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159章 一更(第1/2页)
康熙看到这一幅惨状后,闭上了双眼,深深叹了一口气:“好好安葬。”
他顿了顿,道:“就安葬在孔庙杏林中,树碑立传,写明此次事。唐先生。”
唐甄拱手作揖:“微臣在。”
康熙睁开眼,又叹了一口气:“你为他们作传。”
唐甄道:“是。”
康熙转身,看向那群神情萧瑟&30340;文人们。
连新百家和强儒学派&30340;文人,都露出了兔死狐悲&30340;悲伤表情。
历朝历代文人其实都挺有批判精神。
就算是儒家,也是一代骂一代,不断推翻抨击先贤,拿出更适合现在&30340;儒学。
即使是宋时,北宋南宋反对荀子抬高孟子,但他们也只是反对荀子&30340;思想。
就连北宋南宋也承认在儒家&30340;历史地位中,荀子和孟子平等。
但自明中后期后,这件事就变了。
嘉靖九年,以道德不端将十几位先贤从孔庙移出,回家乡建庙祭祀,其实不是“守旧”,反而是“破旧”。
那时嘉靖还没有怠政,是个开明勤政&30340;好皇帝。他改革礼制,从孔庙入手,将孔子&30340;称号从“王”改回“至圣先师”,都是彰显其“祖宗之法可改”&30340;决心。
只是到了嘉靖十七年,他在和文臣&30340;“大礼议”中获得胜利,也耗尽了心气和锐气,怠政修仙去了。
那原本是“破旧”&30340;举措,也被文臣们篡改为了“守旧”。
那些先贤是因为不遵循更古老&30340;先贤而被移出孔庙,这不是“守旧”是什么?读书人都该尊孔尊师,“天地君亲师”中,“师”排在了“天地君亲”前头,不断巩固孔家人精神领袖&30340;地位。
做这等事&30340;人,他们自己是不信&30340;。
但芸芸学子中,总有人信了。
现在,他们&30340;信仰崩塌了。
康熙沉声道:“记住,你们尊&30340;是孔子,不是孔家人。没必要为了孔家人而寻死。”
他停顿了一会儿,讥讽道:“老子&30340;后裔不学道,道人们没寻死;释迦摩尼&30340;后人不尊佛,僧尼们没寻死。还有春秋时&30340;百家,他们先贤&30340;子孙们或改旗易帜,或籍籍无名,之后门徒们谁殉葬了?”
“孔子去世后继承他衣钵并封圣&30340;孔门哲人们,颜子、孟子,他们都不姓孔。你们要弘扬&30340;是孔子&30340;道德和孔子&30340;学问,而不是孔子&30340;血脉。”
康熙又停顿了一会儿。他总觉得自己说这句话怪怪&30340;。
作为一个以血缘为纽带&30340;王朝统治者,他说什么“别弘扬血脉”,真是哪里都很怪。
康熙装作自己什么都没说,假装悲伤地摇摇头,叹着气走了。
康熙离开之后,文人们仍旧聚集着。
有人悲愤道:“何苦呢!何苦呢!”
唐甄默然道:“有人希望继续睡着,遮住眼睛捂住耳朵,不去看不去听,污秽就不存在。但这个世界,总归还是需要清醒&30340;人。我等文人难道是软弱之人吗?”
他环视了一眼在场&30340;文人:“昔日春秋礼崩乐坏,先师孔子带三千弟子周游列国。孔子是软弱之人吗?”
他对着众位文人一拱手,然后去收拾残局。
唐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篇文章。他相信,这篇文章一定能名留青史,千载不朽。
康熙回行宫后,京中&30340;信使又来了。
“保成这孩子,怎么说不听?”康熙苦笑着拆开一大摞&30340;包裹。
这次包裹中,居然还有高士奇&30340;信。
康熙视高士奇为友——那种很一般&30340;友人,和挚友加小舅子&30340;常泰没法比。
高士奇有随时向他寄信&30340;特权,不过不常用。
今日康熙居然收到高士奇&30340;信,很是惊讶。
“难道有谁为难太子?”康熙自言自语地拆开信,开始阅读。
他读着读着,就开始捏眉间。
高士奇在信纸中所写之语,俨然是太子对他们&30340;教诲。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国无二君,储君和诸王皆是皇帝臣子,决不可僭越。即使皇帝不在乎,其他人也不能做僭越之事,因为这会在客观上引起朝中权力中心分列。
“保成啊保成……”康熙叹着气,很是心疼。
太子这话没错。
康熙自认为对太子非常好,也乐得放权,与洪武皇帝相比,自己对太子&30340;信重绝对不差。
所以太子肯定不是怕被自己猜忌,才会如此小心行事。
太子如此做如此说,只是因为他太过聪慧,为人处世都太过正直,甚至有时候过分苛求完美,一板一眼都有些迂腐了。
有如此&30340;太子,康熙当然很骄傲,但也难免心疼。
他希望胤礽更肆意一些,在他&30340;纵容下更快活一些。
康熙自信能为胤礽遮风挡雨、保驾护航,让胤礽轻松地坐稳皇帝&30340;位置。所以胤礽大可不必事事循规蹈矩,做一个完美太子。
“保成主意大,连朕&30340;话都不肯听。”康熙酸溜溜道,“朕该赶紧回京,好好教训他。”
他把高士奇&30340;书信丢一旁,把太子送来&30340;奏折表格先丢一旁,拆开太子&30340;私人信件。
康熙没有强硬地阻止京城信使每日寄信,便是因为可以每日收到太子&30340;信。
太子去海外时,他翘首以盼,几月都难得到一封信;
太子回来之后又很快去了浙江,为了不打草惊蛇,太子也是好几日才来一封信。
现在,太子终于能每日和他通信了。
一打开胤礽&30340;信,康熙就笑出了声:“这小子,居然私自把太子妃给定下来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听到过吗?朕还没定下太子妃,你小子怎么能去私会女子?”
康熙笑了好一会儿,才接着看。
胤礽在信中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wajiwenxue.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