成了两家的联姻。

    韩氏的嫁妆成功让昌平侯府的生活质量上升了一大截。

    加上韩氏年轻貌美,刚开始两人还真有一段蜜月期。

    但后来老侯爷去世,世子由伯爷重新升为侯爷,又加任枢密使,情况陡然逆转。

    韩氏没了作用,昌平侯又喜新厌旧,韩氏出身商户变成了昌平侯的眼中之钉。

    若非韩氏肚子争气,生了世子张启源,而昌平侯虽然风流,却只有世子一子,韩氏的下场只怕不会好。

    “崇宁长公主请安时,让她多进宫探望太后一番。”昌平侯冷冷的说道,“等没了枢密使的职位,你这些珠宝都保不住。”

    说罢,昌平侯甩袖而去。

    韩氏成婚多年早就看透了昌平侯的本质,不在意的挑选着珠宝,只是眼中的情绪却暴露了她内心并非如此平静。

    ……

    “陛下所言非虚。”陈国公李达在接到旨意后叹道。

    “这下放心了,你入朝后,世子和典儿也能放心为官了。”

    “这些年将他们两个留在府中空耗岁月,是委屈他们了。”李达这辈子最愧疚的除了对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剩下的便是两个儿子。

    他闭门时,世子正是年少有为的将领,次子李典更是刚中进士。

    “世子和典儿都是憨直的,没有你护着,他们留在朝中是祸非福。”孙氏拍拍他的手说道,“这些年朝廷并无战事,世子在家中跟着你也没荒废,典儿的性子你也知道,让他留在家中指不定更高兴。”

    “我老李家世代武夫,没想到出了典儿这一个文人。”

    “怎么,典儿就不能是像我。”

    孙氏娘家就是文臣,她父亲还当过探花郎。孙氏闺中时,在汴梁也是出名的才女,听说她嫁给李达,不少人都觉得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那自然是继承了夫人的才气,典儿这最近连院子都少出,是在干什么呢?”

    “他在修史,这不是听说你要开门迎客了,抓紧这安静的时候赶紧做完。”

    孙氏的话显然安慰到陈国公,“看陛下的意思是有意和戎狄用兵,世子的功夫也不算白瞎。”

    “是是是,这是虎父无犬子。”

    眼看在大周占不到便宜,北燕和西秦的使臣也不想多呆。

    临走之际还有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岁币。

    拓跋护和萧钰在大周呆的这些天已经有不好的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