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太子追妻风烟起》 71-80(第2/18页)
安文京闻言,心中倒是定了下心,封肃北能为颜夕做到如此,当时对颜夕真心无疑了。
“世子,好好待我妹妹。”
“放心吧,延之。”封肃北起身离去——
封肃北离开后,安文京去到父亲安世凤书房,父子俩又交谈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而后安文京出来,径直往安颜夕院子而去。
安颜夕自得到消息后,便愣愣地坐在房中。
安文京看着颜夕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一痛,她怎么不希望妹妹能得到心中所想,但得不到的,就应放手,妹妹迟早要面对如今这个局面。
“颜夕,你何苦去追寻一个眼里没你的人,封肃北是真心喜爱你,能被人捧在手心里过好下半辈子,就是你之幸事。”
安颜夕原本低垂的目光抬起,唇边扯出一抹苦笑,看向安文京,开口反问:
“兄长,如果是你得不到想要的人,你会退而求其次接受一个所谓喜欢自己的人?”
安文京闻言一滞,颜夕的问题,他毫无准备,却是轰然一击。
安文京心中泛起苦意,他喜欢的人,是一场风,是一缕烟,是他可能这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幻象。
“我会。”
安颜夕没有错过方才兄长眼神中的痛苦和遗憾,兄长,心上那人,是谁?——
上京城,端王府。
“你决定了?”端王问向封肃北。
“圣上多疑,此番让各诸王侯进京贺寿,实为试探是否忠诚。我作为端王府世子,以新婚为由,留京两年,实则为质,可让圣上对幽州放下些戒心。”
端王颔首,他的这位儿子很是顾大局,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安府那位大小姐,属意的是太子。”
端王妃亦是满目担忧,婚姻不是儿戏,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一直追着一个眼里只有别人的女人。
封肃北明白父亲母亲的担心,淡笑道:
“萧太后近日频频在寿安宫召见朝臣,而二皇子和三皇子也时常在寿安宫出入。不论萧太后的这些动作,只是为了警告太子,还是她真要做什么,我们都要防范。”
“大学士府,必须站在太子这一边,而安文京即将入内阁,他唯一的胞妹安颜夕,不能同二皇子、三皇子沾边,只能同太子派系结亲。”
“既然太子殿下不娶,我娶了便是,免除后患。”
端王心中一叹,便是默许了封肃北的选择。
“幽州既然选了太子,就断没有择二主的可能。且太子势力,深不可测,也不容我们背主生出异心。”
封肃北对此也深以为然。
至于安颜夕,呵,只有贺霄那个蠢货才看不出她面具之下那张伪善的嘴脸,也活该他被玩的团团转。
如今局势未明,要准备的,还有很多……
72 ? 同行 ◇
◎太子殿下是准备好让我满意了?◎
龙船上, 议事厅。
众太子府幕僚神色凝重,此趟南下之行,本就是为了江南水患,他们在上京城出发之前就已做好心理准备, 但真到了江南, 才得知水患之严重, 牵涉之广泛,大大超乎他们的想象。
厅中诸人轮番向上首的太子奏道:
“太子殿下,江淮一带河道淤堵日益严重,当令工部加派人手, 征调民夫疏浚河道, 修堤护渠,以确保漕粮的运输通畅。”
“距探子来报, 如今江南粮食短缺, 粮价已较年初翻了四倍不止。今年征粮兴许也会有所困难。运河淤积阻塞, 漕船到上京的速度将会大打折扣, 如若还要开仓放粮以赈灾,各粮仓的储量恐怕会不容乐观。”
“又是粮荒,又是水灾,那必有会有流民。太子殿下,兵部也应立即加派人手至江南, 以防乱民之害。”
“今年的漕粮上京,目前只有水陆交替北上,但是反复装卸,损耗也极大, 如今最紧要的事, 还是得先保证漕粮及时交仓, 毕竟官兵也需要粮饷。”
众人点头称是,皆是对漕粮的担忧。
“太子殿下,属下有一个想法。”一名身着白色儒袍的青年男子起身,向上首的太子作揖道。
“讲。”太子封湛将目光投向那名白袍男子。
“是,太子殿下。”幕僚钟临躬身后,徐徐开口:
“从江南运到上京城的漕粮,一直以来,都是将江南的粮食,集中到扬州,然后从扬州装船,再经过运河,淮水,汴水,再到上京城。”
“此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很长,一船粮食需要六七个月才能到达上京城,且途中损耗极大。”
“长途运输,船工对各河道的情况不全熟悉,事故较多,也频频发生触礁沉船的事故。”
“属下试想,可否在各个河口,分段建造粮仓,根据各江湖水位高地和水流缓急等情况,采取江船不如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的分段运输方法。”
“这样一来,漕粮分别由各河系分段接运,船工们在各自的自己熟悉的水道行船,事故会大大减少,运输时间也会大大缩短,较原来的直运更为优越。”【1】
钟临讲述完毕,作揖后入座。
此言一出,众人皆目露赞赏。
南粮直运北上,是由来已久的惯例,上京城和各州府粮仓虽多,但的确没有沿漕运河道分段建仓,钟临的提议的确可规避槽船事故,大大提高漕粮的运输效率。
“钟临,你这想法不错。”
“是啊,的确不错”
“钟临,这么好的点子,你瞒地可够深啊。”
……
众人交口称赞。
钟临抱拳向四座赧道:
“哪里,哪里,兄台谬赞,鄙人可不敢居功,此“分段运输法”之名并非鄙人所创,而是借鉴了大名鼎鼎的余庆丰钱庄的船队的运粮法。”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番热烈议论。
“余庆丰,可是有着大夏民间第一钱庄的称号,他们的船队竟有此妙法。”
“余庆丰财力雄厚,自然也是人才济济,况且民间船队,较之运输皇粮的漕船,更为灵活,自然更便于方法的调整。”
“此法虽妙,但实行起来,还需时日,不知太子殿下会如何判断。”
……——
太子府议事,向来都是任幕僚臣属们畅所欲言,各抒胸臆,太子并不会因避讳而限制下属的谏言,因而底下幕僚的议论,太子封湛都听得一清二楚。
封湛看向下首的秦烟,余庆丰?
“昭仁郡主,有何看法?”封湛的开口,打断了秦烟喝茶的动作。
厅中诸人听见太子发话,也都齐刷刷地看向被太子殿下点名的昭仁郡主。
众太子府幕僚对议事时太子殿下会屡屡征求昭仁郡主的意见已经见惯不怪。昭仁郡主虽不会主动参与讨论,但偶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